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影片說了,在野河裡釣紅尾翹和翹嘴的選位很重要,因為釣位選的對不對,是能夠決定魚獲的重要因素。今天說一說另外一個可以決定魚獲多少的重要因素。這個因素就是找準魚層。因為魚層沒有找準,就會少釣魚,這是毋庸置疑的。我在這次實戰中就經歷了找魚層的過程,在剛到一片野河水域時,開始沒有找準魚層,上魚比同路的釣友要少,他們幾位釣友前段時間來這一片水域釣過,水情魚情比我熟悉,我是第一次來這裡釣。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要不斷地試探,才能把魚情儘快的摸清楚。我做了幾次調整,終於找準了魚層,所以上魚開始變快了,最終一天半釣下來,魚獲遠遠超過了同路釣友。
下面我把找魚層的過程詳細說一下,有心的朋友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啟發。
沒有看昨天內容的釣友可以先看一下,再來看這個這篇文就會有頭有尾,明白前因後果。
我是用8米的長竿用玉米掛鉤,在8米的水深釣紅尾翹和翹嘴。剛開始我在5米左右的水深浮釣,雖然在上魚,但魚的吃口不多,在用切碎的嫩玉米不斷拋窩的情況下,魚口給的稀稀拉拉。釣了一陣之後,仍然沒有提高上魚的速度。我意識到,拋窩打頻率一個多小時了,進窩的魚應該多了,上魚的速度就應該快一些才對。而上魚的速度還是沒有變化,就說明有問題,問題出在哪裡呢?有經驗的話,就應該想到所釣水層不對,沒有找到魚最多的那個水層。於是我就把浮漂向上擼了一米左右,也就是說,我開始釣的5米左右的水深,現在調整到釣6米左右的水深了。
調整之後,魚口開始變得多一些了,效果比較明顯。我這樣釣了一段時間,我在想,雖然上魚快了,但這個水層是不是最佳的魚層呢?我並不知道,所以我再次做了一個調整,又把浮漂向上擼了一米左右,就等於在釣7米的水深了。這次調整感覺魚口又多了一些,下竿等待的時間明顯變的短了,而且開始連竿了。還時不時地上雙尾。這個調整讓我喜出望外。釣的我心花怒放,非常開心。
但是在這個7米水層釣了一段時間後,魚口慢慢又變少了。這時我發現太陽出來了,溫度升高了。這是不是魚層隨著氣溫的升高,魚層也在變化了呢?於是我又把浮漂下下擼了一米多。也就是又開始釣接近六米的水深了。調整之後魚口確實又開始多一些了。通過幾次調整都有效果,讓我感到了小小的成就感,因為這是不拘一格,不斷試探出來的成功,沒有不斷試探調整的過程,哪裡來的最佳魚獲呢?我之所以能在五位釣友中釣的最多的,比第二名多釣20斤,比最少的釣友多釣40斤左右,不就是這些細節決定的嗎?因為釣的少的釣友,從頭到尾釣的都是一個水層,沒有根據氣溫魚層的變化而變化,沒有完全適應魚情的變化,所以沒有釣到最佳的魚獲,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了。
我能釣60多斤魚獲,比釣的少的釣友多釣幾十斤,就應該明白,釣魚的過程需要不斷地調整是多麼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