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漢語言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有著永遠也研究不盡的學問,事實確實如此。僅就漢字而言,就有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形似字、生僻字等等,而有些漢字乍看上去都非常相像,幾乎長得差不多,很難分清,特別容易造成誤寫誤讀。然而,對於許多漢字來說,差之毫釐卻能誤之千里的。那麼,你能分得清“戌、戍、戊、戒、戎”這5個漢字嗎?
“戌”。戌是個多音字,讀作xū或qu,比如戊戌變法、屈戌兒等。戌是個象形字。在圖形為主的甲骨文中,“戌”字的形象是一把用來鎮壓屠殺奴隸的寬口大斧,而且非常形象,甚至連斧身、斧杆、頂鉤、腳叉都很完整,一應俱全。然後逐漸演變,由甲骨文到金文,其形象一直在變化著,到了小篆時期,變化就更大些。發展到了隸書和楷書階段時,才是字形而不是圖形了。
因此,“戌”字的本義是一種武器,一種斧類寬刃的兵器。由於是武器,所以《說文解字》也認為是“滅也”。後來被廣泛用來借指12地支的第11位,與天干搭配來紀年、月、日、時,又指12生肖中的“狗”、五行中的“土”等。
“戍”。戍字讀音為shù,比如戍邊戰士等。戍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古時的戍字形像是一個人拿著一把戈,因此戍字的本義是防守邊疆。用作名詞時是指駐守計程車兵,後來也引申指戍守的部隊。戍字是個會意字,由“人”和“戈”組成,而戈則是一種用於砍殺的兵器,在商周時期的戰場上已被普遍使用。《說文解字》也解釋為“守邊也。從人持戈。”
“戊”。戊字讀作wù,最早也是見於甲骨文中的圖形文字,其本義是斧鉞等一類的兵器。戊字早在甲骨文時期,就被假借作天干第5位的代稱,併成為此義的專用字,後來又由此而引申為序數第5。因為戊處於十天干的中間位置,所以用來指代方位的中央位置,同時也用來指代土。戊字也是個象形字。甲骨文中的“戊”字,據考證是指兵器“越”,也有認為是指越人所製造的兵器,通“鉞”字。而“戊”這種武器,後來被其它武器所淘汰了,於是就把這個字借用為10個天干的第5位,作為“5”的代稱了。
“戒”。戒字的讀音為jiè,戒字是個會意字。小篆字形時,上面是“戈”,下面很像是人的兩隻手。用雙手持戈,用來表示戒備森嚴。因此戒的本義是警戒、戒備的意思。然而,戒字還有很多種意思,並且運用非常廣泛,比如防備、革除不良嗜好、謹慎、慎重、宗教律條,泛指禁止做的事、警告、勸導、告訴、告知、佩戴於手指上的環狀飾品等。比如戒菸、警戒、清規戒律、戒指等等。《說文解字》:“戒,警也。”
“戎”。戎字的讀音為róng,最早的字形見於商代的甲骨文,戎字由用於進攻的“戈”和用於防禦的“甲”構成,因此本義是兵器的總稱,引申指兵器的使用者:兵士、軍人等,還引申指與軍事有關的事情,比如戎裝、兵戎相見、戎馬生涯等。戎在上古時期又指稱為我國西部的少數民族。戎字是個會意字,既有進攻的古兵器“戈”,又有防禦的鎧甲。因此《說文解字》也解釋為“兵也。從戈從甲。”
為了方便大家很容易地分清這5個形近字,我們只要記住下面的一句口訣就可以了:“橫戌點戍戊中空,雙十為戒單十戎。”您記住並分清了嗎?
歡迎評論,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