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淵確實了不得,是他推翻了剛統一不久的西晉,但這個過程卻是中國唯一的例外。基本上大一統的中國的力量是非常之強,以致於它的崩潰一般都從內部起義開始。秦朝、漢朝、隋朝、唐朝、元朝、明朝都是如此,甚至大清朝也不是亡於外敵,而是起於革命黨人的起義。八國聯軍趕走西太后,也評價了句:吾輩絕無可能統治四萬萬充滿智慧的民族。但是劉淵為什麼能夠再建匈奴霸業,從而拉開了“五胡亂華”的序幕?
劉淵(?~310),號漢光文帝,字元海。新興(今山西忻州)人,南匈奴單于於夫羅之孫,匈奴左賢王劉豹之子,匈奴漢國的創立者,304~310年在位(308年稱帝)。
對於西晉來說,劉淵並不是第一個起事者,因為西晉自惠帝即位之後,天災人禍不斷,流民作亂更是時有發生。元康元年(291年),晉武帝死後僅四年,有一個叫郝散的匈奴人,就第一個發動了暴動,攻佔了上黨,殺掉了當地的官吏。太子洗馬江統還特意做了篇《徙戎論》,上表請求將少數民族放回他們原本生活的區域!和劉淵同時作亂的還有在流民聚集地巴蜀的巴氐李特。當然,在這之前,我們還是說一下劉淵這個人的發家史。
劉淵,自稱是冒頓之後,史書記載:“漢高祖以宗女為公主妻冒頓,約為兄弟,故其子孫逐冒姓劉氏。”關於他的出生,史書上的記載也頗有傳奇性,因為他出生之前是有祥瑞預兆的:“劉豹之妻呼延氏去龍門求子,忽然有一條大魚,頂有兩角,躍鱗炫髻進了龍門祭所,久之方才離去。是在,呼延氏作夢,見有魚變人,十三個月後,於是就生元海。”這個記載所講述的時間應該是魏嘉平年間(249~253)。而阿提拉出生時,雖然不是長子,由於種種神奇的預兆性幻想,他的名望在部落中超過了他的哥哥。這些草莽英雄確實離不開這種早年的傳奇。
少年時代的劉淵非常喜歡讀書,他拜上黨(現在的山西省長治市)的大名士崔遊為師,遍習儒學經典,博覽史漢諸子。他有句名言:“一物之不知者,周君子之所恥也。”所以,劉淵的漢文化程度是非常高的,受到了當時太原名流王昶、王渾等人的器重。等到稍微大點之後,他開始兼修孔學,武藝也頗為純熟,臂力更是遠超常人。
劉淵最開始步入仕途是繼承了父親劉豹的官職。早在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將匈奴分為五部,劉豹擔任的是左部帥,任務是駐守新興(現在的山西忻州市北),279年,劉豹死後,劉淵接替了左部帥的職位。阿提拉在剛開始也僅僅是遊弋在俄羅斯草原上的匈奴三支的一支首領,兩人同為一支小部落的首領,但漸漸地成長為整個草原帝國的統治者,過程何等相似!看來,劉淵和阿提拉真是對難兄難弟。
西晉王朝建立於265年,在這之前,魏國的朝政已經基本上由司馬氏掌控。司馬氏也擔心北方的匈奴會作亂,所以作為匈奴貴族劉氏後裔的劉淵在鹹熙年間(264~265)以侍子(人質)身份留居洛陽。在西晉剛剛建立的時候,鮮卑族的樹幾能在涼州起兵。上黨的李熹建議任命劉淵為大將軍,徵集五部匈奴西征。然而大臣孔恂卻反對:“劉淵如果能夠平定涼州,那麼涼州的災難才剛剛開始。蛟龍一旦遇到了雲雨,就不再是池中之物了。”晉武帝也因此放棄了這個打算。而齊王司馬攸看到劉淵的才能非凡,也勸說晉武帝說:“不除掉劉淵,我擔心幷州永遠都不能得到安寧。”可是劉淵卻依靠著王渾等人的幫助,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西晉太康十年(289年),晉武帝司馬炎以劉淵為匈奴北部都尉。等290年晉惠帝繼位之後,楊駿擔任輔政大臣,卻任命劉淵為建威將軍、五部大都督,封漢光鄉侯。301年,八王之亂爆發之後,成都王司馬穎執政鎮鄴,又任命劉淵為寧朔將軍,掌管匈奴五部軍事。劉淵深知人才的重要性,所以在做了五部帥之後,推誠接士,輕財好施,幽、冀兩地的名流,紛紛不遠千里,前來歸附。
八王之亂期間,北方的外族趁著中原大亂的時機,紛紛壯大自己,而深悉漢文化的劉淵自然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他卻並沒有急著起兵反叛,可能是深知“槍打出頭鳥”的道理。此外還有一點就是在洛陽期間對其幫助頗大的王渾的關係,因為當時的太原王氏在幷州擁有很強的政治力量。可是等到劉淵真正起事的時候,這個王渾已是暮年,個人很難再有很大的作為了。但是不起事,並不代表沒有這個心,實際上早在胡漢力量對比發生重大變化之後,匈奴劉氏就開始策劃“興邦復業”,起兵反晉。304年,曾經給予劉淵較大幫助的成都王司馬穎因為當上了皇太弟而引起其他數王的不滿,遭到了王浚和司馬騰的圍攻,於是他就想到了劉淵,想要利用匈奴兵作為自己的外援。劉淵拿著司馬穎的命令光明正大地回到幷州,可是他卻藉機宣佈獨立。劉淵憑藉著自己的威望,剛剛回到左國城(今山西離石縣),就被諸部推為大單于,並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內就擁有了五萬的兵將。永興元年(304年)劉淵自稱為漢王,改年號為元熙,追尊劉禪為孝懷皇帝,立漢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為神主以祭之,立妻子呼延氏為王后。同時參照漢制任命了百官,以從祖父劉宣為丞相,經師崔遊為御史大夫,宗室劉宏為太尉,建立漢國。
幷州刺史司馬騰聽到這個訊息,急忙率兵前往鎮壓,部將聶玄和劉淵在大陵(現在的山西文水縣)大戰,結果聶玄大敗。司馬騰非常恐懼,於是率領幷州三萬餘戶遷往山東。劉淵大軍乘勝進軍,接連攻下法氏(現在的山西高平縣)、屯留(現在的山西長子縣)、中都(現在的山西太原市)等地。大陵之戰成為劉淵登上帝位的基礎。在大陵之戰後,漢族人就失去了對胡族的軍事優勢!當時幷州刺史司馬騰只是敗退,可以看出當時西晉的軍事力量依然很強大,所以後來的劉琨才可能帶領殘餘部隊活動於幷州。
永嘉二年(308年),劉淵正式稱帝,遷都平陽,國號為漢。後來的匈奴漢國到了劉淵之子劉聰的手裡,才顯現出匈奴族的崢嶸。
劉淵去世之後,兒子劉聰繼位。永嘉五年(311年),劉聰派遣石勒在苦縣寧平城(現在的河南鹿邑)消滅晉軍十餘萬人,並且俘殺了太尉王衍等人;然後又派遣劉曜破兵洛陽,俘虜了晉懷帝,殺死士兵、百姓三萬多人,史書上將其稱為“永嘉之亂”。雖然果實是豐碩的,但是劉聰本人卻很快陷入中國式的朝代衰落,這確實是匈奴的民族舊傳統與漢族的千年教化的不協調!如果劉淵還在世,以他成熟的政治頭腦,很有可能將北方各族紛爭的局勢穩定,進一步完善蠻族的統治秩序。
劉淵拉開了五胡亂華的大幕,有人認為可以把他稱為中國的“阿提拉”。不過,不論兩人的功績是否可以相提並論,但是至少兩人的經歷是那樣的相似,而阿提拉當時也有在羅馬宮廷中作人質的經歷,這使他們都熟悉了敵人的政治軍事的虛實。
類似的經歷與環境,造就了兩個不同地域的類似的梟雄,這不能不說是歷史的一種巧合,抑或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