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起長津湖戰役,首先就必須瞭解戰爭的起源,整個朝鮮戰爭其實分為兩場:一是北朝鮮發動的統一戰爭,二是中美之間五場戰役對決。
朝鮮由古至今多數時間一直屬於中國的附屬國,毗鄰我國東北,古代叫做高麗,說起朝鮮的與我國的淵源需要追溯到商周時期;商朝被西周滅後,商朝貴族箕子(商紂王的親戚)率領5000移民在朝鮮建立了第一個政權:箕子朝鮮。箕子朝鮮領土大概在朝鮮半島和遼東半島。首都平壤。前後存在了1000多年。
由北朝鮮發動的統一戰爭其實戰爭初期取得的戰果不菲,差一點把美韓軍隊趕下海,由於戰線拉的過長,直到美軍從仁川登陸,切斷了北朝鮮軍隊陣線,後勤補給路線,以至於全線崩潰;其實在這之前,我國領導人已經推測美軍會在仁川登陸,並向北朝鮮傳達了我們的考慮,且勸解勿把戰線拉的過長,導致後勤補給等延續不上,但北朝鮮人並沒有採納我方意見,沒有引起重視,未在仁川設防,結果美軍登陸成功,最後更是打到了三八線以北,直逼中朝邊境的鴨綠江和圖們江,出動飛機轟炸中國東北邊境城市和鄉村,直接威脅新中國的國家安全。
從這一刻起,戰爭性質就發生了轉變,轟炸我國東北就已經屬於侵略行為了,也就有了後來的抗美援朝;我國在作出出兵決策之前,曾透過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向美國發出警告,但是美國完全無視中國的警告,不斷擴大對朝鮮的侵略。抗美援朝的出兵決策體現了中國人民反抗侵略、不懼強敵的決心和信心,符合中華民族的最大利益,得到全國各階層和各民族人民的熱烈擁護。
正如毛澤東當時所說的,抗美援朝出兵參戰的決策“對中國,對朝鮮,對東方,對世界都極為有利;而我們不出兵讓敵人壓至鴨綠江邊,國內國際反動氣焰增高,則對各方都不利。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
其實縱觀歷史,從明朝時期,每當朝鮮一出問題,中國都會施以援手,這也是單純的因為朝鮮一出問題,我們東北大門將會被開啟,無法做到隔岸觀火,對於有遠見的決策者是不能容忍這樣的事情發生的。
明清兩代,都因為朝鮮捲入過大戰,也都是丟了朝鮮很快國家也完蛋了,也就有了那句“舉國淪亡援漢城”。
東北一直是我國重工業地區,經過八年抗戰,三年內戰,我國經濟也是亟待復甦,當時國內許多人也是反對參戰,認為我們應當把重心放在復甦經濟發展上,這也正是毛主席為何思考幾天幾夜的原因,事實也是抗美援朝戰爭也確實讓我國錯失了那幾年經濟發展的機會。當然如果不打後果將會更加嚴重,等美韓軍隊徹底佔領朝鮮,那時美軍就會隔著鴨綠江與我國對峙,或許蘇聯也會趁機進入我國東北,我國東北將會淪為美蘇之間的緩衝區,這是不被國人所允許的。
我國當時國內情況也是不容樂觀,國民黨反動派殘餘勢力蠢蠢欲動,蘇聯人態度不明,臺灣蔣軍也是隨時準備反攻大陸,更有美國第七艦隊駐紮臺灣海峽,形式異常嚴峻,國內一時間人心惶惶,非常擔心美軍打進來。
在這種情況下最重要的就是穩定人心,東北也需要一個穩定安全的環境。這才有了最終決定,入朝參戰,打敗美帝野心狼。畢竟保朝鮮就是保中國。從這事也能看出來蘇聯人的格局,做大哥的沒出息不擔事,出爾反爾,到最後誰都不相信他們,他們自己最後內部陷入內亂然後崩了。
既然決定入朝參戰,那選帥就尤為重要了,在那時能指揮大規模兵團參戰只有林彪、粟裕、彭德懷。
林彪:為人謹慎,不願冒險,需要籌備到萬無一失才會出手,在當時我國與美軍差距巨大,林彪當然是不肯去的,他也是反對參戰的積極派;並且林帥打不了這種他自己都不太相信能打贏的仗,而且確實也病了,要去蘇聯養病。
粟裕:林彪說粟裕愛打“神仙仗”,就是那種敵我實力差距太大,粟裕也敢虎口拔牙。有三成勝算他就敢出手,七成勝算敢大搞,關鍵是還能贏。
粟裕是我黨體制的勝利,一個基層軍官,因為能力突出快速被識別,放到關鍵位置上統籌全域性,而且他的意見和毛主席衝突的時候,黨內最後認同了他的觀點,這才有了1948年的淮海戰役。如果沒有他,解放戰爭至少會晚一年結束。
這樣看來粟裕最合適。不過由於他早年在山東、蘇中和蘇北指揮作戰,經常幾天幾夜不睡覺,嚴重透支,得了美尼爾氏綜合徵,還有其他各類勞損性疾病,顱裡還有三塊彈片,天天頭疼。那段時間已經病得下不了床,自然也就去不了。
那最後就只剩我們的彭老總了,並且彭老總也是積極主張參戰一派,還提前做出了參展方案,深得毛主席心。
全文到此結束,簡單敘說抗美援朝戰爭背景以及我國參戰原由,後續將會寫文講述中美五大戰役等。
喜歡的朋友可以點贊收藏,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