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觀察過,身邊有時候會發現這樣的孩子,他們會時不時地擠弄眼睛、聳鼻子、聳肩膀,有的還會忍不住清嗓子、尖叫……很多家長會怪孩子怎麼這麼多壞毛病,反覆說過,可還是老樣子。如果是這樣,可能是錯怪孩子了。其實這不是壞毛病,而是孩子得了一種名叫“抽動障礙症”的病,自己也控制不住。
孩子擠眉弄眼 竟是患了抽動障礙症
今年6歲的小飛是個挺活潑的孩子,平時也很懂事。但最近這段時間,小飛讓家裡每個人都很“頭疼”,不但話變得多了,還說髒話,經常擠眉弄眼、撅嘴、歪嘴、搖頭晃腦。為此,小飛媽媽給小飛定了很多的規矩,但都不見成效,反而讓兩個人的關係變得緊張,說句話,都會吵起來。
“每次批評他不要擠眉弄眼的搞怪,他還挺委屈,說自己‘控制不了’,之前我一直覺得孩子是故意的。但就在前兩天,我帶孩子去醫院做了檢查,這才知道,孩子其實是生病了。”小飛媽媽說,經過一系列檢查,小飛被確診患上了“抽動障礙症”。
“如果孩子經常擠眉弄眼“,首先需要看眼科,排除結膜炎、角膜炎等眼部疾病。但如果孩子擠眉弄眼的同時伴有其他面部或身體不自主的動作,家長就要注意了。”銀川市婦幼保健院兒科醫生張靜介紹說,比如患有抽動障礙,家長就不能簡單粗暴地處理,不然會耽誤孩子的病情。
精神壓力大可能誘發
張靜告訴記者,抽動障礙是一種慢性神經精神障礙疾病,又稱多發性抽動症。“首發症狀表現為運動性抽動或發聲性抽動,通常以眼部、面部或頭部的抽動作為首發症狀,如眨眼、歪嘴或搖頭等。有些患者會不由自主地清嗓子、乾咳、嗅鼻、發出犬吠聲或尖叫,或者愛罵髒話。”
“還有一些人日常說話會‘哼哼’清下嗓子,其實不一定是咽炎,而是抽動症的一種表現。”張靜說,有人認為壓力大是引發抽動症的原因,但嚴格說來,它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明瞭。“其發病與遺傳因素、神經遞質失衡、心理因素和環境因素等諸多方面有關,可能是多種因素在發育過程中互相作用所致。”
不過張靜也表示,精神壓力過大可能誘發疾病或者增加抽動頻率。“臨床有患兒,年紀小,只有三四歲,但因為心理有害怕、緊張的情緒,而出現頻繁擠眼睛、眨眼的情況。孩子家長髮現後,一直很焦慮,每天都在關注孩子的這一行為,這樣做反而給了孩子更大的壓力,讓孩子不斷自我強調這個行為。”
從孕期就要預防
張靜說,如果孩子出現這種暫時性的抽動,家長首先要幫助孩子轉移注意力,減輕精神壓力,當壓力慢慢解除,症狀也會逐漸消失。“症狀嚴重的患者,會出現強迫障礙、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學習困難、睡眠障礙、情緒障礙,甚至會出現自傷行為等,會損害兒童的認知功能和發育,影響其社會適應能力。”張靜說,這種情況就需要透過藥物治療來控制,否則成年後也會一直存在,遇到緊張情緒,則會更加嚴重。
張靜特別提醒,在母孕期或分娩期出現的某些異常因素,如母孕期情緒不良或患某些疾病,早產、過期產、出生時窒息等,均可能導致孩子腦發育障礙,增加患多發性抽動症的可能性。所以,她提醒孕婦要做好孕期保健,同時應積極防治感染性疾病,亦要防止精神過度刺激、驚嚇,慎用中樞興奮劑等藥物。
小貼士
如何照顧抽動障礙患兒?
★合理安排患兒的作息時間,生活要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度疲勞、緊張和興奮。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切勿暴飲暴食。
★居室注意開窗通風,環境儘量安靜,保持適宜的溼度和溫度,減少噪聲。
★由於抽動障礙兒童智力不受影響,可以正常上學,但避免課業負擔過重;鼓勵參加社會實踐和體育活動,避免過量運動以免症狀加重;對孩子要耐心,避免打罵體罰。
★適當控制患兒的電子產品使用時間,不要久看電視、久玩手機;避免觀看激烈的比賽、恐怖片等容易引起過度緊張的影片影像。(記者 王敏)
【來源:銀川晚報】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