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我來貸、淘新機後,金融科技集團WeLab又在內地佈局電商分期業務。金融科技強監管時代已至,WeLab的閉環商業模式還能行得通嗎?
撰文 | 格東
出品 | 消費金融頻道
今年,香港金融科技集團WeLab在內地開始上線電商分期業務就享買,該平臺透過電商業務打通訊用支付業務,為WeLab和我來數科的C端業務佈局增添力量。
從淘新機的信用租賃業務延伸到電商分期,WeLab的擴張野心明顯。不過,就享買平臺內提供的3C數碼、時尚輕奢、美妝護膚等產品,價格相比頭部電商平臺較高。這對於WeLab來講,想靠電商分期業務在內地突圍壓力可能較大。
就享買上線後,WeLab的金融科技業務場景覆蓋更廣,包含現金貸、支付、消費分期、租賃等。此外,WeLab旗下還有虛擬銀行牌照。多項金融業務,加上在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印尼三地同時展業,WeLab的商業模式看似比較完備,實際上面臨政策風險、合規風險、消費者保護等風險。
今年四月份,市場訊息傳出WeLab打算籌備IPO,考慮在香港或美國上市,估值介乎15億至20億美元。中國內地作為WeLab的重要市場,金融科技政策在近兩年起伏較大,這無疑會增加我來數科和WeLab業務的不確定性,可能也會影響上市計劃。
業務觸角延伸
產品資訊顯示,就享買由深圳衛盈智信科技有限公司運營,使用者在平臺內購買後可選擇分期,分期渠道為WeLab旗下的信用支付產品谷谷卡。谷谷卡由WeLab與南京銀行、百信銀行合作提供,與其他網際網路金融公司的信用支付產品相似,都是採用合作銀行二類戶實現授信、支付服務。
谷谷卡最高授信額度為5萬元,可繫結微信、支付寶線上、線下消費使用。利息方面,谷谷卡的綜合年利率為27%,對比同類產品,谷谷卡的息費並無太大優勢,這可能影響產品推廣和使用者體驗。
除了分期息費較高,就享買商城內的產品價格相較其他平臺也沒有明顯的優勢。如今,各類電商平臺競爭加劇,尤其是分商城層出不窮,為了獲客,低價、低息的分期商城服務較多,消費者在選擇時也會偏向價效比更高的平臺。WeLab此時入場分期商城,更像是補齊業務場景,想要擴張比較難。
自取得虛擬銀行牌照後,WeLab的業務場景快速延伸。目前,WeLab旗下有八大品牌,在中國香港擁有純線上貸款產品“WeLend”和虛擬銀行“WeLab Bank(匯立銀行)”;中國內地品牌包括“我來數科”、“淘新機”、 “谷谷卡”、 “天冕科技”、“就享買”;在印尼與當地企業合資成立金融科技公司“AWDA”,並推出純線上貸款產品“Maucash”。
憑藉牌照和多場景佈局,WeLab獲得了多輪融資。截至2021年3月,WeLab匯立集團融資規模已超42億人民幣,投資機構包括安聯集團、建銀國際、世界銀行集團成員國際金融公司(IFC)、馬來西亞國家主權基金Khazanah Nasional Berhad、紅杉資本等。
風險邊緣徘徊
金融科技市場環境時過境遷,無牌或超範圍從事金融業務,將面臨嚴厲的監管政策整頓。Welab在內地的金融牌照有限,我來數科等助貸業務的前景未知。此外,高費率的商業模式,也可能遇到政策限制。
入局內地市場六年,Welab一邊憑藉我來貸(後升級為我來數科)發力現金貸業務,依靠淘新機開展租賃業務,一邊利用“天冕大資料實驗室”佈局金融科技To B業務。
其中,我來數科主要為使用者提供消費信貸及經營貸款。2020年,包括內地我來數科在內,WeLab三地市場使用者總數同比增長 20%,新增約 1000 萬用戶。截止 2021 年 2 月底,總使用者數達到近 5000 萬。
業務擴張難掩合規隱患。2021年3月12日,工信部公佈《關於侵害使用者權益行為的APP通報》,其中包括我來數科,被通報原因是違規收集個人資訊。此前,APP專項治理工作組再次釋出通告,包括我來數科在內的4款APP未完成整改。
沒有金融牌照,我來數科在內地的助貸業務也面臨不確定,同時疊加服務費的助貸高收費模式面臨監管整頓。從監管通報口徑看,助貸機構推高了融資成本,助貸降費在所難免。近期,部分金融機構也表示監管明確要求個貸利率控制在24%以內,這將從資金端控制信貸市場的定價。
我來貸最低年化利率18%,不少使用者反饋綜合息費超35%。我來貸累計放款超5800億,註冊使用者數4637萬,與消費金融公司、銀行合作。
金融科技業務風險交織,WeLab上市沒趕上好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