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途中用相機燒錄時光、行攝鄉土、看古村鎮,平凡的生活風景無需華麗只需熟悉。歡迎來自各地的朋友在評論區留下你身邊有特色的美麗風景,黃楊軍與你共享生活中平凡又熟悉的景色。
生於農村,長於農村。對於農村的這片土地,很多人是有愛也有恨。如果我們仔細想想,真正能把農村全貌縮成一個小點的,該算是那熱鬧的農村集市了。
農村的集市與城市的商場不一樣的是,農村是趕集日那天商品才是最琳琅滿目。要麼是逢一三五,要麼是逢二四六。或者,也有逢一逢七的。逢一就是每個月的初一、十一、二十一趕集。其實,中國人大多是農村人,或者上輩子上上輩子是農村人。農村的集市場地也是有大有小的這也往往跟鄉鎮的大小有關,有的專門僻處一塊地來,用磚牆圍起,還要安上兩個鐵門,圍起來的集市場少則幾畝,多則幾十畝地。在網購如此方便的今天,也許很多年輕人人不再去集市上淘寶了但農村的集市依然是老一輩農村人最愛去的地方。
農村的集市,大概是一個人間煙火氣最為旺盛的地方,裡面藏著一個家庭所需要的柴米油鹽醬醋茶, 也藏著許多普通人的生活希冀,趕集啊,就是趕著幸福的集合。一條老街,半城煙火,也許這裡沒有詩和遠方卻蘊藏著一蔬一飯帶來的溫馨,這就是生活一處最具人間煙火氣 最撫凡人心的地方。這種有著濃郁人間煙火氣的地方,在客家人眼裡常常稱作為——圩。
作為客家人,特別是在鄉村長大的客家人,“圩日”,一定是童年記憶中不可或缺的風景。圩,對客家人而言,它更好像就是一幅亙古不變、熙熙攘攘的圖景。圩,是客家人對集市的稱呼。客家人是從中原南遷的漢族,執著地傳承並保留了中原漢族的很多傳統文化。“圩”就是其中一個小小縮影。“圩”字,長得像個大土堆,通“墟”,客家人把交易的場所喚作“圩”,把趕集叫作赴圩,集市開市的日子叫圩日,可見客家話和客家文化的古老。
贛州,是江西省的南大門,是江西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級市。贛州是江西省儲存文物古蹟,尤其是宋代文物最多的一座濱水城市,有“江南宋城”之譽;是客家先民中原南遷的第一站,是客家民系的發祥地和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全市客家人口占95%以上,世稱“客家搖籃”。于都縣,地處江西省贛州市東部,建縣於西漢高祖六年(前201年),素有“六縣之母”和“閩、粵、湘三省往來衝”之稱。于都是人口大縣,農耕文化歷史悠久,客家習俗精彩紛繁,文化遺產資源十分豐富,赴圩,就是于都境內一直在傳承的客家民俗文化。于都縣下轄9個鎮、14個鄉,每一個鄉鎮都還保持著傳統赴圩日,緊鄰于都城的羅坳鎮也是如此。
交通大動脈上的羅坳鎮在323國道上有3個村小圩(峽山村圩、三門圩、步前圩)和羅坳鎮圩。對經常到于都鄉下赴圩的人來說,每個檔主都是老熟人了,遇到很聊得來的都會站著說上幾句話,聊聊家常。趕時間的時候,都會問上一句:你家的禾割了嗎?或者賣得怎樣啦,你家子女有沒有成親了啊?有空來我家喝茶啊等等,也正因為農村集市上有這股濃郁的生活氣息還有那種城市裡沒有的左鄰右舍的親近感才讓很多人喜歡赴農村的圩。
去到農村的集市上我們很多人喜歡轉了一圈又一圈,或許是為了感受到那一種原生態的東西也或許是為了找到自己心儀的東西。雖然現在網購和各種商鋪都很發達很方便,但是這樣的圩市卻同樣很有意義。有人間煙火味道的圩市,有很多農村人小時候的回憶。而這裡很多商機和資訊就在這樣的圩上在每個赴圩日裡獲得和傳遞。
江西南部一鄉鎮羅坳鎮有4個圩市,323國道穿境而過,贛州很多人不知道。拍植物、拍農村、拍老屋、拍古建築古村鎮這些我們身邊親切的存在,生活中的風景無需華麗只需熟悉。 歡迎關注、收藏、轉發、留下你的隻言片語。
本文由黃楊軍攝影原創,感謝關注,黃楊軍會一直在路上用相機記錄熟悉卻不平凡的美,用文字帶你一起漲知識看見更多親切不平凡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