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都市裡出現了這樣的一群人:他們收入不菲,可花起錢來卻精打細算,日子過得健康而舒適,但與奢華無關,這就是“新節儉主義”。在物質生活極為豐富的今天,不再有捉襟見肘的困境,當夢寐以求的富裕生活以驚人的速度將人們團團圍住時,很多人開始渴望田園的簡約生活。 他們氣定神閒,把過度的奢華和消費全盤拋掉,進而追求一種簡單健康的快樂生活。
新節儉主義者秉承了節儉這一傳統美德,但他們不是貧困一族,更不是守財奴,他們只是對未來有著更長遠的考慮和計劃。新節儉主義滲透在生活的種種細節之中,包括吃完飯打包、保持理性消費、DIY 改造舊衣、不熱衷於奢侈品、裝扮著裝告別瑣碎等。
新節儉主義的精髓是摒棄揮霍和浪費,更理性地安排生活。他們在購物上考慮最多的是消費時機、價效比和使用率,“只買對的,不買貴的”是至理名言。 一個理性購物的新節儉主義者在家電消費時,一般都會堅持“滯後15 個月”的原則。也就是說,與最新型號的商品保持15 個月的距離,等新產品的技術成熟以後,質量提高了,價格降了,消費起來才會既實惠又放心,價效比也最高。
崇尚理性消費的他們會將買衣服的錢分成三等份:花三分之一的錢購買經典名牌,而且大多都在換季打折時買,這樣至少可以省一半的價錢;另三分之一的錢購買時髦的大眾品牌,使人可以緊跟形勢,形象不至於太過沉悶;最後三分之一的錢花在購買便宜的無名服飾上,完全按照自己的審美觀去選擇。在每買一件衣服時,理性的他們都會認真考慮自己是否真的缺這樣的服裝,買回家能否和已有的服裝搭配。
很多奉行新節儉主義者的家居擺設也力求簡單、清爽。某學校教師張先生的家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客廳裡那佔據了大部分面積的榻榻米,上面簡單地擺放著幾個純棉靠枕,而電視機、音響都放在榻榻米上,客廳裡幾乎沒有多餘的東西,沙發、桌椅在這裡都不見蹤影。這個隨心隨意的客廳是他和妻子兩人共同的作品,只因為兩人都比較“懶”,喜歡席地而坐,不喜歡多餘的東西阻礙視野。這樣簡約的家居風格,與時下許多人追求的豪華、複雜的家居相比,更有家的氛圍,顯得更加舒適和愜意。
新節儉一族無論在消費、裝扮、穿著,還是家居佈置等方面都力求簡單、環保,加拿大溼太華有兩位“吝嗇專家”,一位叫達希·珍,一位叫尼克森,他們共同辦了一份教人如何節儉過日子的報紙。
達希·珍號稱“狂熱節儉家”,她出版《安全守財奴月報》一書已達六年之久,向讀者提供了無數省錢致富的生活秘訣。她在書中寫道“賺錢渠道包括找更高薪酬的職業和多省點錢這兩條路。我的很多讀者告訴我,他們採取了第二條渠道,實現了自己的夢想。”為什麼高薪職業並不一定讓人富有呢?達希·珍舉了一個例子:一位部長級的官員雖有15萬加元的年薪,但為了維持高官的面子,花在衣著、汽車、應酬、停車、保險、豪宅上面的錢佔的比例過大,消費過高導致無法存下錢。相反,過簡單一點的日子,反而能比以前存下更多的錢。真正有錢的人不會住在最顯眼的高階社群,而通常會選擇居住在普通住宅區,他們也不會開昂貴的豪華汽車,並且不到最後關頭不會換車。更重要的是,有錢人都懂得節省和投資。達希·珍最後強調,你省下來的一塊錢,大於你賺進的一塊錢。
“新節儉主義”認為,我們需要重新拾回過去良好傳統的精髓,取其精華,過一種高品質的儉樸生活。 節儉是一種美德、節儉依賴於每個人的點滴行動積羽沉舟,選擇“新節儉主義”,不僅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追尋了一種精神品質,更是確立了一條走向未來的道路。
新節儉主義崇尚簡單,但它不以犧牲生活質量,減少生活內容,降低人的慾望為代價,而是砍掉多餘的枝枝蔓蔓,活出生活的本真。 它是對過度奢華、過度複雜的摒棄,是嘗試為快節奏生活帶來的沉重心理負擔減負的方式,其本身的意義就是簡單生活。 所以只要簡單,一切從簡,就是一種快樂和輕鬆。 這種從物質到精神領域的簡單,與傳統意義上的節儉有著天壤之別,由窘困產生的節儉正被一種嶄新的行為和觀念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