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黨,風華正茂!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值此之際,解放軍報微信“熄燈號”特別推出“四史微講堂”欄目,講述紅色經典,弘揚先輩精神。
四史知識問答
1972年2月21日-28日,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中國。2月28日,中美雙方在上海發表( ),標誌兩國關係正常化程序的開始。
A.《北京公報》
B.《南京公報》
C.《聯合公報》
(上期正確答案為B項 1937年)
(供題:航天工程大學 劉若璇)
作者簡介
張卓功,文中身份為東北野戰軍先遣兵團某部8連戰士。
“傾聽經典故事 追尋紅色記憶”系列之二百二十四
第十二名爆破手
■張卓功
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五日清晨,解放密雲城的炮火異常激烈。離發起衝鋒只有三十分鐘了,但八連進攻的突破口還是沒有開啟,敵人的各個射孔正拼命吐著火舌。此刻,第一爆破組的九班十二名戰士同志,已先後倒下了十一名,僅剩下一個戰士——王挺發。他像一頭髮怒的雄獅,兩隻眼睛通紅,一躍而起,大聲吼道:“我就不信這個邪,今天跟他們拼了!”
“王挺發,我命令你回來!”看到這情景,連長果斷地制止了他。這段爆破路線是在二百多米的開闊地上,幾乎沒有能利用的土包和土坎。而敵人又依託著三丈來高、一兩丈厚的城牆,每個垛口上都有槍眼,城牆上築有很多鋼筋水泥碉堡,城牆的半腰和牆根處,也修了不少的暗堡。倒下去的這十一名同志,都是被這些不易發現的火力點殺傷的。
聽到連長的命令,王挺發從地上跳了起來,跑到連長跟前,兩眼瞪得像銅鈴一樣,幾乎是吼叫道:“連長,這任務誰也不能給,九班還有我!”他回過頭又向戰友們說:“戰友們放心吧,九班絕不會給咱八連丟臉,我保證完成任務!”連長並沒有立即答應,王挺發急得流出了眼淚。
在這緊要關頭,這個參軍不到三年,個子不高,身體單薄,年僅十八歲的小夥子,能否擔當得起這一副重擔呢?全連的同志都替他捏了一把汗。情況緊急,連長和指導員研究了一下,緊緊握住小王的雙手,答應了他的請求。
這次,王挺發將五十多斤重的炸藥背在身上,另選了爆破點——城西南角一處被炸掉的地方,在火力掩護下,利用幾處炮彈坑,看準機會分段躍進。
城牆上的敵人居高臨下,把我陣地上的一切看得清清楚楚,各種火器一個勁兒地朝小王射來,子彈落在他的周圍,打得塵土直冒煙。營長命令全營的重火器集中射擊,掩護小王行動。頓時,山炮、迫擊炮猛烈地轟擊著敵人的碉堡,儘管打得城牆上火光迸發,磚頭橫飛,但牆下還是不時冒出一些暗堡的密集火力,壓得小王抬不起頭來。全連幹部戰士的心都像繃緊了的弦,大家都全神注視著向前翻滾的小黑點。
大約十分鐘左右,這個小黑點馬上要接近城牆了,大家興奮得幾乎喊起來。連長也向大家發出了“做好衝鋒準備”的口令。可是,小王這時並沒有立即把炸藥送上去。在離城牆還有十多米時,小王在一棵樹旁停了下來,只見他迅速取出刺刀砍樹。
“砍樹,他砍樹幹什麼?”同志們都給弄糊塗了。這時,連長明白了,立即大聲喊道:“大家注意,集中火力掩護小王,因為前面有障礙物無法接近城牆。”這下大夥才恍然大悟。原來,城根邊有一道偽裝得很好的六七尺寬,一丈來深的護城壕,壕裡還插著無數支削得尖尖的木樁。王挺發砍下樹後,立即推著樹匍匐著重新爬了過去,藉著樹幹的幫助,越過了護城壕,接近了城牆,十分熟練地解下了炸藥包,一個魚躍靠了上去。
眼看敵人堅固的“烏龜殼”就要和高大的城牆一起毀滅,可是,就在這一瞬間,敵人突然從牆上扔下了幾枚手榴彈,隨著幾聲巨響,王挺發猝然倒下。這時,全連上下憤怒到了極點。連長、指導員正要指揮一排的爆破組交替掩護,實施連續爆破時,不知誰又喊了一聲:“你們看,小王,他……”頑強的小王並沒有犧牲,他正緊抱著炸藥包,掙扎著站起來,但一次、兩次,連續三次都倒下去了。小王頑強地抱著炸藥包,慢慢地向城牆滾去。只見小王以驚人的毅力慢慢滾到了牆邊,拉了導火索……可是,王挺發同志再也沒有離開的氣力了。
隨著一聲巨響,大地猛然一抖,火光沖天,濃煙滾滾,我們優秀的共產黨員王挺發,已化作烈火中的一片紅光,照亮了密雲城,照亮了連隊前進的通路。剎那間,陣地上發出了吼聲:“為王挺發報仇!為解放密雲的人民,衝啊!”連長一馬當先,高呼著口號,帶領全連迅速佔領了突破口。接著,八連像一股滾滾的鐵流,以銳不可當之勢,發起了猛烈的衝擊……
(本文選自《星火燎原》,略有刪減;《星火燎原》是毛澤東題寫書名,朱德作序,無數革命前輩用鮮血和生命寫就的紅色經典,生動再現了壯懷激烈、驚天動地的革命故事,承載著我黨我軍的基因血脈,蘊含著偉大的革命精神。)
解放軍報微信釋出
播音:郝澄波
整理:傅得康
編輯:馬藝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