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四十年代,蘇德雙方還處於最後的決戰時刻,為了支援前線戰事,蘇聯舉國上下開始大規模的發展農業。地處俄羅斯哈卡斯的阿巴坎地區,同樣加入到了這如火如荼的運動中。隨著開拓工作的不斷推進,他們在這塊空地上發現了一座古代宮殿遺址。各路專家進行研究時,發現墓主人正是我國西漢時期的著名將領李陵。為何他會被埋在寒冷的俄羅斯呢?
李陵在史書中被描述為向匈奴投降的"懦弱"將軍,但歷史的真相究竟如何?
李陵系漢朝著名將領——李廣的孫子,可以說是實實在在的將門之後,李家上下皆是漢軍將領。說他懦弱,不足以讓世人信服。
李陵奉漢武帝之命,率領八百騎兵北伐出征匈奴。匈奴是漢武帝得心頭大患,不斷對大漢進行襲擾,威脅漢武帝的大一統之路。李陵出兵時,遭遇匈奴主力大軍包圍,三萬餘名匈奴騎兵將李陵所帶部隊團團圍住。論軍隊人數與地利上,匈奴都居於絕對的優勢。危難之際,李陵不得不降於匈奴之手。
對於漢武帝來說,李陵投降的行為就是背叛朝廷,寧肯死也不該投降!於是下令誅殺李陵三族。慘遭滅門的李陵悲痛萬分,一生都沒有再回到故土,徹底與漢朝切段了關係。他接受了單于的封地,就在匈奴之地生存,也就是現在俄羅斯的遠東地方,最後葬在了異鄉。
李陵的事件發生時,正是司馬遷全身心地撰寫史記之時。漢武帝詢問太史令司馬遷的看法,司馬遷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見風使舵的大臣,盡力為李陵辯護。他認為李陵平時孝順母親,對朋友講信義,對人謙虛禮讓,對士兵有恩信,常常奮不顧身地急國家之所急,有國士的風範。
他的直言觸怒了漢武帝,漢武帝下令將司馬遷打入大牢,施以腐刑。在接受了精神與身體的雙重摺磨以後,司馬遷帶著這樣的恥辱,對人生,對社會有了新的認識。司馬遷被迫從一個被人們看不起的社會最底層的身份去看待人,看待人生,看待歷史,改變了司馬遷的生死觀,他充分地肯定了人們追求富有的正當性。“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一聲嘆息!為李陵,也為司馬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