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未來是人類的天性。從我國的周易八卦,梅花易數到國外的塔羅牌,吠陀星佔等等,預測未來是人類潛意識的嗜好,從有人類開始就是這樣,將來也不會改變。究其原因是人類對未來的恐懼,換句話說人類對任何未知領域都充滿恐懼,對不確定充滿恐懼。這種恐懼來源於動物的本能,根植在人類的靈魂深處。基於這種對未知的恐懼,那麼把未知變成已知就成了人們迫切的需求,孕育而生的就是各種預測手法和各種占卜術。幾千年來出現了眾多的預測理論,也出現了眾多的“先知”,人們對這些理論和先知的膜拜也可以窺探出人類對未知的恐懼。對能夠窺見“天機未來”的精神倚靠。介於此在交易市場上出現了一批交易“神棍”把自己的主觀臆斷用玄學的外衣包裝一下來蠱惑人心。再聊他們之前先說說預測和猜測的區別。
預測和猜測是有區別的,只不過這種區別比較模糊,交易市場上人們錯誤的把猜測當成了預測,預測是由因及果的一種推演,而猜測是毫無根據的臆想。就拿我們普遍的認知來講“多行不義必自斃”,這就是一種由因及果的預測。網際網路上披著玄學外衣的交易理念不少比如:“周易選股”,“梅花易數預測”等等。每當看到這樣的“神棍”盧奴耕者就感嘆無知無畏的力量有多大。
周易本身是由因及果的一種推演,只不過周易的因果聯絡不符合現代人對世界的認知體系,周易的因是建立在“天啟”之上的。周易的果是根據“天啟”的卦象,按照自然法則(狹隘來講就是人與物發展的定律)推演的。當然現代人認為這很不“科學”。現在人的認知體系已經被限制在極小的框架裡,任何不符合科學的邏輯都是謬論。但是科學並不等同於自然法則,科學也不是認識世界的唯一標準,換句話說科學只不過是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而已,絕對不是唯一方式。周易是另外一種認識世界的方式,和科學一樣最終的終點都是一個(可以稱之為道,或者自然法則),只不過路徑不同罷了。盧奴耕者雖然自身對周易有所研究,但是堅決反對用周易的數術模型作為下單的依據。首先當下能真正懂周易的人不多,大部分人接受到的周易教材都是前人咀嚼過的,相當於把麵包嚼碎然後拿給你看,讓你描繪出麵包本來的形狀。其次市場本身有其內在邏輯,其內在邏輯雖然不易捕捉,但是有跡可循,就不要再給交易套上玄學的外衣,使其本質更加難以找尋了。正是這些神棍的一知半解使得老祖宗的東西飽受詬病,周易如此,中醫如此,其他國學亦如此。老祖宗留下的好東西不多就不要隨意糟蹋了。
市場無需預測,所謂的技術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只不過是一種“預測模型(其實是猜測)”,正是有了這種預測模型,才滿足了人們試圖窺探未來的天性,這也是單純以技術分析為依託的交易理念到如今依然盛行的根本原因。因為接受的人多了,那麼這種理念成為了交易信條,這也使得人們不去分析和驗證單純基於技術分析的預測模型是否符合交易本質,能否持續盈利。盧奴耕者十分尊重交易者對於交易核心孜孜不倦追求的決心,也非常感謝前人努力追尋而留下的交易智慧。可以說盧奴耕者的進步也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但是交易者在吸收前人精華的時候,還需要一個總結沉澱,去除糟粕的過程。
如果一個交易者過於痴迷預測遊戲的話,那麼就涉及到另一個維度的問題,就是交易者視角的落腳點。如果交易者把自己的視角放在追求茫茫不可預知未來的話,那麼相信交易者是無法專心於當下市場的,無法感受當下市場的動量關係。未來不可測,主要是交易市場上決定未來的因素太多,由眾多因素共同作用所組成的一種穩定,是最容易出現突變的(自然法則如此)。“金融衍生品”之所以前面有“金融”二字,就是無論何種交易市場背後都需要參考經濟因素,而經濟因素短期可調節,長期不可控的特定決定了未來不可預計。所以交易者對於市場的未來有過多期許的話,尤其是篤定自己脫離本質的預測,那麼交易者的交易之路將異常艱難。
不必去預測將來的走勢,尤其是建立在脫離市場本質的預測。只關注於當下市場,也只有當下市場才可以解釋一切。人們總是在做這件事的時候腦海中想的卻是另外一件事情。人們從來沒有認真的感受自己的呼吸和心跳,也沒有認真咀嚼過放到嘴裡的事物。同樣人們也沒有認真的感受過市場,以及市場所牽動自己的內心波動。人們總是對習以為常的事情或者行為,主動的忽略。而交易市場的核心恰恰就在於被主動忽略的“習以為常”上。盧奴耕者強調的就是,當下市場才是交易者博弈的江湖。才是各個參與者爭奪的利益場。只有不斷的感受當下市場的風向變化,才能對未來做出合理的推演。未來是由一個又一個的當下組成,對於未來交易者只需要有個簡單的概念就好。不要讓對未來的希望成為引導交易的理由。
大道至簡,大音希聲,交易系統很簡單,簡單到可以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交易的精髓,簡單到只需要一根K線甚至不用K線拋硬幣都可以形成交易決定,但是這樣的交易離交易本質有多遠,能否持續盈利,這需要書寫一個大大的問號。真正簡單能盈利的交易系統,一定是經歷過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就像知識的獲取,一定是有一個把書讀厚了再讀薄了的過程。交易知識體系的構成需要一個廣泛吸收知識再逐步剔除雜質的過程。如果沒有經歷過這個過程的淬鍊,那麼交易的根基是輕浮的,對市場的看法是搖擺的。未經苦難的超脫,是輕佻的!
識別當下市場態勢,根據市場態勢操作即可。交易其實就是如此簡單。相信許多交易者也看到過無數類似的話,話是不錯,但是如何識別市場態勢呢?就像當年風靡一時的成功學口號“我們要努力我們要奮鬥,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的確努力了是有成功的可能性,但是喊口號的人並沒有告知人們努力的路徑。這只不過是喊口號者兜售的幻想而已。交易如果想做到簡單,一定需要一個去繁就簡的過程。任何知識的積累總是需要一個從薄到厚,再從厚到薄的過程,妄圖跳過這個是不現實的。另外任何知識的確立都需要一個實際驗證的過程,就像盧奴耕者再如何告訴你辣椒是辣的,你從沒吃過辣椒也不知道辣是什麼滋味。只有認知是不夠的,交易市場需要對市場有切膚的感受,需要交易者把手放到逐漸升溫的水中才能知道自己對溫度的忍受點在哪裡。
市場無須預測,就像水中行舟,順水漂流即可。在閒聊中談論最多的就是對未來的看法。誠然,人們都需要被認同,都需要自己預測對了以後,向他人彰顯自己的先知先覺。但是人們卻忽略了就算瞎猜也有五成勝率的因素,這種行為就像隨機拋硬幣你隨口說出來正面,而剛好就是正面,你吹噓自己是先知一樣可笑。這種優勢心理如果長期存在的話,就會讓交易者對自己有一個錯誤的認知—自己預測很準。相信盧奴耕者一旦交易者對自己有了這樣認定的話,交易就會陷入到一個惡性迴圈,自己很難再從自己構建的預測遊戲中抽身出來而關注交易本身,關注當下市場。
一個重要的結論:交易需要的是交易者用自身的感知力去感受當下市場的分力,感受市場的情緒。而不是努力的去驗證自己預測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