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我跟隨單位組織,來到武功縣長寧鎮皇甫村,瞻仰參觀了中國共產黨武功歷史展(黨史館),追尋革命先輩們的足跡,感受過去那段艱苦而又光輝的歲月。
駐足黨史館前,撲面而來的莊嚴、肅穆,每一段紅色記憶的背後,都凝聚著各種絞心的故事。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我們依次參觀了序廳,開天闢地、星火燎原,探索前進、砥礪前行,改革開放、嶄新畫卷,追趕超越、兩富兩美,尾廳等六個展廳,全面瞭解了武功兒女在黨的百年偉大征程中篳路藍縷、砥礪前行的奮鬥歷程,以及武功經濟社會發展和黨的建設取得的光輝成就。
當今兩富兩美的成就,固然出彩,但比起這些,讓我觸動最深的,還是抗日戰爭時期那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老一輩革命家在艱苦的條件下,始終堅定信念,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帶領和發動人民群眾團結起來進行革命鬥爭,他們不顧個人安危,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拋頭顱、灑熱血,為中國革命事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1927年7月,武功第一個黨組織——中共武功皇甫村支部成立,在古老的西府大地點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吳德印是革命歷史中武功地區的第一個共產黨員,為建立、發展武功地區黨、團支部作出了特殊貢獻。當時正逢清末亂世,被同鄉民眾選舉為河道鄉里紳的吳德印指導“硬團”抗官府、打駐軍,剿匪鬥惡、血戰兵匪。加入共產黨後,他被派遣回武功,在皇甫村籌建小學,白天教書,晚上從事黨的地下工作,發展左思明、左信、吳尚信等人加入中國共產黨,也發展了一批團員,被黨組織任命為共青團和中共皇甫支部書記。他幫助左思明成立農會,減租減息,抗拒苛捐雜稅,幫老扶貧,勤善互助,使河大村逐漸成為一方樂土,同時幫助河道、南可兩村成立農民協會,引導農民走革命道路。“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國民黨屠殺共產黨,在與組織失去聯絡後,吳德印默默從事教育工作,多次組織師生上街遊行示威,大張旗鼓地進行抗日救亡活動。武功解放後,他積極配合中共武功縣政府開展建政和土改工作,因積勞成疾病故,終年56歲。
在尋訪中我們從吳德印的孫子處瞭解到,吳德印之子一直到去世都不知其父為地下黨員,吳德印生前遺留的物品和一些資料都在文革時期被家人焚燒,甚是惋惜,直至1982年政府工作人員來到家裡說明情況,他的後人才知道吳德印是共產黨員,一直為革命做著黨的地下工作,同時從村子的老人口中得知他一生向善學醫,懸壺濟世,給窮人看病分文不取,醫德高尚等諸多可頌事蹟。短短五十六個春秋,他用言傳身教和光輝事蹟,給人們留下無比珍貴的精神財富。
中華民族危急!“不讓日本帝國主義佔領中國寸土!為保衛國土流最後一滴血!”中共中央告全國同胞書的口號這樣寫著,先輩的共產黨人也這樣做著。擊潰張榮祿民團武裝,在寺背後村戰鬥中壯烈犧牲的黃彥文,帶領自衛團抗擊政府橫徵暴斂,為群眾開倉放糧,賑濟饑民的陳奇武,他們在陳雲樵的帶領下,同反動軍閥作鬥爭,最終均丟了性命。陳奇武僅29歲就在西安習武園遇害,國民黨還在西安日報上對他公開發表汙衊報道,稱其為“匪首”。在革命年代,先輩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先烈已逝,但他們的革命事蹟已然成為不朽的歷史,他們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和頑強的革命鬥爭精神被永遠傳承併發揚光大。舉起右拳,“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參觀的最後,已經重溫無數遍的入黨誓詞,在這一刻又有了不同的意義。
偉大的成就需要繼續奮鬥,偉大的事業必須繼往開來。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回顧我黨走過的百年光輝歷程,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光榮和正確,感受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力量。古往今來,精忠報國的志向和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一直延續在每一代黨員身上,革命先輩為共產主義犧牲一切的堅定信念,才得以成就今天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要循著他們的足跡,腳踏實地,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作為檢察人,我們更要堅定理想信念,忠誠擔當,依法履職,以此次“尋訪革命舊址 保護革命文物 傳承革命精神”專項活動為契機,立足檢察職能,傳承好紅色基因,弘揚好革命精神,激發幹警愛黨愛國情懷,凝心聚力,開創新時代檢察工作新局面!
來源:武功縣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