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準備去蘭州的外地人,十有八九都有個冒著香氣的美好願望:
“吃一碗最地道的蘭州拉麵”。
理想很豐滿,但千萬不要說給蘭州人聽,更不要讓他們推薦一家“正宗蘭州拉麵”店。
否則,你只會收到一句冷漠的“蘭州沒有蘭州拉麵”,並且失去一個朋友。
蘭州拉麵,絕對是蘭州人乃至甘肅人心中,碰不得的“雷區”。
“蘭州拉麵”
對蘭州最大的誤解
位於黃河上游的蘭州,日照充足、降雨量少。
這裡生長的小麥,顆粒飽滿、蛋白含量高,能夠揉出更有韌性的麵糰,也就讓麵食有了更多可能:搓魚面、炮仗面、漿水面……
但如果選出一種面,代表最地道的蘭州味道,一千個蘭州人的心中,也只會有一個答案:
牛肉麵。
這個在當地延續了上百年的美食,讓每一代蘭州人,都魂牽夢繞。
蘭州當地戲曲“鼓子”中,唱牛肉麵的內容/CCTV《蘭州牛肉麵》
一百多年前,一位名叫馬保子的年輕人,開始挑著擔子,在蘭州南關什字大菜市,售賣“熱鍋子面”。
所謂熱鍋子面,就是擔子的一頭,用小煤爐熬著牛肉湯,另一頭挑著早起做好、放涼的麵條。
等到客人需要時,就把麵條放進熱湯中翻滾片刻,即可食用。
現代影視作品對熱鍋子面售賣形式的展現/CCTV《蘭州牛肉麵》
後來,為了吸引更多食客,馬保子對熱鍋子面進行了改良:
面,不再用提前煮好的涼麵,改為現場抻拉。湯,也換成了他研究出來的秘製肉湯。
湯色清透、麵條黃亮的牛肉麵,從此開始了統治蘭州人味蕾的征程。
如今,多少年過去,早晨的牛肉麵館依舊熙熙攘攘,一碗7塊錢的牛肉麵,是無數蘭州人雷打不動的早餐標配:
“早起的牛肉麵不吃,一天心裡都不舒坦。”
“早晨吃碗牛肉麵,滿福(蘭州話,過癮、愜意)得很!”
“細的”,牛肉麵的粗細標準之一,此外還有毛細、二細、三細等等/《早餐中國》
在蘭州,你根本找不到一碗難吃的牛肉麵。
加了蓬灰水和出的面,韌性十足、入口勁道。澆上慢火熬煮的牛肉湯,給它注入滾燙、清亮的靈魂。再淋上一勺油潑辣子,搭配上蘿蔔、蒜苗。
“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是記載著蘭州味道的神奇密碼。
蘭州人有多重視牛肉麵?
2007年,牛肉麵的價格從2.5元漲到了3元,貴了5毛錢。
蘭州市民的反應,從當時的新聞報道來看,是“六月份,突如其來的牛肉麵漲價風潮,讓廣大市民感到不知所措”。
最後,物價部門出臺了詳細的規定:“凡蘭州市普通級牛肉麵館,大碗牛肉麵售價不得超過2.5元,小碗與大碗差價為0.2元,違規者將嚴厲查處”。
2.5元一碗牛肉麵的時代早已過去,不過直到如今,牛肉麵價格的風吹草動,依然會牽動整個蘭州的神經。
因為對於蘭州人來說,牛肉麵不是小吃,也不是消遣,而是生活必需品。
如今,蘭州人每天能吃掉超過200萬份牛肉麵,消耗40萬公斤麵粉。
牛肉麵,早已成了這座城市的味覺基因,寫進了這片土地的記憶裡。
蘭州人管它叫“牛大”,像是在稱呼一位老朋友。如果你能聽懂什麼是“扎牛大”,無疑是入鄉隨俗最好的證明。
如果還能拽一句“肉蛋雙飛”,絕對能贏得周圍蘭州人認可的目光。
記不住地道稱呼,直接叫它“牛肉麵”,也完全可以。
總之,絕對不能叫它“蘭州拉麵”。
在蘭州人心目中,這四個字已是“禁忌”,耐心點的或許願意糾正你,不耐煩的,可能直接懟一句:
“蘭州只有牛肉麵,‘蘭州拉麵’是青海的!!”
蘭州拉麵, “青出於蘭”
青海省化隆縣,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曾是出了名的貧困縣。
1988年8月,化隆人馬貴福,找到了一條致富的門路:
他聽說許多客商在南方吃不到清真餐,就和曾在拉薩開面館的朋友韓錄,揣著東挪西借來的5000元錢,到了廈門。
他們在火車站附近盤下一間門店,開了家清真麵館。
製作方式,使用牛肉麵的抻、拉手法。麵條口味,則根據當地的飲食習慣,進行了改造。
2015年4月,化隆縣的拉麵培訓班,不少人在學習拉麵/青海日報,祁國彪
起初,拉麵館的生意不好,他們把後廚搬到門口,展示拉麵技術,吸引顧客,生意逐漸紅火,“拉”就成了麵館的招牌。
再加上,化隆當時還默默無聞,而“蘭州的牛肉麵”早已名震全國,乾脆就打出“蘭州”的旗號。
就這樣,第一家“蘭州拉麵”在廈門站穩了腳跟,馬貴福和韓錄很快賺到了第一桶金。
這在貧瘠的大山裡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於是大家親幫親,鄰帶鄰,越來越多化隆人帶著馬貴福成功實踐的配方,將“蘭州拉麵”,開遍了全國各地。
提供廉價美食的蘭州拉麵,走的是薄利多銷的路線。
不光在牛肉分量、湯頭熬製、口味研究上,“節省”許多。為了提供更多選擇,大部分蘭州拉麵館,還會經營炒河粉、大盤雞、蓋飯等品類,是西北美食的“大雜燴”。
畢竟,蘭州拉麵真正的競爭力,就在於便宜的價格、豐富的選擇,吸引更多偏好不同的人來就餐。
至於美味和口感,優先順序就只能往後放。
畢竟任何一家連鎖店,最底層的財富密碼就是:不分時間和地點,都能提供質量穩定的產品。
所以全國的蘭州拉麵,幾乎都是一個味道。
“它不會給你驚喜,但也不會讓你失望。”
蘭州拉麵如雨後春筍,佔領了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蘭州晨報》的一份報道中提及,在北上廣深4個超一線城市裡,店鋪名字中含有“拉麵”的店鋪,是含有“牛肉麵”店鋪數量的2.7倍。
但蘭州人,絕對不會吃蘭州拉麵。
並且隨時準備著,捍衛“蘭州的牛肉麵”和“蘭州拉麵”之間,那道事關尊嚴的美食防線。
吃麵嘛,
還是開心最重要
“想惹一個蘭州人生氣,就請他吃蘭州拉麵。”
不能全怪外地人在蘭州人的底線上蹦迪,蘭州拉麵的名號,實在是太火了。
從馬貴福在廈門的第一家拉麵館開始,經過30多年的發展,化隆縣目前有11萬拉麵人,在全國31個省(市)開辦拉麵店1.8萬家。
年產值,達到了驚人的130億元。
“拉麵經濟”,已經成為化隆縣的龍頭勞務輸出產業,在化隆縣政府的官網上,甚至專門開設了"拉麵經濟"板塊。
2016年,當地政府還專門針對“拉麵人”,提供了福利政策:
如果你想學習拉麵,可以去拉麵館跑堂,跟著師傅學習技術。不僅能拿到拉麵館發的工資,每年還能得到5000元的政府補貼。
如果你想做拉麵生意,不僅能免息三年、貸款5萬。無不良記錄的信用卡。一次最多可以取款10萬,透支25萬之多。
換句話說,只要你想幹拉麵這行,在化隆,完全可以白手起家。
2020年4月,青海省政府正式宣佈,化隆縣成功脫貧摘帽。
累計脫貧的13萬人中,有9萬人是透過拉麵翻身。
如果說,蘭州牛肉麵,是蘭州人用上百年的手藝和堅守,熬出了滋養蘭州人的濃香厚意,成了無法割捨的家鄉味道。
那蘭州拉麵,則是青海化隆人,在絕境中找到的一條求生之道,也給無數在城市打拼的異鄉人,帶來了平易近人的飽足感。
或許,“蘭州牛肉麵”和“蘭州拉麵”的愛恨糾葛,還會持續很久。
但它們帶來的溫暖和慰藉,或許是共通的。
無論是叫賣熱鍋子面、白手起家的馬保子,還是在異鄉謀生、努力打拼的馬貴福,熱氣騰騰的麵條帶給他們和食客的,總是生的喜悅和樂趣。
這或許,就是食物的原本意義。
電影《流浪地球》中,被冰封的末日星球上,“蘭州拉麵”四字招牌依然挺立。
小妹的蘭州朋友:哭了,都世界末日了,蘭州牛肉麵還沒正名/《流浪地球》
此刻的蘭州拉麵,或許已經不屬於蘭州,也不屬於青海。
而是一種超越了空間和時間,能讓絕境中的人類,重新找回煙火氣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