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發展和環境惡化,目前主流都在推新能源,具體到汽車行業裡就是發展新能源電動汽車,但日本好像並沒有這個意思,沒有大力發展新能源電動汽車。那為日本不這麼做呢?一起看看吧。
日本的能源科技樹不在研究電力,在於氫氣,賭注已下。
日本是資源匱乏型國家,能源嚴重依賴進口。而發電嚴重依賴天然氣,每逢日本海嘯,日本總要傳出電力供應的問題。
為了減少能源進口,日本特別喜歡發展節油科技,所以本田是第一家滿足加州排放法案的企業,被譽為發動機專家,豐田是率先將混合動力量產的汽車企業。
因為本地自願限制發展電力真的不現實,於是他們另闢蹊徑,發展起了氫氣。之所以開發氫能,日本瞄準的是其他國家和地區十分廉價的低階能源,比如澳大利亞都不咋用的褐煤,俄羅斯西伯利亞的風能,以及南美洲的生物秸稈等等,都可以用來制氫,然後運回日本。從近些年幾大企業,比如川崎重工,大學,比如千葉大學都在研究制氫運氫的技術,高壓和超高壓運輸手段已經可以確保氫氣運輸的損失降到很低的水平。
另外日本早就押注氫能源瞭如果日本車企轉投純電的話,那就意味著早些年的氫能源汽車的研發經費就真的單純燒了,所以日本可以選的路不多。
技術是一回事,汽車有沒有市場也是另外一回事。
技術是靠市場支撐的日本燃油車因為優異的性價。但是純電車目前都是靠補貼生存的。一般來說每個國家補貼純電車的時候都優先補貼本國品牌。在補貼的推動下,中國和歐美都有足夠大的市場空間,日本呢?日本市場的汽車銷量只有中國市場的五分之一,根本支撐不起來足夠的純電車市場空間。相比之下,日本人更愛用工匠精神深耕奇奇怪怪的燃油車。
綜合以上,日本為何不跟著主流發展新能源電動車就是因為賭注已下,資源又不支援。試想在這些核心資源既不擁有,也不控制的前提下,日本肯定不想把重點聚焦在純電動汽車上,這種背景下搞純電,日本太被動了,直接發展氫氣,要實在和合適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