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作為中國的朋友,有許多非洲國家曾經接受過中國的援助。其中包括了基礎設施援建,建設工廠以及大型公共設施援助等。
而原本貧窮落後的非洲也因為中國的援助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中國也因此在非洲有了不錯的名聲。
中國最早曾經也對東歐地區的社會主義國家伸出援助之手。
不過卻有著這樣一個國家,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接受了中國大量援助之後,卻選擇與中國站在對立面,反咬一口抹黑中國。那麼現如今阿爾巴尼亞的情況又是怎麼樣呢?
01 中國援助阿爾巴尼亞
中國一直以來都奉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與其他國家的交往過程當中,也充分尊重當地的習俗以及宗教習慣。
社會主義陣營的許多國家作為中國的“老朋友”都曾經接受過中國政府的援助,這些援助包括了基礎工業設施的援建,技術資料的轉讓以及資金的援助等多個方面。
可以說這些國家的發展與中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其中有個東歐國家叫做阿爾巴尼亞,在這一過程當中接受了中國大量的援助,也因此得到了極為不錯的發展。
阿爾巴尼亞共和國建立於1946年,位於東歐火藥桶——巴爾幹半島上。
歷史當中的阿爾巴尼亞境遇一直不太好,雖然早就在1912年就依靠著英法等國的支援實現了所謂的獨立。
但是在這一過程中,其地位基本上就相當於是一個傀儡政權,直到霍查在領導人選舉當中獲勝,才實現了地區的基本獨立。
獨立之後的阿爾巴尼亞,出於地緣政治的考量加入了社會主義陣營,並且在上世紀四十年代獲得了來自蘇聯的大量援助。
在1955年到1960年之間,蘇聯對阿爾巴尼亞提供了大量的援助。
不過與此同時,蘇聯在巴爾幹半島的力量也不斷增強,影響力也隨之逐漸擴大。
此時的阿爾巴尼亞有著一個大國夢,想要成為東歐地區的大國,恢復其歷史當中的榮光,這也就導致阿爾巴尼亞與蘇聯之間的關係越發惡劣。
在與蘇聯關係產生嫌隙的時候,阿爾巴尼亞就開始尋求新的國家來進行援助。
而此時剛剛成立的新中國就成為了阿爾巴尼亞的目標。
雙方之間的關係逐漸升溫,並且在國際事務當中進行合作。
當時新中國尚未進入聯合國,其合法席位被國民黨所把控,此時的新中國迫切希望恢復自己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這一過程當中,有一個國家起到了極大的作用,那就是阿爾巴尼亞。
當時來看,新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外交主要就是圍繞著社會主義國家進行,這主要是由於當時冷戰的社會環境所導致的。
當時提出中國進入聯合國提案的主要是兩個國家,一個是非洲兄弟阿爾及利亞,另一個阿爾巴尼亞,這一提案也被稱之為“兩阿提案”。
1971年,在許多國家的幫助之下,新中國終於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的結果,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可以說,阿爾巴尼亞作為提案的發起者,對中國迴歸聯合國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這一切的基礎正是中國與阿爾巴尼亞之間良好的雙邊關係。
在1960年,蘇聯從阿爾巴尼亞撤離援助之後,中國就取代了蘇聯,成為了阿爾巴尼亞的援助國家。
在這一時期當中,中國先後向阿爾巴尼亞提供了總計價值超過100億人民幣的援助,而這些援助總計為75次。
藉助中國經濟援助的東風,阿爾巴尼亞自身經濟發展水平很是不錯。
要知道當時來看,阿爾巴尼亞的總人口不過200多萬人,隨著中國巨量的經濟援助抵達這個東歐小國,其經濟的迅速發展已經是可以預見的了。
這一時期當中,由於中國的大量援助,阿爾巴尼亞與中國之間的關係也很是不錯,雙方一直處於外交的“蜜月期”當中。
02 阿中關係的巨大轉折
中阿關係的轉折開始於1972年,這一年美國總統尼克松宣佈訪華,開啟了中美關係的破冰之旅。
這背後其實是基於國際關係發生了變化,中國需要開始與美國恢復雙方之間正常的外交。最終尼克松的中國行也獲得成功,最終中美在1979年正式宣佈建交。
但是尼克松秘密訪華,觸動了一個國家的神經,那就是阿爾巴尼亞。作為中國的傳統盟友,這個巴爾幹小國與蘇美之間的關係都不是很好。
中國與美國走得越來越近,對阿爾巴尼亞而言無疑是一個十分危險的訊號。
在得知這一訊息之後,當時的阿爾巴尼亞領導人霍查就向中國強硬表達了自己的不滿,並且開始指責中國恢復與美國雙邊關係的行為。
事實上來看,中國處理自己的外交關係是中國人自己的內政事務。
確實阿爾巴尼亞與中國的關係很不錯,在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這件事情上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但是這樣對中國的事情指手畫腳,顯然並不合適。
再加上當時的國際環境並不好,中國需要恢復與美國正常的雙邊關係。因此對於阿爾巴尼亞的指責,中國並未予以理睬,仍舊保持著與美國之間的交流。
中國希望能夠與阿爾巴尼亞之間的關係迴歸正常,畢竟同樣作為社會主義陣營國家,中阿之間的關係還是相當不錯的。
不過阿爾巴尼亞方面仍舊對此反應激烈,不但其領導人霍查多次發函對中國與美國之間的正常交流橫加指責,並且開始抨擊中國的“三個世界理論”以及對外交往政策。
顯然在這件事情上阿爾巴尼亞做得有些過分了。不過中國對此卻採取了不理睬的策略,仍舊對這個東歐小國提供經濟援助。
阿爾巴尼亞方面卻並不知足,對中國的經濟援助挑三揀四,將其視為理所當然的行為。
同時其領導人霍查開始針對其國內的“親華派”進行大清洗。同時對中國駐阿爾巴尼亞大使館進行監聽,這一行為被中國發現之後,雙方關係產生了巨大的裂痕。
雙邊關係的徹底破裂源自阿爾巴尼亞領導人霍查的一部書,叫做《中國紀事》。
在這本書當中,霍查對於中國無私的經濟援助大肆抨擊,決心走上了反向的道路,甚至號召要推翻中國的領導人。
顯然這時的霍查已經陷入了瘋狂的境地當中,而這僅僅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由於曾經接受了中國大量的經濟援助,阿爾巴尼亞一些政府高官對於中國的感受很不錯,也與中國方面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但是沒想到,這最終卻成了霍查對他們發動大清洗的理由,這些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很多都沒能躲過霍查晚年瘋狂的大清洗。
1974年,當時擔任阿爾巴尼亞國防部部長的巴盧庫首先遭到了霍查的清算。
他無端指責巴盧庫與中國勾結,從事代理人活動。與此同時還與南斯拉夫,蘇聯有所聯絡。
顯然此時的巴盧庫是無辜的,而他也成為了霍查大清洗當中第一個被扳倒的“重量級”人物。
1975年5月,阿爾巴尼亞七中全會召開。
這一次霍查將自己的矛頭指向了國家計劃委員會主席阿布杜勒凱萊齊和政治局委員,工礦部長科喬蒂奧多西。
而這兩個人都是阿爾巴尼亞的“親華派”,在霍利網羅的罪名之下,二人先後慘遭處死。
顯然這一時期的霍查,已經陷入了自我膨脹當中,他在阿爾巴尼亞大搞一言堂,藉助自己的政治影響力對可能有威脅的政敵大肆清除。
同時外交方面大肆抹黑中國,最後在1978年,中國再也無法忍受這位領導人的胡作非為,宣佈停止對於阿爾巴尼亞的經濟援助行為。
此後的數年當中,霍查的行為更加猖狂。他開始變得多疑且敏感,總是擔心其他人會暗害於他。
一方面,他建設了大量的碉堡以及防禦工事,將整個阿爾巴尼亞打造成為了一個“碉堡之國”。
另一方面,他派出大量秘密警察針對國內進行監視,這最終導致阿爾巴尼亞的經濟發展陷入停滯。
同時在外交上,原本良好的中阿關係也因為霍查而急轉直下,從原本的親如兄弟變成了形同陌路。
可以說,正是由於霍查的一系列行為,最終導致了中阿雙邊關係的轉變。
03 現如今的阿爾巴尼亞
如今的阿爾巴尼亞,在經過了1991年的東歐劇變之後,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陷入了停滯狀態。
同許多的東歐國家一樣,發展水平都極其落後,而這隻能說是其咎由自取,也怨不到別人的頭上。
事實上來看,阿爾巴尼亞的現如今的貧困潦倒是由多個原因所導致的。
首先要說的就是中國的援助建設,當時中國對阿爾巴尼亞進行經濟援助,建設了一大批的工廠。
不過這些工廠都是按照阿方領導人的要求進行建設的,其涵蓋了工業,農業以及日用品等許多方面。
不過阿爾巴尼亞對中國的援助很不吝嗇,用能夠製造大炮的無縫鋼管做電線杆,同時還將國內工廠生產的殘次品出售給中國。
可以說此時的阿爾巴尼亞已經成為了趴在中國身上吸血的一隻螞蟥。
隨著中國與阿爾巴尼亞關係的惡化,中國撤離了對於阿爾巴尼亞的援助。此時的阿爾巴尼亞失去了中國對商品的收購以及中國經濟的援助。
這也就導致原本極其脆弱的經濟環境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打擊。
再加上週邊國際環境的惡化,阿爾巴尼亞在國內建設了大量的碉堡以及工事,其總花費的金額超過了1億美元。
如此巨量的資金花費,將中國給予的相當一部分資金援助消耗一空,最終得到的不過是無用的碉堡。
如果說中國援助的撤離對於阿爾巴尼亞而言是傷筋動骨,那麼蘇東劇變之後的阿爾巴尼亞面臨的就是毀滅性打擊了。
1990年之後,阿爾巴尼亞開始全面倒向西方國家。但是在這一過程當中,其金融爆發了嚴重問題,最終造就了阿爾巴尼亞現如今的貧困以及落後。
決心改革的阿爾巴尼亞準備從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以求與西方國家更加接近。
但是此時國內國有銀行信譽極其低下,百姓們寧可把錢捏在手裡也不願意存放到銀行當中。銀行沒有錢,面對民眾正常的借貸需求也“愛莫能助”。
長期以來,即便是符合貸款申請的阿爾巴尼亞人,其放款機率也不超過50%。
在這種極端的情況下,地下錢莊在阿爾巴尼亞發展迅速,許多民眾將自己的錢存入其中,來獲取利息。
借貸者也會優先選擇地下錢莊作為自己的借貸來源。某種意義上來看,地下錢莊取代了銀行的作用。
但是問題也隨之而來,為了吸納錢款,地下錢莊往往會許諾給儲戶高額的利息,並將借貸利息調高。
這樣導致了兩個結果,一個是普通民眾孤注一擲,將自己全部資產存入錢莊,甚至不惜賣房子賣地。另一方面借貸成本不斷提高,借款者難以還款。
這種情況在1996年達到頂峰,當時各個金融公司陷入了瘋狂的利率大戰當中,單月利率甚至超過了40%。
許多阿爾巴尼亞工人不再工作,農民殺掉牲畜,只為了參與到這次金錢的狂歡當中。最終地下錢莊還是轟然倒塌,只留下一地雞毛與哭泣的阿爾巴尼亞人。
失去了自己財產的阿爾巴尼亞人,將矛頭指向了包庇地下錢莊的政府。無數百姓走上街頭遊行示威,要求政府為此負責。
政府則採取了武力手段進行鎮壓,最後造成了大規模的動亂。
已經失去所有財產的阿爾巴尼亞人,拿著武器走上街頭,對臨街的店鋪大肆劫掠。
軍警對此根本沒有辦法進行控制,局勢滑向了深淵。甚至於一部分軍警也參與其中,整個國家的秩序蕩然無存。
此時阿爾巴尼亞政府高官紛紛前往國外避難,對國內糜爛的局勢束手無策。最終還是依靠國際社會的介入,才平息了阿爾巴尼亞國內的動盪。
但是這次暴亂給阿爾巴尼亞帶來了極大的創傷,單是經濟損失就已經超過了10億美元,這也就直接導致了阿爾巴尼亞現如今的貧困潦倒。
曾經與中國親如兄弟的阿爾巴尼亞,卻因為對中國指手畫腳而形同陌路。後來更是因為國內的一些情況,陷入了動亂當中。
現如今的中國與阿爾巴尼亞,已經不復當年的親密,一切恩恩怨怨已經隨著時間的推移消失於歷史當中,只留下正常的國與國之間的交往,讓人感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