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軍世】在現代海軍中,除了航母和兩棲攻擊艦作為主力艦,最為重要的艦艇便是安裝有相控陣雷達的通用艦艇了,這些艦艇具有強大的電子能力,是編隊防空的主力,而且因為技術水平更要,因此裝備相控陣雷達的軍艦一般成本都比較昂貴,不過有時候,即便是先進軍艦,也會有很多讓我們意外的地方。
昂貴的宙斯盾護衛艦,相控陣雷達居然癟了,原來是充氣的
近一段時間,英國海軍女王號航空母艦編隊的全球航行引起了不小的關注,其編隊中還有美國海軍的驅逐艦和荷蘭海軍的護衛艦,而有網友發現,荷蘭海軍F805護衛艦在抵達日本橫須賀軍港,眾人合影留念時,其相控陣雷達中,居然有一面癟了,這確實驚呆了一眾小夥伴。
一般而言,相控陣雷達即是相位控制電子掃描陣列雷達,一般分為:被動無源式(簡稱PESA)、主動有源式(AESA)和數字式三個階段,被動無源式的技術水平要相對低一些,安裝有相控陣雷達的戰艦,會被稱之為“宙斯盾艦”或“神盾艦”,相控陣雷達最早於二戰前就開始研發,不過實際到了1950年代中期才出現實用型號,1960年代時,美蘇主要將相控陣雷達技術用於彈道導彈防禦系統,都是作用距離超遠、天線體積大、固定式的大型相控陣雷達,到1980年代後,被動無源式相控陣雷達開始應用於艦艇和飛機上,而更先進的主動有源式,這要將近2000年時,才逐漸應用到艇載和機載。
由於相控陣雷達尺寸和重量都較大,又需要安裝在主桅上較高的位置上,以保證探測角度,因此早期安裝相控陣雷達的主要為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和伯克級驅逐艦這樣排水量近1萬噸的大型水面艦艇,不過隨著小型化技術的發展,一部分護衛艦也開始安裝,這種情況在歐洲海軍中還是比較常見的。
如2018年時,被油輪撞沉的挪威海軍護衛艦英塔斯號,其本身屬於南森級,滿載排水量只有5290噸,首艦火力最強,也不過只安裝了兩組八聯裝MK-41垂直髮射系統,但是4艘的總造價達到了25億美元,主要便是因為其安裝有AN/SPY-1F相控陣雷達系統,該系統是美國海軍伯克級驅逐艦SPY-1D相控陣雷達的“縮水”版。
這次漏氣的荷蘭海軍F805護衛艦,屬於七省級護衛艦,是荷蘭海軍的主力艦艇,該級艦共有4艘,F805埃弗森號(Evertsen)於2005年服役,到目前為止,艦齡約16年,還是一艘中生代的主力艦艇。
七省級護衛艦長144.2米,寬18.8米,排水量為6048噸,航速可達28節,主要火力配置為:1門奧托·梅萊拉127毫米54倍徑艦炮,2座4聯裝反艦導彈發射器,2座30毫米守門員近防系統,2座3聯裝324毫米魚雷發射器,5座八聯裝MK-41垂直髮射,其單艦成本達到了8.16億美元,其中最“漲身價”的便是4面天線的9600-M APAR有源相控陣雷達系統。
而F805艦的雷達雖然“癟”了一個,不過其實這並非雷達本體,而是其雷達罩,相控陣雷達本身效能強大,但是由於功率較高產生巨大熱能,因此需要一定的散熱設計,內部會填充惰性氣體,同時,外部還需要雷達罩進行防護,避免漏氣和防護雨水等其他因素影響或氧化雷達部件。
只不過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這種雷達罩應該像戰鬥機的機首部位的雷達罩一樣,是硬質材料的,七省級護衛艦雷達這樣的充氣的“氣球”式,確實有些意外。
其實這樣做也有一定的好處,相比較於硬質的雷達罩,充氣式的軟質外膜,看似有些脆弱,不過其便於及時發現內部惰性氣體的狀況,如果“癟”了就說明氣體不足,需要及時維護補充,本身也具有簡單直接的提示功能。
其實與七省級護衛艦雷達類似的氣冷設計,也有不少其他軍艦裝備過,比如說以色列的EL/M-2248MF-STAR雷達,其就出口給了印度,加爾各答級等印度驅逐艦“頭頂”的相控陣雷達看起來有些怪異,也許就是因為這個“氣球”的緣故。
來自俊赫君的胡說:七省級護衛艦創世界首次
雖然是一型護衛艦,不過荷蘭海軍的七省級卻創了“世界首次”,在2003年11月27日,剛剛服役的七省號護衛艦(F-802),進行了ESSM(海麻雀)防空導彈試射,期間,使用相控陣雷達對該導彈進行了照射,這是世界上第一次“以相控陣雷達透過間斷照射,導控一枚半主動雷達制導導彈”,其雷達在靶機目標出現後便立刻捕獲目標,持續跟蹤到該靶機被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