秋天是萬物成熟的季節,農民忙於田間地頭,收割稻穀,也是收割希望和喜悅。辛苦了大半年,終於見到收成,新糧上市,滿心歡喜。在沉甸甸的收穫裡,所有的辛勞,都是值得的。
秋天不止有糧食,還有秋茶。俗話說,“春茶苦,夏茶澀,要喝茶,秋白露”。白露茶是秋茶最明顯的分界線。白露節氣以前的秋茶,稱為“早秋茶”,白露節氣以後的秋茶稱之為“晚秋茶”。
要論品質,晚秋茶比早秋茶要好,這跟光照、溫度等密切相關。秋天越往深了走,晝夜溫差越大,光照越充足且不強烈,茶葉積累的物質越多,品質也就越好。
從小暑節氣,一直延續到寒露節氣,期間採摘的茶葉,都可算作秋茶。今天,我們不說喝茶的事,來說說採秋茶的事。吃水不忘挖井人,喝茶更不能忘了採茶農。
採茶有多辛苦,只有茶農知道。那些打著休閒旅遊旗號鄉下采茶的人,只能體會採茶的樂趣,卻無法體會採茶的艱辛。
採茶第一苦:起早貪黑
一年四季,只要採茶,起早貪黑是最少不了的。以前跟著母親上山採茶,起床時天上還是漫天星斗。收拾妥當,臨出門天邊才有魚肚白。
為何要這麼早,因為茶山遠在海拔1300多米的高山,光上山就要近兩個小時。爬到茶園裡,天光大白,正好能看到遠山的日出。茶農迎著朝陽開始一天的勞作。
秋天的清晨,茶葉上佈滿露珠。本來此時採摘不合適,但茶農管不了這麼多,要搶時間,多采摘,才能多掙錢。
下午5點前必須下山,否則太晚了,夜裡走山路不安全,茶葉也需要趁早賣給加工廠,過了時間,賣不上好價錢。等賣完茶青,回到家中,已是月上中天,匆匆扒一口飯,簡單洗漱,上床睡覺,第二天還要早起。在整個茶季,週而復始,每天都是如此。
採茶第二苦:渾身傷痛
一斤上好的明前綠茶,需要四五斤鮮葉原料,擁有四五萬顆芽頭。每一顆芽頭,就代表著茶農的一次揮手,一次掐摘,一次彎腰。
試想一下,如果你在一天之間,不停彎腰揮手,重複三五萬次,你還能堅持得下來嗎?即使堅持了一天,第二天還能下床嗎?
茶農每天都要這麼幹,儘管時間長了,會習慣成自然,但身體承受能力有極限。大多數採茶工,也承受不住,為了增加收入,只有咬牙堅持。
尤其是,現在採茶的茶農,都是上了年紀的農民,身體本來就不算好,長期採茶,對身體的損耗很大,腰背痠痛,腰肌勞損,都是常事,幾乎每人都有。這種辛苦,無法對外人言,只能默默承受。
秋季採茶,除了躬身勞作外,還要經受烈日的考驗。秋季早晚溫差大,中午氣溫依然高達30度,有時甚至超過35度。烈日當空,汗如雨下,哪怕是避開正午高溫,上下午採茶時依然煎熬。
採茶時還會遇到意外,被毒蟲毒蛇咬傷,不小心失足跌下山崖,高溫中暑……這些事情,都是茶農採茶時必須承受額傷害。
採茶第三苦:收入不高
儘管製作完成後的茶葉能賣上天價,但茶農卻是整個流通環節的最底層,享受不到多少利潤。說白了,茶農掙的都是辛苦錢。
我國茶葉生產的現代化水平並不高,可能有一部分標準化茶園,但大部分都是零散種植的小茶園。茶樹長在山坡上、梯田裡,東一株西一株,一家一戶只有幾畝地,採摘完全靠人工。一年下來,多的也就一兩萬元,少的只有幾千元。
為什麼青壯年農民都不願意種地,要出去打工,實在是因為種地掙不到錢。辛苦一年,比不上打工兩三個月。換做是你,你也會選擇去打工。
留在老家採茶的,都是上了年紀的,外出打工沒人要的老人,或者實在無法離開老家的婦孺。一邊採茶填補家用,一邊照顧家人的生活起居。
茶葉採摘是第一個環節,也是最辛苦的一個環節。茶農起早貪黑,仍受身體的傷痛,最終換來的只是微薄的收入。這是採茶的第三苦,說實話,如果不能改變這種狀況,以後種茶的、採茶的人,會越來越少。想要喝好茶,就更難了。
總而言之,採茶辛苦,外人根本無法體會。只有看看那些佈滿老繭和皴裂傷口,滿是茶汁浸染,長時間都洗不掉的茶農的雙手,你才能看出一二。大家有沒有采茶的經歷,歡迎在下面留言,說說您對採茶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