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2月17日,東西兩線的地面戰鬥打響前,空軍部隊各兵種也奔向了戰場,在邊境線的地面防空火力有高炮部隊、雷達部隊、地空導彈部隊,航空兵也是從各個機場多批、多架次沿著國境線進行警戒巡邏。陸軍打頭陣,海空方面的部隊一級戒備,弓上弦、刀出鞘。
拱收南疆天空的地空導彈部隊
輪戰期間,空七軍的領導曾談論過這個話題,就是當時的越南飛機為什麼沒有出洞(隱藏在山中的機庫中)?這位領導當時就很自豪地說,不是他不出動、而是越軍航空兵壓根就不敢出動,別看他在寮國、柬埔寨空軍折騰得挺歡、表現得挺厲害。但面對中國空軍,不得不早早地把部署在中國周邊沿線的戰機,撤到南部機場入洞隱藏。
原因:一是那個時期越軍的航空兵比中國空軍的實力還弱;二是不少越軍航空兵的指揮員、飛行員至少有三、四個梯隊是從中國航校畢業的;三是空地協同戰術還不成熟。
對於作戰準備,雙方高層的指揮員都是認真而細緻的。我國空軍航空兵擺在東西兩線的作戰飛機就有3000多架次,最先進的殲七戰機也有八十架次,不管是從哪一個層面,越南空軍都不是中國的對手。
再說,我軍對越軍作戰的出發點,也僅僅是教訓一下不聽話的小兄弟而已,沒有想到再去擴大戰爭規模。若非前線指揮員許世友將軍違抗軍令,非要在往前拱一拱的話,自衛反擊階段的戰鬥打不到河內就應該結束了。
既然越軍不出動戰機,我軍戰機也要不間斷的戰備巡航,不間斷地實施空中威懾,使敵機不敢輕舉妄動。不料,這樣的作戰模式竟然形成了雙方的默契,自自衛反擊階段戰鬥結束,越軍的航空兵出動次數非常有限。
話說回來,越南不出動航空兵則是他們的明智之舉,以當時中國和越南空軍的實力對比,不說是呈現一邊倒也差不了多少。只是綜合了當時的國際局勢和政治環境,另外還有蘇聯老大哥這個隱憂,所以,才沒有出動航空兵進行越境作戰。要不然,以越南國土那麼狹小的戰略縱深,我轟炸機群絕對能把越南打回到解放前。
至於後期,東西兩線地面部隊處於守勢,地面戰鬥較為可控之後,越南飛機才開始活躍起來。轉場的飛機紛紛飛回到邊境沿線的太原、河內、內排、剋夫等機場,但飛行任務多以偵查和騷擾為主。1984年3月28日,在廣西輪戰的地空導彈50營擊傷了越境偵查的米格-21電子偵察機,1987年10月5日地空導彈97營在龍州陣地擊落米格-21偵察機一架,並活捉了大尉飛行員陳尊。
87年以後,區域性的地面戰鬥逐漸停止。但敵機的活躍程度空前猛烈起來,每天不斷起降偵察機從空中對我實施偵察和騷擾,這種態勢一直延續到越南國內黎筍的親信阮基石大權旁落之後才有所改觀。這時和平的曙光已經出現,至1993年2月,前指撤銷,邊境輪戰的戰備工作才圓滿畫上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