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脊肉簡稱“裡脊”,有時也寫成“里肌”,指的是豬、牛、羊等脊椎動物的脊椎骨內側的條狀嫩肉。它是活躍在廚房和餐桌上的一種重要食材,適合炒菜、做湯,是幹炸裡脊、糖醋里脊、軟炸裡脊、清湯裡脊等佳餚裡當仁不讓的主角。那麼“裡脊(肌)”這個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您可能會說:“裡”指內側、“脊”指脊椎,就算把“脊”寫成“肌”,“肌”指肌肉也講得通,妥妥地沒毛病啊!
實際上,這個“裡”是語音變化的產物。“裡”本該寫成“呂”,“呂”有脊柱、脊椎的意思。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裡解釋說:“呂,脊骨也。象形。”小篆的字形正像兩塊脊骨相連的形狀。現在的簡化字把中間的豎筆省略掉了,脊柱斷了,看上去就成了“雙口呂”。所以“呂”就是“脊”、“脊”也就是“呂”,“呂脊”是兩個同義字構成的詞。就像“朋友”這個詞裡的“朋”和“友”,在古代漢語裡都是“朋友”的意思,可以互相解釋。
“呂”變成“裡”,是因為“呂(lü)”是個圓唇音(發音時嘴巴要嘟圓的音),“脊(ji)”是個展唇音(發音時嘴巴要平展的音),倆字連讀的時候,後面的“ji”拐帶著“lü”也變成了展唇音(li)。於是乎老百姓聽音寫字,用“裡”來標記“li”這個音。錯已鑄成,不妨再錯。如果整兒八經地讀,“裡脊”的“脊”應該讀成三聲“jǐ(己)”,但讀成輕聲的話,嘴巴豈不是更輕快省勁兒?於是“脊”或又搖身一變成了“肌”(“脊”讀成輕聲時跟一聲的“肌”聽起來更接近)。
總結一下,“呂脊”錯成了“裡脊”,有時又繼續錯成了“里肌”。好嘛,本來錯了一個字,現在錯了一窩。(至於寫成“哩嘰”的,更是錯得沒邊了。)但對老百姓而言,不論寫成哪個,反正不影響買菜下廚,字面上也都解釋得通,自然也就沒人較這個真兒了。
*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我是教現漢的董老師,跟你分享有趣有料的漢字漢語知識。點關注,不迷路,漢字漢語有點酷!@董老師聊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