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太極拳要慢練。而對於慢練的理由,網上的文章都給出了很多條,都是符合現代醫學的“硬道理”,有益於精神、神經、心率、內分泌等等,明面上是毫無瑕疵的。但那都是錦上添花的表面文章,對於真正的太極拳慢練的練功心法、拳理、境界仍然是一片模糊。
今天咱們從古典的《太極拳譜》理論中找出慢練的三條實用的可以解決“雪中送炭”的硬道理來,以饗同好。
OO一 慢練理由之一,“以心運氣,務沉著,乃能收斂入骨”
中老年人練太極,此時的“脊椎、脊骨”都已經開始老化、僵硬,如一條生鏽的鏈條。
“以心運氣,收斂入脊骨”,就是要力透入骨,讓脊骨受內勁的運動支配,節節貫串,活動起來。
要練到這樣的效果,必須集中心神,用心念力、意志力慢慢地揉動脊骨,從上到下一點一點地恢復脊柱的松活。這是脫胎換骨的功夫,脊柱一旦完全松活,立地年輕十歲、二十歲。
這一步練功只能慢練,除了慢練能夠鬆柔脊骨外,妄自快練、蠻練反而可能傷害到脊骨,成為拔苗助長了。如生鏽的鏈條只能慢慢地研磨,漸漸地除去鐵鏽而重新變得環環靈活,如果強行地扭轉,可能就擰斷掉了。
像這樣的慢工細活,也只有沉下心來,“以心運氣,務沉著”,快則三倆月,慢則半年,脊柱就可以全部松活,這是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自力更生、咬釘嚼鐵一樣的實在練功歷程,所以說是脫胎換骨的功夫。但是這樣的功效也大呀,可以返老還童,恢復一身輕靈鬆柔的本能內勁。
OO二 慢練理由之二,“以勁運身,務順遂,乃能便利從心”
“以勁運身”就是“勁起於腳,主宰於腰,形於手”、“變轉虛實須留意,氣遍身軀不稍痴”。
此時,雖已“氣斂入脊骨,收斂入腰間”,脊柱柔活了,但內勁還需要從腰間源頭向四肢百骸發運,由內達外,如同伸懶腰一樣,古拳譜常見“懶龍伸腰”之類招式名稱,也是此內勁外放、以勁運身之意。
所以,這就需要慢慢開發,文火慢練,用意不用力,急躁不得。
完成了上面兩部功夫,才是完成了“換勁”,真正進入內家拳的天地。
OO三 慢練理由之三,在於《走架打手行功要言》的終極目的“觸之則旋轉自如,無不得力”,才能“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
最早的《太極拳譜》締造者李亦畲先生,在《走架打手行功要言》中說,“平日走架,一動勢先問自己周身合上數項不合,少有不合,即速改換,走架所以要慢不要快”。
“一動勢先問自己周身合上數項不合”,其一為“神氣收斂入脊骨”;其二為“以勁運身,勁起於腳、主宰於腰、形於手”。
其三為“周身無有缺欠,周身一家。靜則俱靜,動則俱動。觸之則旋轉自如,無不得力。才能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
走架所以要慢不要快,所為者不外乎以上三個理由也。
OO四 慢練的過程,正是易骨、易筋、易髓的內家拳“三易真功”,形意拳的理論用太極拳的練法又給驗證了一遍,在形意拳的練法中反而隱晦不明
從太極拳的慢練過程,又驗證了形意拳的易骨、易筋、易髓的“三易真功”理論。而在形意拳的練法中反而隱晦不明,空留“三易”的理論卻難以實際操作。
OO五 慢練也是有講究的,有節奏、有抽絲、有驚乍抖彈、有勻靜
如果為慢而慢,無易骨、易筋之內勁,慢練就成了走過場的形式,有何益處呢?
以心運氣、易骨之時,慢練要有節奏感,往復摺疊,揉活脊骨最得力。
以勁運身、易筋之時,慢練用抽絲勁,勁起於腳、形於手,用手用意把內勁從腳下抽上來。
易髓、練精神虛靈之時,則驚乍抖擻,快慢相間,從心所欲。
至於勻靜、柔緩,行雲流水,綿綿不斷,全體虛空,無形無相,涵養一片虛靈無極,則是號稱以拳入道。
有“三易”真功為根基就是真以拳入道。
沒有“三易”的根基而講論虛無真意、拳無拳意無意,那都是空中樓閣、夢幻空花,今人許多自詡聰明的太極拳之士沉迷於此境地,不能自拔。不但對於養生益壽的受益無多,而且把歷史上輝煌數百年、轟轟烈烈、拳劍所向無敵的內家拳變成了一種“摘桃子”的遊戲,有果而無因,想想就是一場異想天開的胡鬧而已。
本頭條號《太極拳天下第一門》 古典《太極拳譜》中興第一人 2021/10/12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