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山東省各個地級市區劃調整的故事,例如青島市、棗莊市、日照市等等。今天,我們聊聊濱州市。濱州市屬於山東省16個地級市之一,總計下轄了2個區、4個縣、1個縣級市,總人口達到了390多萬人。不過,濱州市7個區縣的區劃,到底是如何形成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山東省,山東省屬於我國的人口大省、糧食大省、經濟大省。山東省總人口1.01億人,僅次於廣東省,是我國第二大人口大省。山東省的糧食產量豐富,尤其是小麥,佔了很大的比重。山東的蔬菜產量,穩居全國第一,被稱為“全國的菜籃子。”山東省的經濟總量突破了7萬億,穩居全國第三位,僅次於廣東省和江蘇省。
山東省下轄了16個地級市,濱州市屬於其中之一。濱州市下轄了2個區、4個縣、1個縣級市,總計7個區縣,人口390多萬。從人口總量來說,少於臨沂市、濟南市等幾個城市。但濱州擁有自己的優勢,有“賓夕法尼亞”的美譽。其實,濱州市的區劃調整,歷經了一系列的階段,從當年的惠民專區一步步演變而來,過程很複雜。
在元朝之前,我國曆代王朝基本上都沿用了州縣兩級區劃。13世紀中期,北方的元朝迅速崛起,在幾十年時間裡,先後消滅了西夏國、西遼國、大金國、大理國、吐蕃、南宋等一系列政權,建立了一個疆域面積空前龐大的王朝。不過,隨著元朝疆域面積的迅速擴大,各方面的問題也隨之出現。元朝缺乏地方管理經驗,面對全國幾百個州府、幾千個縣,元朝非常頭疼。
各地的農作物、耕地、人口情況錯綜複雜,以農作物為例,由於各地的區劃和地質結構不同,農作物分為了高粱、小米、小麥、水稻等等。各地的耕地情況更復雜,分為了沙土地、丘陵地、水澆地等10多個型別,每一個型別又分為了上中下3個等級,情況複雜。面對這一系列的問題,“套馬的漢子”有點不知所措,畢竟元朝頭一次遇到這種問題。
依靠唐宋時期的州縣兩級區劃,已經無法滿足管理龐大疆域的需要。唐朝時期的15道和宋朝時期的23路問題很多,對於元朝也不合適。最後,元朝結合了宋朝23路的成熟設計,在金國行尚書檯的框架基礎上,相互融合和調整,推出了著名的行省制度。元朝把全國劃分為10個行省,例如遼陽行省、河南江北行省、陝西行省等等。
鑑於山東的重要性,山東被直接劃入了中書行省管理。不得不說,山東的地理位置非常好,對於南方政權來說,如果控制了山東各地。退能夠拱衛兩淮地區,進而能夠進攻華北和中原。後來,朱元璋北伐的過程中,就是命令大將徐達,進攻山東,然後染指河南的策略。元朝的每個省下轄了各個路,每個路下轄了各個州府,每個州府下轄了各個縣,相當於4級區劃。
不過,元朝行省制度並非沒有問題,不但有問題,而且很多。首先,各省的區劃不合理,造成地方上的管理難度很大。第二,各地機構相互重疊,而且設計非常粗獷,辦事效率不高。到了元朝統治的末期,各方面的問題已經非常明顯了,行省制度已經名存實亡。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根據明朝的實際情況,在元朝行省的框架基礎上,進一步相互調整。
撤銷了路一級的區劃,設立了省、州府、縣3級經典的區劃。到了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位時期,隨著明朝的遷都,形成了南北直隸與13個省的區劃結構。其中,我國很多省份的區劃,都是在明朝統治時期設立的,例如山東省、河南省、山西省等等,與當代的區劃相比,非常接近。
在山東省內,下轄了濟南府、萊州府、泰安州、武定府等一系列州府。武定府大體上就是現在的濱州市,下轄了惠民縣、陽信縣、無棣縣、樂陵縣、蒲臺縣、沾化縣、利津縣、青城縣、商河縣、濱州等10個州縣。1912年,清朝滅亡以後,我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階段。山東省地理位置特殊,各路軍閥反覆爭奪,對山東省造成了很大的破壞。
與此同時,山東各地先後經歷了旱災、蝗災等自然災害,各地急需進入休養生息。一轉眼到了建國初期,隨著局勢穩定,我國進入了戰後重建、經濟建設、恢復生產的階段。一系列的重大專案,開始在山東省各地建立。山東省內,設立了一系列的專區,例如臨沂專區、膠州專區、泰安專區等等。
起初,惠民專區下轄了惠民縣、陽信縣、無棣縣、沾化縣、濱縣、蒲臺縣、博興縣、齊東縣、高青縣、廣饒縣、利津縣、墾利縣等12個縣。1953年,淄博專區的鄒平縣、長山縣、桓臺縣,劃入了惠民專區管理。此時,惠民專區下轄了15個縣,管轄範圍非常大。1956年,惠民專區的區劃出現了比較大的調整。首先,下轄的15個縣中,有4個縣被撤銷。
例如長山縣、蒲臺縣等等,被撤銷以後,併入了其他縣。隨後,德州專區的樂陵縣、臨邑縣、商河縣、濟陽縣,劃入了惠民專區管理。惠民專區的管轄範圍進一步擴大,管轄縣的數量,還是15個。分別是:惠民縣、陽信縣、無棣縣、沾化縣、濱縣、博興縣、鄒平縣、齊東縣、桓臺縣、廣饒縣、利津縣、樂陵縣、商河縣、臨邑縣、濟陽縣。
1958年,惠民專區與淄博市合併,改稱為淄博專區,下轄的各個縣,出現了一系列的調整。由於下轄的縣太多,按照當時的交通、通訊條件來說,管理難度太大。因此,1961年,惠民專區重新設立,不過,樂陵縣、商河縣、臨邑縣、濟陽縣,重新劃入了德州專區管理。惠民專區重新設立了墾利縣,此時,惠民專區仍然下轄12個縣。
60年代末期,全國所有的專區調整為地區以後,惠民專區調整為惠民地區。進入80年代初期,隨著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為了適應時代需要,我國各省下轄的各個地區,陸續調整為地級市。與此同時,一些新地級市也開始設立。1982年11月,在利津縣、墾利縣和廣饒縣部分鄉鎮的基礎上,設立了東營地級市。惠民地區下轄的縣,下降為10個。
1983年,惠民地區的廣饒縣劃入了東營市,桓臺縣劃入了淄博市管理。此時的惠民地區,下轄了濱州市縣級市、濱縣、惠民縣、陽信縣、無棣縣、沾化縣、博興縣、鄒平縣、高青縣,總計1個縣級市、8個縣。1987年,濱縣被撤銷,劃入了濱州縣級市管理。1989年,高青縣又劃入了淄博市管理。此時,惠民地區下轄了1個縣級市和6個縣。
1992年,惠民地區更名為濱州地區,但管轄範圍不變。2000年,濱州地區被撤銷,設立了濱州地級市。與此同時,撤銷濱州縣級市,設立了濱城區,管理惠民縣、陽信縣、無棣縣、沾化縣、博興縣、鄒平縣等6個縣。隨著濱州市的發展,城市面積進一步擴大、城市人口進一步增加,2014年,沾化縣被撤銷,設立了濱州市沾化區。
2018年,鄒平縣被撤銷,設立了鄒平縣級市。截至這個時候,濱州市形成了2個區、4個縣、1個縣級市的區劃,總計7個區縣,分別是:濱城區、沾化區、惠民縣、陽信縣、無棣縣、博興縣、鄒平市。當然,濱州市先後設立了經開區、高新區、北海開發區等幾個區,不過這幾個區情況特殊,一般不計算在內。
關於我國各地區劃調整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最後說一點,作者沒有其他賬號,請大家注意。最近,抄襲者太過分,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