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抱我一下唄。”11日,3歲的珞珞從幼兒園回家後在衛生間洗手,突然喊外婆抱他。當外婆問及原因,珞珞脆聲答道:“關燈呀,夠不著開關。”“為什麼要關燈呢?”“關燈省電。”
珞珞幼兒園的同學,兩歲半的希晨則把自己的電動玩具翻了個遍。希晨的母親十分納悶,問及原因,孩子頭也不抬地回答:“我看看開關關上沒有,要不太費電。”母親很詫異,因為女兒之前從來都沒說起過“費電”之類的事。“節約用電是關鍵,出門隨手把燈關。晚上看書記關燈,看完電視關電源……”這是珞珞幼兒園教的兒歌。3歲的孩子並沒有“省錢”的概念,也不明白什麼叫“電費”,更不知道節約資源的重要意義,但在幼兒園老師的教育下已經知道出門要關燈這個動作。
幼兒園老師介紹,除了節約用電的兒歌,在一些遊戲活動中,老師會告訴孩子們玩具、燈具因為“電”才會動會亮,而“電”和小朋友們杯子裡的水一樣是有限的,是可以用光的。沒了“電”,旋轉木馬會停止旋轉,教室裡的燈會失去光亮。當孩子們意識到“電”的重要性時,節約用電的教育就形成了。老師說:“孩子的行為習慣是從小養成的,哪怕因為年齡小本身不明白這個行為的含義,家長和老師言傳身教下,也會養成節約用電的好習慣。”
全媒體記者 王渝薦
【來源:鞍山日報】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