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蒙藏學校
中國共產黨第一個少數民族黨支部成立的搖籃
北京西單小石虎衚衕裡有一個歷史悠久的四合院,從古建築斑駁的痕跡可以看出院落飽經風霜,明朝是常州會館,清代曾是皇家府邸,到了民國時期,它又成了啟迪民智的國立蒙藏學校。就是在這個校園裡,誕生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少數民族黨支部,從這裡走出來的優秀共產黨員,成為內蒙古革命的先鋒,在內蒙古民族解放鬥爭中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頁。
工作人員:最早這是兩個院,小院的歷史記載比較早,最早叫常州會館是明末的,清朝記載比較多,當過駙馬府,後來做過蒙藏學校。
在工作人員指引下,記者走進位於繁華的西單商業區裡的這個四合院,院落大小相當於半個足球場,建築略顯殘破,但是,絲毫不能掩蓋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1923年,五四愛國示威遊行活動組織者之一、蒙古族第一位中共黨員、蒙藏學校學生會主席榮耀先受中共北方區委委託,回到家鄉土默特旗,動員包括烏蘭夫等一批蒙古族革命青年來到蒙藏學校求學,中共西城區委黨史辦宣傳科副科長魯楊說:
魯楊:李大釗是北方地區黨的負責人,在他的帶領下,鄧中夏等共產黨員經常到蒙藏學校來給這些學生們上課交流思想,宣傳馬克思主義,經過他們的引導和薰陶,多松年、烏蘭夫等人先後加入了共產黨,併成立了蒙藏學校黨支部。
1924年,正當學校的大棗樹果滿枝頭時,第一個由蒙古族黨員組成的少數民族黨支部成立。那時,青年們追求真理、認真閱讀馬列著作、《新青年》等進步刊物,並把所學理論和民族革命實踐結合起來,1925年,創辦了刊物《蒙古農民》,刊物圖文並茂、通俗易懂。創刊號中一篇16字的文章這樣寫道,“蒙古農民的仇敵是軍閥、帝國主義、王公”,魯楊說:
魯楊:當創刊號送到李大釗手中時,他誇獎說,文章理論聯絡實際,很有戰鬥力。李大釗還鼓勵青年黨員,將來回到家鄉領導民族解放鬥爭。這個刊物後來被北方區委確定為蒙藏學校黨組織的刊物,是內蒙古第一個革命刊物,對宣傳黨的主張、推動內蒙古革命運動產生重要的影響。
1923年11月,綏遠蒙族旅京學生與在京供職人員在蒙藏學校合影。前排左二為多松年,左五為雲澤(烏蘭夫);二排右一為吉雅泰;三排左五為奎壁
李大釗的話像一顆紅色的種子在這群年青人心中生根發芽,指導他們積極投身革命運動。一次,黨支部派烏蘭夫和多松年、康根成到黨組織東城區辦事處協助給參加國民會議促成會全國代表大會的國民黨黨員登記。當時正值國共合作時期,國民黨右派反對孫中山的主張,並暗中勾結反動軍閥和帝國主義,試圖破壞大會,黨組織發了一份名單,拒絕給他們登記,烏蘭夫等幾個黨員就格外小心,魯楊說:
魯楊:在登記的人中,烏蘭夫發現一個熟面孔是國民黨右派,他曾在街上與宣傳召開國民會議促成會的同學生爭論過,烏蘭夫悄悄確認了名冊,就想方設法不給他登記。最後,這個人沮喪的離開了。
後來,蒙藏學校黨支部還參與了很多富有成效的革命運動,北京市黨史辦二級調研員郭曉鍾說:
郭曉鍾:這個支部的黨員先後參加過紀念“二七”大罷工和聲援“五卅”運動等活動;參加過悼念列寧、歡迎孫中山北上和召開國民會議促成會全國代表大會等大型活動的服務工作;孫中山先生逝世後,他們參加了聲勢浩大的悼念活動。
1925年,由於形勢所迫,中共黨組織為了保護和培養這批蒙古族的希望之星,分批、分期送到黃埔軍校、莫斯科中山大學、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深造學習,有的則回到內蒙古領導革命鬥爭,革命火種成了革命先鋒,其中湧現出了三個著名人物,郭曉鍾說:
郭曉鍾:第一個就是烏蘭夫,他是促成了東蒙和西蒙的融合,同時保證了內蒙古沒有分化,沒有分裂出去,1950年的時候授予上將軍銜,還有一個多松年,他是中共五大代表,最後犧牲的很慘,被釘張家口的一個城門口,還有一個李裕智也是個優秀的將領。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從蒙藏學校走出來的革命青年,他們在民族解放、建立新中國的過程中,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歷史不會忘記他們,就連見證他們入黨時的那棵百年棗樹也會年年棗花飄香,向人們訴說著那段不為人知的革命傳奇,魯楊說:
魯楊:特別是看到院中那棵600多年的棗樹就更加感覺到,儘管時間在流逝,但是,當初的星星之火已經燎原,變成了紅色的新中國。
1984年3月6日,曾是國家副主席的烏蘭夫來到蒙藏學校舊址,在這棵歷經百年滄桑的大棗樹前,回想起當年入黨宣誓的情景,感慨地說,共產主義在少數民族中的傳播,就是從這個學校開始的。
總監製:李秀磊
總策劃:景兵、邢立新、謝先進、張延紅、焦鈺暉
審稿:陸健
採製:張煜
錄音:兆龍
新媒體:陸健、陳佳麗(實習)
片花製作:兆龍、滕歡、唐甜甜、孟孟
圖片提供:網路
特別鳴謝:中共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北京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北京市廣播電視網路視聽發展基金扶持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