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劉永福
自日本刊物整理
劉永福(注:西元一八三七~一九一七年。欽州[今廣東省欽縣]出身。生於貧農之家,自幼接受父親武藝之教養而以武人之姿成長。雖因雙親死得早而備嘗辛苦,然於二十一歲時投身天地會開始活動,在太平天國之亂後因被追捕而開始了逃亡的生活。西元一八六五年進入越南,一八六七年組織黑旗軍而在對越南的阮朝之協力之中逐漸建立地盤。其行動一直在於排外活動,連安定下來的據點都沒有,一直處於活動狀態之中。其對越南及清朝的關係亦非始終一貫,但對法國和日本倒是持續抵抗。西元一九一五年對日本的二十一條要求也激烈地起而反對,惟在發動具體的行動之前死去。可說一生都是在與權力相抗,而另一方面則持續貫徹其對侵略勢力的抗爭。——《清史稿》卷四六九〈劉永福傳〉)的時代。
這個人的人生其實也是波濤四起的,他本來是中國南部的貧戶所生,一般來說,這樣的家庭大多是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要工作,而劉永福卻是和雙親一同成為流民到處流浪。在這樣的放浪生活之中,他從父親那兒學習武藝,感覺上應該不是單純的貧民才是,也許是武門的家道中落也說不定。
在他十七歲時,雙親均去世,成了孤獨之身,因此他就想要加入太平天國的分支。然而在太平天國之亂當時,他因為過於年輕而地位低下,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功績,後來就從事盜賊一般的勾當。在這時候,他跟隨盜賊的首領前往越南,在越南從事傭兵的工作。到了三十歲的時候,他獨立建立了一支黑旗軍,雖然一方面替越南的王室擔任傭兵的工作,但另一方面還是像半山賊一般,有著不確定的性格。
之後,越南受到法國的侵略。當西元一八七三年法國的大軍佔領河內之時,他就進入更深處的地方,即使當時越南軍戰敗,然而當時劉永福所率領的黑旗軍卻能與數量較多、火力較強的法軍作戰,而且還將之擊滅,連總司令官的葛魯尼耶將軍也戰死其中。
說到這時候的戰術,由於法軍的火力很強,因此若要從正面迎戰是絕不可能獲勝的。加上黑旗軍這邊也只有舊式的鐵炮而已,因此採取的戰術就是一開始即躲躲藏藏,然後引法軍上鉤。在將法軍從平野逐漸引到山區之後,再以埋伏的軍隊一口氣蜂擁而上,立刻就進入近距離戰中,不讓對方有展現火力的機會。而這個叫做葛魯尼耶的將軍大概就是在槍也沒辦法發射的情況下被殺的吧!總之,法軍在此被擊潰,而且還是連總司令官都戰死的大慘敗。
因為這樣,所以造成了世界轟動,在當時日本的報紙中——大約明治六、七年(譯註:西元一八七三、一八七四年)也有所記載。而日本戰勝歐洲軍隊的事卻一次也沒有。尤其當時乃是薩英戰爭,也就是日本的薩摩藩輸給英軍的記憶猶新的時刻,因此在日本的報紙上就以亞洲的軍隊初次勝過歐洲的軍隊為題而大喜,將劉永福譽為如同諸葛孔明和楠木正成土般的戰術天才。
在此,法軍連撤退的餘地都沒有,而在經過十年後的一八八三年,法國又再度整編大軍來到越南。當然,之前也不是說完全地放棄越南而離開就是了,不過,這次則是正式展開對越南的侵略。在此,劉永福再度與這支法軍作戰,而且又再度將其擊敗,其司令官李維尼爾戰死。這時所使的戰法其實還是和第一次一樣,這戰法和後來的越戰可說是完全相同,畢竟要以火力對決的話,是絕對不可能取勝的,因此就必須要利用複雜的叢林地形,然後一口氣進入近距離戰之中方有可能取勝。
法軍戰艦
就這樣,劉永福成了全亞洲的英雄。然而後來越南卻屈服於法國,在法軍的要求之下,將劉永福流放出去。這時無計可施的劉永福只有再回到清。由於他已經是英雄的關係,在回到清後就被任為將軍,在清法戰爭,也就是清朝與法國的戰爭開打之時,劉永福也在轉戰各地之中獲得勝利。就他個人來說,雖在各地取得了勝利,然而就清法戰爭全體來說,終究是法國獲勝。加上他後來與清的關係也處得不是很好,所以就停手了。
接下來是在西元一八九四年發生的日清戰爭(譯註:中日甲午戰爭),他當時乃是臺灣的防衛司令官。而在日清戰爭結束之後,由於臺灣被割讓給日本,因此日本軍就開始進駐。當時日本軍曾要他投降,然而他並不願意,因此就不斷地抵抗。之後,由於清不厭其煩,使得劉永福沒有辦法只好放棄。其後他一直活著,直到西元一九一五年日本的大限重信內閣向中國提出了那惡名昭彰的二十下條要求為止。當時乃是處於第一次大戰,歐美列強對亞洲無暇他顧的時候,而二十一條要求就是趁著這個空隙提出的,內容就是要中國成為日本的殖民地的過分要求。在司馬遼太郎的演講之中也提到這是“完全無視於中國的自主權和領土權,如同小偷、強盜般的無理要求”,當時的日本政府所做的就是這樣讓後世如司馬老師一般的日本人想到時,胸口不免一痛的事情。
這時的劉永福已經是七十九歲的高齡,然而他還是非常地生氣,還想要組織義勇軍來與日本軍作戰。只是在立下了這個計劃,尚未付諸實行的時候,就因年歲已大而死去。在死前,他還說自己的一生從未與中國人作戰,他戰鬥的物件全都是外國人,之後方才沒了呼吸。
這個人在思想之上,也許可說是非常健全的國家主義代表,被說是傳統的排外主義者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不過,他的一生確實都是在歐洲或日本等外國勢力的手中保護中國及越南免受侵害,是以確實是可以如此自誇而死的。而他也算是非常長壽,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才去世。
在下順手轉載一下黒旗軍將領劉永福的臨終遺言,有一種《出師表》的感覺:
予起跡田間,出治軍旅,一生惟以忠君愛國為本。無論事越事清,皆本此赤心,以圖報稱,故臨陣不畏死,居官不要錢,雖幸戰績頗著,上邀國恩,中越均授以提督之職,居武臣極地,亦可謂榮矣。然予心惕惕,終不以官爵為榮,只知捍衛社稷,不使外洋欺我中國為責任。此身雖老,熱血常存。現今國事日危,外強虎視,若中政府不早定大計,任選賢將,練兵籌餉,振起綱維,各省督軍不知和衷共濟,竭力為國,以救危亡,因循坐誤,內亂交作,蠻夷野性,必乘機入寇,割據瓜分,亡國奴隸,知所不免。吾今已矣,行將就木,恨不能起而再統師幹,削平醜類,以強祖國。
兒曹均已成立,各宜發奮為雄,抱定強種主義,投軍報效,以竟予未了之志。倘為國用,自宜竭力馳軀,不惜以鐵血鑄山河,強大種族,以期臻於五大洲最強美之國。若不能見用於時,亦宜將於之遺囑,遍告當軸名公,求其人告大總統,務以尊賢任能為急務。遠小人,賤貨色,嚴邊防,慎取捨,旁求山林逸才,延攬智謀健將;惜民力以裕財源,養民氣以威夷狄;叢集策群力,以鞭笞天下,則天下之尚力者,自然入我範圍而不敢抗。如是,則國基鞏固,國勢富強,吾雖死,九泉之下,亦將額首而頌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