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步兵在戰場上如遇到敵火力支撐點,雖說可以請求上級火力支援,但這需要時間,戰場上每一秒延誤都意味著血的代價,因此進攻中的步兵會優先考慮用自己手中的武器,火箭筒不但可以用於打擊坦克和裝甲車,還廣泛用於步兵火力支援,堪稱步兵手中的大炮,美軍是世界上最早開始為步兵裝備火箭筒/無後坐力炮的軍隊,二戰時美軍步兵就擁有57毫米無後坐力炮與“巴祖卡”火箭筒,使得美軍擁有了當時最強的步兵攻堅火力,解放軍成立後飽受步兵支援火力不足的困擾,只有用爆破筒和炸藥包去攻堅,新中國成立後解放軍步兵才用了火箭筒,
一:PF98型120毫米火箭筒
80年代以前解放軍步兵攻堅主要有兩種武器,步兵營的78式無後坐力炮可在1,500米距離上打得火力點灰飛煙滅,威力與射程是可以滿足要求,但重量與長度過大,攜帶使用要八個人,根本不可能成為班用武器,步兵班步兵班最常見的攻堅武器是69-1式4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這種源於蘇聯RPG-7火箭筒的仿製型號重量輕、體積小、威力大、造價低廉,是解放軍步兵班的制式裝備,所使用的火箭增程破甲彈可以擊穿115毫米/65度裝甲,通常南方11人制步兵班一個步兵班裝備一具,北方13人制步兵班甚至裝備兩具,這種編制是因為要面對蘇聯的鋼鐵洪流壓力而迫不得已的選擇。
69-1式4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比較容易上手,但當側風1米/秒時,頭重腳輕的超口徑火箭彈會向側風方向偏轉,300米處落點偏差1.2米,而且很難預料和修正,很難保證射擊精度,在1千米命中率只有4%,由於精度差,距離稍遠就很難命中,實戰中一般儘量靠近目標多發齊射,而且發射時尾焰相當大,火箭彈飛行時有明顯的煙跡,這樣射手生存能力很低,還要2人操作,佔用步兵班太多編制,為此還研製了PF89單兵火箭筒以解決佔用編制的缺點,不過PF89單兵火箭筒有效射程近、威力小,無論是69式火箭筒,還是78式無後坐力炮都無法對付第三代坦克,90年代初,解放軍開始立項研製威力更大的12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替代78式無後坐力炮和69-1式反坦克火箭筒,這種火箭筒分為營用和連用兩種,營用的裝有簡易火控系統,射程達800米,連用的只有400米。
1998年,正式定型PF-98式12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1999年裝備部隊,PF98式火箭筒是一種重型步兵武器,發射筒重10千克,彈重6.28千克,破甲厚度達800毫米,可擊穿帶反應裝甲的北約三層重靶,多用途彈重7.6千克,破甲厚度400毫米並有25米殺傷半徑,以30°角發射時最大射程2000米,小於6m/s的橫風1000m內不用修正風偏量,營用火控系統帶有微光瞄準鏡和計算機,自動測距和計算彈道諸元,並將瞄準點顯示在顯示屏上,連用光學瞄準鏡內有閃光電路裝置測量運動目標的提前量,營用三腳架還配有高低機和方向機,安裝有校正水平的象限儀,極大提高射擊反應速度和測瞄精度,達到了軍方要求的設計指標,1999年,PF98型120毫米火箭筒在澳門正式曝光。
PF98型120毫米火箭筒一亮相就引發了不小的爭議,有人直言設計思想與時代脫節,無發展前途,首先是火箭發射時後方100m、左右各70°是危險區,發射噪音巨大,選擇陣地時非常困難,發射後不能又迅速轉移陣地,容易被敵反制,而且破甲彈能打穿第二代坦克,卻無法擊穿M1A2坦克正面裝甲,和國產PF89式80mm單兵火箭筒相比,發射全重多332%,破甲深度只提高了27%,PF89式80mm單兵火箭筒同樣也能打穿第二代坦克,PF89式破甲彈破甲深度為7.85倍口徑,PF98式破甲彈破甲深度為6.67倍口徑,技術明顯不如,和瑞典AT-12T120毫米火箭筒相比,重量多2公斤,破甲能力只有84%,不過隨著蘇聯解體,解放軍的反坦克壓力大大緩解了,現在火箭筒也很難打穿主戰坦克的正面,步兵反坦克武器逐漸轉向為火力支援,以拔除敵方的堅固工事、掩體、火力發射點為主,為此還研製了攻堅彈和雲爆彈,
PF98型120毫米火箭筒最大的問題是太重,一個發射筒重10公斤,帶彈長度接近1.7米,裝上彈藥之後大約有16千克重,破甲彈含包裝桶重8.03千克,多用途彈含包裝桶重9.15千克,4發破甲彈重25公斤,如果加上三腳架和火控系統就要7個人攜行,不用三腳架也要3個人,如此笨重不堪的火箭筒和反坦克導彈相比沒有任何優勢,減重勢在必行,廠家很快研製了PF98A型火箭筒,以縮短使用壽命為代價將發射重量減輕了3~4.5千克,這樣可以下放到步兵班,現在每個步兵班配發一具,但下放到步兵班只能配2名射手,正射手帶火箭筒和2發火箭彈,重26~28千克,副射手攜帶3發火箭彈重24~27.5千克,使用中還要用測距杆支在簡身前充當支撐杆,,再加上個人裝備,負重接近人體上限,
二:“卡爾古斯塔夫”84毫米輕型無後坐力炮
美國在二戰中大量生產“巴祖卡”火箭筒,也曾經裝備過無後坐力炮,海軍陸戰隊則長期使用83毫米口“肩射多用途攻擊武器系統”,1958年,美國赫西東方公司推出經典的M72單兵一次性火箭筒,在越南戰場上大量使用,可以破壞碉堡,建築或輕型車輛,這是一種輕巧緊湊,不佔編制,使用後即棄的火箭筒,可以大量配發給每個士兵,不過威力太小,瑞典軍方受M72火箭筒的啟迪,授意FFV公司研發與M72類似的單兵武器,1981年FFV公司研發了AT-4型84毫米火箭筒,定型試驗剛剛結束就被美國陸軍訂購了27萬具,總購買量超過40萬具,單價為720美元,並獲得了特許生產權,以M136的型號大量生產,西方很多軍隊也決定裝備了這種武器,
瑞典研製的“卡爾古斯塔夫”84毫米輕型無後坐力炮也是幾乎所有西方軍隊的制式裝備,是世界裝備數量與使用僅次於RPG火箭筒,與RPG-7火箭筒武器相比射擊精度要高,與SMAW火箭筒相比尺寸更小,彈藥品種也更多,自1948年裝備以來,有M2、M2-550、M3和M4等型號,“卡爾古斯塔夫”84毫米輕型無後坐力炮由發射筒、可變向量噴口護板、肩託、前手柄、兩腳架、瞄準具、揹帶、握把以及發射機構、擊發機構和保險裝置組成,可由單兵攜帶,射速6發1分,能擊穿400mm裝甲,多用途榴彈可觸發或空炸.有效射程1300米,開火時發射藥氣體中一部分從後方溢位,使得火炮幾乎不產生後坐力,
最初的M2重14.2公斤,1984年,FFV公司推出了M3型無後坐力炮,整體結構與M2變化不大,但在材料上幅度減重到9.5千克,為了滿足多用途作戰需求還研製了超口徑火箭增程破甲彈、串聯戰鬥部破甲彈、火箭增程破甲彈、殺傷彈、發煙彈、照明彈以及訓練彈等多種專用彈藥,其中FFV597式超口徑火箭增程破甲彈可擊穿900毫米厚均質裝甲,大幅減重的同時也大幅提升了射程、威力和精度,一推出就獲得了原來使用M2的老客戶大量訂單,但M3型還是太重,比RPG-7B的6.3千克重了3公斤,對士兵來說揹著它徒步行軍30千米是很重的負擔,因此得了個“胃疼的查理”諢名,瑞典軍人身材高大,炮手可以攜行炮身還能揹負一支步槍,其他國家的射手只能帶一支手槍自衛,2014年,FFV公司再度減重,用鈦合金和碳素纖維環氧樹脂複合材料代替合金鋼炮身,研製成重7千克的M4無後坐力炮。
美軍特種部隊在50年代和80年代先後購買了部分M2型和M2-550型試用,1988年,美國第75遊騎兵部隊採購了一批M3無後坐力炮,2003年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又訂購了2.000萬美元的M3無後坐力炮2012年,美陸軍正式引進M3型無後坐力炮作為排級“多用途反裝甲武器系統”,隨即大量投入阿富汗、伊拉克作戰,美國海軍陸戰隊也不願意“標槍”輕型反坦克導彈,而是看上了M4型無後坐力炮,命名為M3E1,每個步兵連都配備9門,M4型無後坐力炮僅比69-1式4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稍重,完全可以裝備到班。每個陸戰隊步兵班由13人減為12人,取消3名機槍手,專門安排2人使用M320單發榴彈發射器,3~4人使用M27自動步槍,1人負責使用M4型無後坐力炮,1人負責攜帶4發炮彈和一支步槍,另有1人攜帶小型四旋翼無人機,
M4型無後坐力炮在阿富汗戰場受到高度評價,首先是遠距離交火能力,射程超過RPG火箭筒多250~550米,發射速度比RPG火箭筒更快,重要的是600米距離可以準確地打進了窗戶,1000米距離上仍然有很好的精度,同樣距離RPG火箭筒基本只能靠蒙,打得既遠又準有非常直觀的戰術優勢,塔利班常常在七八百米外冷不丁地用高射機槍攻擊美軍步兵,美軍的AT-4火箭筒對此鞭長莫及,在空中支援到達之前,美軍可以使用無後坐力炮與塔利班對射,用1~2發彈藥就可以打掉一個機槍火力點,而且彈藥飛行中不會留下煙跡,沒有RPG火箭彈那麼顯眼,用的燃料空氣彈打過的建築基本不用補射,
不過M4型無後坐力炮在也有一些瑕疵,如瞄具攜行時容易被碰歪,保險不是很牢靠,不能膛內帶彈攜行,過多的彈藥種類都有不同的彈道特性,戰鬥中難免出錯,最大的問題是巨大的後效,發射時會把後方的磚瓦碎石、傢俱桌椅、板材樹枝吹得漫天飛舞,把周圍士兵轟得焦頭爛額,人員處於後方噴火區中心位置有46.95%機率發生1級燒傷,3米內有50%致命機率,噪聲和超壓對炮手有殺傷力,每次作戰發射不能超過4發,發射25發炮彈炮手的肺泡和支氣管就會受到超壓震傷充血而感覺到呼吸不暢,無聽力防護狀態下射擊還會造成80%聽力損失。
三:彎道超車
PF89式120毫米火箭筒本來是為了反制擊穿T-72坦克的正面裝甲而設計,為此捨棄了攜帶能力,因此不但發射筒沉,彈藥也沉,彈藥手只能背兩發備彈,而射程短、飛行速度慢、300米往後精度就開始大幅下降,戰鬥中要儘量接近到300米以內展開射擊,對運動目標射擊通常需要發射多發進行修正才能保證命中,也就是說步兵班在打掉一輛坦克就喪失了反坦克能力,後續戰鬥無法打了,而M4型無後坐力炮射程略勝一籌,M4型無後坐力炮也比PF98型重型火箭筒輕得多,也更便於步兵分隊攜帶,不會拖慢步兵行動速度,在步兵班徒步作戰的時候,一個美國步兵班可以帶4枚彈藥,中國步兵班火力顯然不如美國步兵班火力
綜合來看,這PF98型重型火箭筒已經不能滿足解放軍步兵需要,在解放軍隨時準備和蘇聯坦克拼個你死我活的時代,這些問題是可以接受的,但21世紀後就不可以接受了,解放軍確實需要一種更輕型的肩射支援武器,解放軍在步兵班內編入類似M4型無後坐力炮只能取得均勢而不是優勢,彎道超車增強步兵班/排火力還要看單兵導彈,單兵導彈不算什麼稀罕武器,法國的沙蛇和美製“標槍"反坦克導彈就裝備到步兵排,中國也有“紅箭-12”和GAM-100型單兵反坦克導彈,這些導彈發射時微光、微聲、微煙、微焰,可在城市巷戰的半封閉空間內發射,能自動跟蹤目標,命中率高達80%,問題是太重了,和“標槍"反坦克導彈一樣重達22.3千克,,
中國還有一種更便宜更小的QN-201無線電指令制導導彈,彈徑只有70毫米,重7千克,射程可達4000米,可穿透230毫米的鋼筋混凝土工事和殺傷12米半徑的人員,成本和同口徑炮彈幾乎一樣,完全可以把導彈當炮彈打,威力雖然不足以擊穿主戰坦克,但應付裝甲車輛、簡易工事、機槍火力點和狙擊手,,命中率也遠超過了美軍M4型無後坐力炮,以前消耗3~5枚火箭才能消滅的目標現在只要1-2枚即可消滅,而且射程超過了美軍M4型無後坐力炮十倍,可以不受敵方火力威脅放心攻擊,同一公司還研發了更小的QN-202光學成像制導導彈,,彈徑只有40毫米,彈重僅1.2千克,最大射程2000米,一名射手最多可以攜帶6枚,一個連就是54枚。
四:結語
解放軍步兵連列裝QN-201這些價廉物美的導彈取代PF98式120毫米火箭筒這種無奈的武器後,解放軍的步兵連就擁有較強的獨立作戰能力,每一個步兵連9具,配備36發導彈,這對配備36發無坐力炮彈的美軍步兵形成較大的優勢,意味著美軍步兵還沒進入交戰距離就先要承受多輪打擊而傷亡慘重或是士氣崩潰,美軍步兵現階段只有十萬美元一發的“標槍"反坦克導彈可用了,不過事有輕重緩急,步兵武器不是解放軍的武器更新重點,要全部淘汰PF98式120毫米火箭筒還需要相當的時日,近期來看,解放軍和美軍步兵班反裝甲武器相比還是落於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