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〡宿裕
我是宿裕,愛讀書,愛寫作,寫值得我所寫的,寫值得你所看的。每個人物背後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關注@宿裕,為你奉送正能量故事。
她是蘇杭第一美女,讓民國才子郁達夫不惜拋棄結髮妻子,而執意要娶她,經歷了種種卻離了婚。
之後再嫁鍾賢道,被他寵了整個後半輩子,不可謂不幸福。
她活到了92歲,晚年定居杭州,生活富足而安定。她,就是不為你所知的王映霞。
1.蒙外祖父厚愛,接受了良好教育
1907年,王映霞出生在杭州金家,原名叫金寶琴。之後,過繼給外祖父王二南作孫女,因此改名為王映霞。
金家是大戶人家,孩子一出生就會交給奶媽餵養,而王映霞卻被母親一直母乳到5歲多,這可能也是她長壽的原因吧!
小時候,王映霞一家在外祖父家住了兩年,外祖父特別疼愛她,出門總會帶著她,買各種好吃的給她,等回家後,肚子鼓鼓的根本吃不進去東西了!物質生活足夠富足!
外祖父還將她送進了西式學堂,接受教育和文化洗禮。在那個年代,女子接受教育是件很奢侈的事情,像是林徽因、陸小曼一類名流,才有機會讀書。
由此可見,王映霞的童年,不管是物質還是精神,都是相當優渥的!
王映霞很喜歡學習,承蒙祖父厚愛,她一直唸書學習,並且最終考進了浙江省立女子師範學校。
1926年,19歲的王映霞畢業後,隻身赴往溫州,開始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教學。
2.初識郁達夫,深深陷於他的才華
1927年,溫州因為戰事不穩定,王映霞與老鄉兼同事的孫百剛夫婦一道回杭州,在上海中轉時,因暫時不通火車,便在上海法租界尚賢坊40號租住下來!
1926年底,郁達夫應朋友的邀請,到上海擔任創造社負責人。
圖 郁達夫
1927年1月14日,郁達夫去孫百剛家拜訪,與王映霞邂逅,便深深陷於“溫柔桃花鄉”,不可自拔!而王映霞也因讀過郁達夫的《沉淪》,被作家的光環吸引,陷入無盡崇拜的境地。
“郁達夫的日記寫道:我也醉了,醉了,呵呵,可愛的映霞,我在這裡想她,不知道她可能也在那裡憶我?”
此時,王映霞不過20歲,正值青春蓬勃之時,而郁達夫已經30多歲,且是有婦之夫,從世俗的眼光看,兩個人沒有半點可能會走到一起!
3.不顧家人、朋友反對,兩人“喜結連理”
孫百剛夫婦看兩人有好的苗頭,也開始明裡暗裡地勸說,告誡兩人不合適!來訪孫家做客的朋友也開始笑話兩人!王映霞吃不消,負氣直奔杭州老家,並打算再也不和郁達夫相見!
王映霞返杭收到郁達夫的第一封信(節選):
在客裡的幾次見面,就這樣匆匆別去,太覺得傷心。
這半個月來的我的心境,荒廢得很,連夜的失眠,也不知是為了何事。
人生只有一次的婚姻,結婚與情愛,有微妙的關係,你但須想想你當結婚年餘之後,就不得不日日夜夜作家庭的主婦,或報了小孩,袒胸哺乳等情形,我想你必能決定現在所應走的路。
你情願做一個家庭的奴隸嗎?你還是情願做一個自由的女王?你的生活,儘可以獨立,你的自由,決不應該就這樣的輕輕拋去。
在我看來,郁達夫到底是個文人啊,空有一張“花拳秀嘴”,口口聲聲地告誡王映霞婚姻只有一次,彼時,他有沒有想到,自己遠在北京明媒正娶的結髮妻子孫荃呢?他視她為何人呢!
那時,中國已經開始實施一夫一妻制,如果不離婚再娶王映霞,那是重婚;如果離了婚,那麼,自己都沒有踐行“婚姻只有一次的信條”,又有什麼資格說教王映霞呢!
徒有一張嘴,為自己的見色起意打掩護罷了!
再說到孫荃,和郁達夫同是浙江富陽人,雖然接受的是封建傳統教育、裹了小腳,但頗有文化,熟讀女四書,能吟詩作文。早年,她與在日本求學的郁達夫書信往來,也有夫唱婦隨的情誼。
她是典型的賢妻良母,照顧婆婆、體貼丈夫,養兒育女,得到守寡婆婆的極力肯定!
其實,郁達夫在追求王映霞之時,內心也揹負著罪惡感。
他在日記中寫道:可憐我的荃君,可憐的我龍兒、熊兒,這一個月來,竟沒有上過我的心,啊啊,到頭來,終究只好回到自己的破爛得老巢裡去,這時候荃君若在上海,我想跑到過去尋她出來,緊緊地抱著了痛哭一陣。我要向她confess,我要求她饒赦,我要她能夠接受我這一刻時候我的純潔的真情。“
多麼的悲哀,丈夫在外面看上了別的女子,苦苦戀上了她,還要求結髮妻子原諒他的純潔!不管郁達夫在事業上有多少成就、民族觀上多有責任感,但是在男女感情上,只能送他一個字“渣”!
傻姑娘終究是傻姑娘,是年輕太稚嫩,還是少小不經世事,最終王映霞還是被郁達夫的”糖衣炮彈”攻陷!不顧母親的反對,毅然決然地踏上這條船!
4.兩人如膠似漆,幸福羨煞旁人
王映霞的祖父王二南喜歡詩書文化,對郁達夫頗為欣賞,甚至結為忘年之交。眼見著她的祖父已經寬容了郁達夫有婦之夫的身份,她的母親也只好勉強答應了。
1927年5月,兩人在杭州聚豐園舉辦了訂婚儀式,鬱家根本就不接受這門婚事,因此都沒有參加。只有郁達夫的二哥,還是郁達夫親自去富陽請過來的,他的大哥甚至告誡郁達夫要犯重婚罪。
1928年春天,兩人在南京東亞飯店請了兩桌客人,就草草地完婚。本來二人約定要去東京舉辦盛大的婚禮,臨時因為經濟問題解決不了就取消了!
婚後,兩個人頗為幸福。郁達夫體質不是很好,王映霞就用老雞和甲魚燉湯,給他滋補身體。不少學者也說:郁達夫結束了長期漂泊孤苦的生活,變得更加有調理,更加勤奮的學習了!暗中頗為讚歎他們婚姻的幸福!
王映霞也辭去了所有的工作,專心幫助郁達夫打理出書、要稿費等事宜,生活過得既簡單又甜蜜。
“精神與經濟,是小家庭裡最重要的兩個組成部分,但主要的還是前者。在經歷充沛的我倆心靈裡,只有和愛,只有歡樂,只有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這是王映霞在自傳裡的敘述,不難看出,那時的兩人還是情投意合,有情飲水飽的境遇。
真是“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啊,如果能一直這樣幸福下去,那麼,王映霞的人生就被改寫了!
王映霞自小就有傭人、奶媽伺候,一身小姐的氣息,根本就不會洗衣、做菜。然而嫁給郁達夫,她就要學著做一個“賢妻良母”!
她用盡各種辦法去做菜,但不是炒焦,就是炒得太生。為此,她很懊惱!
郁達夫也頗為體貼關懷,直接帶著王映霞下館子,邊吃邊學,不惜將一個月的稿費全部吃光。當時,有這種說法,王映霞與郁達夫的生活費每月高達200多元,比大先生魯迅家吃的都要好!可見,那時候,郁達夫還是很能賺錢的!
慢慢地,王映霞還真學會了炒菜!晚年時,王映霞的孫子在回憶時便說道:就饞奶奶做的一口好菜!
婚後的兩年時間,兩人舉案齊眉、夫唱婦隨,如膠似漆的感情真是羨煞旁人!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愛情是美好的,婚姻卻是需要經營的!
5.與郁達夫的感情破滅,婚姻逐漸有了裂痕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再好的婚姻也架不住日常柴米油鹽的瑣碎,王映霞與郁達夫的婚姻也是如此。
從1929年夏天開始,郁達夫便開始了“出逃模式“,生活稍有不順意,便會無聲無息地出走一次。
“郁達夫的作品《血淚》有記載:在異鄉漂泊了十年,差不多使我的性格變了……“
環境養成了他苦悶頹廢的性格,不習慣有規律的家庭生活。到某個時候,他想恢復一下他的幻滅,便會悄無聲息地出走一次。
然而,有一次出走徹底涼了王映霞的心。
郁達夫悄悄地拿走了家裡一張500元(在那時,這是不小的數目)的存摺,回了富陽她髮妻孫荃處,住了一個多星期才回去。
當時,郁達夫曾經給了王映霞承諾,會和孫荃離婚,但實際上,他一直沒有履行承諾,只是和孫荃分居而已,這難免會觸動王映霞內心深處的芥蒂。
後來,郁達夫寫了保證書,才讓這件事從表面上暫告一段落,而現實呢?兩個人的感情裂痕從此產生,為了雞毛蒜皮的事情吵架,每當鬱達眉頭一皺,這就預示著他出逃的老毛病又要犯!
一次次出逃、一次次拋棄,這讓王映霞內心深處的創傷逐日劇增!
6.經歷漂泊輾轉的生活,最終以離婚收場
1933年,隨著幾個孩子的陸續到了,生活費用水漲船高,兩人為了節省花銷,舉家從上海搬到了杭州。
兩人花了1700元,從沈氏手中買下了臨近西湖湖畔的一塊房產,建設了自己的第一所房子,起名為“風雨茅廬“,從此,生活迎也來了各種風雨的考驗!
1936年,郁達夫得到了去福州工作的機會,與王映霞開始了分居的生活。
王映霞幾次寫信想給郁達夫,表達了自己也想去福州的想法,都被郁達夫拒絕了,郁達夫此時應該想要自由,畢竟是文人啊,還是不喜歡有家庭和妻兒的拖累!
1937年3月,王映霞終於得到了郁達夫的允諾,前往了福州。可是沒住上半年,盧溝橋事件爆發了,王映霞只得先回杭州了!
1937年,戰火愈演愈烈,王映霞先帶著孩子們,前往杭州麗水縣避難,和教育廳廳長許紹棣成為鄰,許紹棣成為兩人離婚的導火索。
俗話說:做人難、難做人、人難做、做難人。我和鬱的爭吵、出走、最後離開,凡事種種似乎均歸之於我與許紹棣的相識為導火線。
1938年3月9日,郁達夫離開了福州,前往武漢,參加軍委會政治部的工作,將妻兒也都帶去了武漢。
在武漢,王映霞做媒人從中間牽線,將孫多慈的照片寄給了許紹棣。許紹棣很快回信,回信被郁達夫看到,他認為這是許紹棣給王映霞寫的"情書",不禁開始雷霆大作。
從此以後,郁達夫變得疑神疑鬼,總是懷疑王映霞與別人書信的內容,懷疑她和朋友出去玩的動機!
所以等在武昌住定後,我和他在日常生活中,事無鉅細,似乎他總看不入眼。書信的往來他要懷疑,一般的應酬與遊玩他會猜忌。而我的個性,既驕又嬌,總不願用什麼和順的言辭去向他解說。我感到苦悶,卻又不得不在苦悶中掙扎。
什麼樣的感情,能抵得住不信任與懷疑的摧殘?沒有了基本的信任,婚姻的關係也會名存實亡!
7.刊登尋人啟事,婚姻之路越走越難
兩人婚姻的裂痕越來越大。定居武漢後,有一次,王映霞在郁達夫即將離家出走之前,先行出走了。
郁達夫心中憋悶,又極度懷疑王映霞去麗水找許紹棣,因此在報刊上刊登了尋人啟事。
王映霞女士鑑:
亂世男女離合,本屬尋常。汝與某君之關係,及攜去之細軟衣飾、現銀、款項、契據等,都不成問題。唯汝母及小孩等想念甚殷,乞告以住址。
再次提到了王映霞與許紹棣的事情,這也讓王映霞毫無顏面,極度生氣!
最後,這場鬧劇還是以郁達夫的道歉結束。
郁達夫在報刊上登載道歉信:
達夫前以精神失常,語言不合,致逼走妻映霞女士,並登報相尋。啟事曾誤指女士與某君的關係及攜去細軟等事,事後尋思,復經朋友解說,始知全出於誤會。茲特登報宣告,並致歉意。
8.新加坡之行,王鬱二人終於離婚
戰火不平的年代,兩個人幾經周折,最終去了新加坡。郁達夫要到新加坡《星洲日報》工作。
剛到的時候,兩人各有心事,彼此不交流,只有朋友到訪,才會聽到兩人說笑,一切都變了,變得沒有了一點心靈相通。
1939年,兩人開始了正面交鋒,亮出了刀光劍影。
首先,郁達夫在《大風》上發表了《毀家詩紀》,揭露了王映霞"出軌"的種種事實。
王映霞也毫不含糊,在大風上回敬了《一封長信的開始》和《請看事實》兩篇文章,痛斥郁達夫是無賴文人、虛偽、無恥與下賤,並表明了離婚的決心。
1940年3月,王映霞跨過重重難關,終於得到了郁達夫的同意,兩人離婚了。合法的離婚手續,讓王映霞終於迴歸了單身。
12年的婚姻終於畫上了句話,愛的時候有多熱烈,分的時候就有多慘烈!
和郁達夫做了十二年夫妻,最後雖至於分手,這正如別人在文章中所提到的,說郁達夫還是在愛著我的,我也並沒有把他忘記。四十多年來,他的形象、他喜怒哀樂變幻的神情,我依然是存入心底深處。
有些人,或許,註定不能在一起。你可以遠望他的美好,卻不能將他據為己有,因為當你擁有的那一刻,幻滅的夢便如影隨形!
9.離婚後,再遇真愛,王映霞被寵上了天
回國後,王映霞先後在保育院、軍委會特檢處、外交部工作。
經過外交部的朋友介紹,王映霞認識了重慶華中航業局的經理鍾賢道。
可能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在短暫的相處後,王映霞就將自己的遭遇,事無鉅細地訴說給鍾賢道聽。
有人說,如果兩個人合適,會很快走到一起。王映霞和鍾賢道的感情就證明了這一真理。
鍾賢道立馬回應:他說:“我懂得怎樣能把你的已經逝去的年華找回來。我們會有一個圓滿的未來的,請你相信我!務必要相信我!”
簡短而有力的話,讓王映霞再次相信了愛情。就像她曾經跟郁達夫說過的一樣:我下半輩子,除非不再找人了,再找肯定會比你幸福!時間證明了一切!
1942年的4月4日,王映霞和鍾賢道的婚禮在重慶百齡餐廳舉行。場面相當隆重,幾乎震驚了整個山城重慶。
花籃從禮堂一直排到大門口,前來道喜的嘉賓有來自政商各界的名流,包括當時的明星蝴蝶等都來參加,宴請賓客連續三天三夜。
婚後不久,王映霞辭去了外交部的工作,生活上是滿足的,精神上也得到了極大的安慰,逐漸平息了從新加坡剛回國時的滿身心疲憊與焦躁不安,內心歸於平和。
好的生活是一面鏡子,當你對著鏡子照的時候,你會發現容光煥發的自己!
後來,鍾賢道去了招商局工作,生活富足而安定,他們養育了一雙兒女也很有出息,分別考進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畢業後一個在杭州任教,一個在廣州做教授!
因此,晚年的王映霞內心是相當富足的,甚至在70多歲時,被上海文史館聘用,在那裡她很享受,還出版了《達夫簡史——致王映霞》。
賢道是個厚道的正派人,他曾對我說:“多年來我所等待和尋求的,就是像你這樣的一個人。現在,我總算找到了。我們都已將進入中年,我一定會使你得到補償。”我在同他最初的共同生活中,開始了第二個四十年。
鍾賢道這個男人,真的是溫暖了王映霞的後半生,甚至直到他去世後,鍾賢道一直留在了王映霞心中,成為了她生活裡的一道光,照耀著她。
1952年冬天,王映霞被說成“政治犯“,進入了監獄,遭遇了極大的磨難。晚上,睡在地板上。白天,她還要寫材料,多達一萬多字。
那個時候,鍾賢道坐立不安,心急如焚,四處打聽訊息。他隔三差五就要去看望王映霞,噓寒問暖、送衣送食,生怕她吃苦受受罪。
後來,王映霞無罪釋放,鍾賢道直愣愣地在監獄門口等王映霞,她出來那一刻,涔涔地掉了眼淚。
鍾賢道是很會體貼人的,他在國際飯店開了一個房間,讓王映霞先不管家裡的事,安心過去休息。之後,又陪她散心,旅遊了半個月,到過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南京、揚州,簡直就像一次蜜月旅行。
賢道是善良的,善良的人總抱著希望。在最黑暗的時候,他總說:“不會一直這樣下去的,情況會變化的!”
嫁給什麼樣的男人,你就是什麼樣的女人,這句話不假。
前一次婚姻,嫁給才子郁達夫,他悲觀而富有情懷,猜疑而多愁善感,這給王映霞的人生也帶來灰濛濛的陰影;而後一段婚姻,鍾賢道是踏實穩重的,他內心沒有詩情畫意的文章,卻將這份詩情畫意全部用在了王映霞身上!
正如王映霞所說的:我只想找個踏實過日子的!她終於還是找到了!
圖 王映霞與鍾賢道
1980年,陪伴了王映霞38年,鍾賢道離開了人世,享年73歲。
臨走前,他面帶笑容(我想這個笑容,一方面證實了他確實是樂觀的人,一方面也在告示,他與王映霞生活的這些年也是富足而快樂的),向王映霞拱拱手說:“謝謝你,家中的一切全託付於你了!”
這一句就是他最後的話。完美的一生,愛的一生。
“在四十六年前,賢道對我說過,“我一定會使你得到補償”,“我們會有一個圓滿的未來的,請你相信我”。現在,他的話應驗了。在我第二個四十年中的最後幾年,我的生活平靜、安逸,沒有動亂,沒有憂慮。凡是見到我的人,都說我最多像是七十歲。的確,我精神很好。
這就是鍾賢道給王映霞帶來的後半生,他在的時候,他給予她溫暖與安慰,他不在的時候,他的精神繼續給予她力量與光芒。
我想,王映霞的一生毫無遺憾,年輕時,有熾熱方瓊的愛情,年長時,有溫存如玉的婚姻,經歷了金戈鐵馬,感受了太平祥和,活到了92歲,一生如此完整。
全文完。
關於作者介紹
我是宿裕,一個熱愛寫作、30歲的寶媽,左手是我的年華,右手是我的夢想。希望盡我的力量,寫出有價值的文字,為你的生活增添一點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