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之後的釣魚黃金期,把握這兩個釣法變化,大魚釣到你手軟釣魚技巧分享知識學習
白露是繼立秋、處暑後秋天的第三個節氣,白露過後意味秋天真正意義上的到來,明顯的變化就是樹葉開始慢慢凋落,早晚的溫差開始加大,炎熱的高溫天氣也將在這之後慢慢離去,秋高氣爽的秋季不光是糧食的豐收時節,同樣也是釣魚人上魚的豐收時節。
白露過後這段時間也被釣魚人譽為釣魚黃金期,這段時間魚的個頭普遍大於春夏,有句話“貼秋膘”講的就是魚兒在白露之後會像大部分冬眠動物一樣,開始大量進食儲存能量增膘用來補充冬日的食物緊缺,所以這段時間魚的個頭又肥又大。
好多釣友也知道這段黃金釣魚豐收期的寶貴,擠出時間去河邊豐收,然而收貨卻十分悽慘還不如炎熱的夏季,起碼還能釣到小個體的,明明這段時間魚開始瘋狂覓食增膘,為什麼卻釣不到呢?
季節轉變導致魚的生活習性改變
白露是夏秋的轉折點,雖然此時的太陽看起來比夏季的還要刺眼,但是已經很明顯的感覺到沒有了夏季的燥熱,而是多了一份秋涼,最明顯的感覺是早上需要一件外套保暖了。對於溫度十分敏感的魚來說,這份秋涼產生的影響更大,它們的生活習性都會隨著這份秋涼而改變。
生活水域的改變:夏季的高溫天氣直接導致淺水位置水溫過高,當溫度超過了魚最適宜的水溫,它們就會游到深水區域進行生活,也就有了“夏釣潭”這一說,白露過後的氣溫已經降到了28度以下,同理水溫也會相應下降再加上淺水靠近岸邊食物豐富,魚就會從深水區游回岸邊覓食生活。
食性的改變:白露到晚秋時間很短,為了快速的增加體內的脂肪含量,魚會在這段時間瘋狂覓食進行過冬,這段時間的覓食口味也會區別於夏季,由於夏季天氣比較悶熱,魚的口味更偏向於清爽的谷香、果香的餌料,到了白露後魚為了增膘過冬,口味將更傾向於高蛋白的葷餌。
釣魚的收穫與餌料、釣位息息相關,季節轉變導致生活習性的改變不容小覷,如果不在釣法上加以應對,縱使魚情再好也足以讓你空軍回家,所以我們在白露過後釣法上也要改變。
釣法要改變
白露過後魚在生活水域和食性兩個方面發生了改變,找到了原因我們才能有的放矢,在釣法只要針對這兩個變化進行調整改變,具體體現在餌料的搭配、釣點水深的選擇。
餌料搭配要改變
白露之後並不意味只沒有小魚的騷擾,所以我們在餌料搭配中,不能一蹴而就直接使用香腥味的餌料,而是在夏季餌料的基礎上進行細微調整。
採用應季的谷香型餌料如玉米、紅薯等當做基礎餌料,因為白露後是莊稼豐收的時節,這段時間應季的穀物餌料對大個體魚類的吸引力很強,可以使用玉米麵、紅薯粉等。粗糧對於想要過冬增膘的魚兒來說是不夠的,我們還應在此基礎上新增蝦粉、蠶粉、紅蟲粉、螺肉這類腥味餌料,諸如螺鯉、瘋掉鯽、紅色風暴這類腥味比較突出的作為主攻餌料,提高整塊餌料的蛋白含量。在葷素搭配比列根據南北溫度的差異,保證穀類百分之50,主攻的腥味在3-40進行調整即可。
餌料搭配完成後,我們還要有誘魚留魚的窩料進行配合,窩料上的選擇可以延續夏季的老譚玉米,不過我推薦大家自己動手,1000g的玉米配上30g蜂蜜,加水稀釋,水位剛邁過玉米後,放一天之後使用,針對白露之後的水情魚情效果特別好。
釣點水深要改變
水溫的變化是導致魚類生活習性改變的主導因素,最明顯的就是在剛立秋的那段時間,一日三變,早晚短杆中午卻要使用長杆才可以,主要原因就是水溫的變化,魚會選擇更適合自己的水溫進行生活覓食,白露過後溫度下降,最高的溫度也沒有超過28度,水溫更是低於氣溫,相較深水缺食的環境這時我們應該選擇相對較淺食物豐富的釣點進行作釣,下面講一個這兩天發生的事情,更能凸顯出水溫對魚獲的直接影響。
昨晚開發了一個新的釣位,釣位選擇是一片處在洄水灣的藕塘,水深差不多兩米左右,作釣目標鯿魚,因為鯿魚屬於中上層的魚種,所以這次採用的也是釣浮,釣一米左右的水深,從下午兩點鐘開始作釣,一鉤玉米一鉤餌料,期間頻率顆粒打窩,半小時左右中了第一尾鯿魚,釣到6點左右上了5尾。然而一切正常的情況下卻一口都沒有了,調整水層釣到1.5米的深度,繼續顆粒頻率打窩,又開始給口中魚。
這個例子就很好的說明了水深和水溫的關係,因為兩點到六點這段時間是溫度緩慢下降的時間,到太陽落山後,水層表面溫度更是會持續走低,魚感受到了水溫的變化,會向下遊動待在自己覺得舒適的水層進行生活覓食。所以我們在選擇釣點的時候要根據水溫的變化決定釣點深淺改變,中上層的魚種例如鯿魚、草魚、鰱鱅等更喜歡溫度高的水層,水深的選擇也應根據溫度的變化進行調整,一天中應該和立秋一樣從下往上,在從上往下的調整作釣;底層的魚種鯉魚、鯽魚則直接選擇靠近岸邊水深1.5米-2米即可。
上面沒有敘述釣位的改變,因為釣位的選擇是固有的思路,四季通用,反倒是餌料味型和釣點水深的選擇需要及時改變才能應對季節變化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