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晉武帝司馬炎,許多中了《三國演義》流毒的人都會不屑:不就是司馬懿的孫子嗎?憑家族成事的二世祖,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形勢比人強,這小子不過撿了個大便宜。但是讀讀唐宋時期的歷史,大家就會明白,公認的千古一帝“唐太宗”都十分稱許司馬炎。讓我們看一看司馬炎如何完成統一壯舉——以致終於鑄成了後來中國大一統的浩大趨勢。
晉武帝司馬炎(236~290),字安世,河內溫(現在的河南溫縣)人,晉朝的開國君主。265年繼承其父司馬昭晉王的王位,數月後逼魏元帝曹奐禪讓帝位,將國號改為大晉,並且於洛陽建都。279年司馬炎又命令杜預、王濬等人分兵伐吳,在第二年滅掉了吳國,實現了全國的統一。
司馬家族是漢末以來形成的世家大族勢力的總代表。曹丕建立九品中正制,實際上為世家大族入主權力中樞做了鋪墊。司馬懿、司馬師父子倆掃平異己,為司馬家族日後走上帝位鋪平了道路。司馬炎即位後為收買人心,大封功臣,許多世家大族都被封為公侯。短短几年間,晉武帝共封了57個王,500多個公侯。
265年,司馬炎剛剛建立晉國的時候,晉國存在著不小的危機。從內部看,司馬懿父子為了奪取帝位,曾經對曹氏家族及其附屬勢力進行大規模的屠殺,這種行為所產生的陰影依然籠罩在晉國人們的心中。所以司馬昭就想到了同當時聲名赫赫的名士阮籍聯姻,可是卻被阮籍終日酗酒推脫了過去。不過至少他的這種行為,讓外人看到了司馬氏禮賢下士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那屠殺的陰影。從外部看,蜀漢雖平,孫吳仍在。想要鞏固政權,完成統一的大業,首先就要加強統治集團本身的凝聚力,而這個時候能採取的措施只有懷柔政策。因此司馬炎在即位的第一年,就下詔讓已為陳留王的魏帝出行時使用天子旌旗,郊祀天地禮樂制度全部都與魏國時期一樣,上書不稱臣。同時又賜安樂公劉禪子弟一人為駙馬都尉,解除了對漢室的禁錮。司馬炎的這種做法不但緩和了朝廷內患,消除了已成被統治物件的曹氏心理恐懼,而且還安定了蜀漢人心,為進一步贏得吳人的好感打下了基礎。
當時,西晉全國正處於一種積極向上的發展態勢,並且已經做好了戰備總動員,相反吳國卻是在走下坡路。吳主孫皓的荒淫、殘暴使其喪失了重整旗鼓的機會,將領們徹底喪失了信心,紛紛選擇了投降。西晉大臣們看到吳國力下降,宵小跳梁,紛紛諫言伐吳。然而以太尉錄尚書事賈充為首的保守派卻認為:吳國不僅有長江天塹,而且還擅長水戰,北方人是很難取勝的,再加上最近西鮮卑舉兵反晉,這個時候對吳國開戰,“非其時”。此時的鮮卑國主是未來的大主角——拓跋代國!而羊祜、張華、杜預等人卻認為:孫吳目前是“上下離心”,此刻出兵,“可不戰而勝”。如果“吳人更立令主”,伐吳就成了另一場赤壁之戰。一心想要建立不朽功勳的司馬炎是典型的主戰派,其餘的大臣雖然可能反對,但是唯一的理由就是認為時機未到。但是當時的時機已經可以稱得上千年難遇了!
雄心勃勃的司馬炎很早就在戰略上做了充分的準備。早在即位之初,他就派羊祜坐鎮荊州,著手滅吳的準備工作。羊祜輕徭減賦,安定民心。荊州與吳重鎮石城(現在的湖北鍾祥縣)炊煙相燻,晉採取了“以善取勝”的攻心策略,大施恩惠。孫皓奢靡無度,士卒常領不到軍餉,連飯也吃不飽。羊祜送酒送肉,瓦解軍心。不時有吳軍前來投降,羊祜下令:來要歡迎,走要歡送。有一次,吳將鄧香被晉軍抓到夏口,羊祜部下堅持要殺,羊祜不但不殺,還親自為其鬆綁,送了回去。甚至有時候,吳軍狩獵打傷的野獸逃到了晉軍領地,晉軍也會把野獸送還到吳軍帳內。
當然,統一還是要以實力作為保障的,否則再多的手段也都是枉然!晉武帝在益州(蜀漢故地)訓練水軍,建造戰船,積極為討伐吳國做準備。279年,晉軍開始向東吳展開大規模的進攻,分五路沿江北齊頭併發,第六路晉軍從巴東、益州出發,沿江東下,20萬樓船直搗建業。至於戰鬥經過,有劉禹錫的詩《西塞山懷古》為證:“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這四句話已經將整個戰鬥過程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晉國為了分散、吸引守衛建業的吳軍兵力,安東將軍王渾率一路晉軍,由北向南,直取建業。正因為有了多重的準備和強大的實力,所以這場事關全國統一的戰鬥只用了四個多月,就取得了勝利。從此,東吳的全部郡、州、縣,正式併入晉國版圖。280年,晉武帝司馬炎終於統一了全國。
由於多年戰爭的創傷,特別是皇室和權貴們無限制地霸佔土地,更加重了農民的苦難。西晉初年,晉武帝把解決土地問題作為發展經濟的重要內容之一。統一全國之後,他制定了“戶調式”的經濟制度,包括佔田制、戶調製和品官佔田蔭客制三項內容。佔田制是把佔田和賦稅結合在一起的一條法令。戶調製即徵收戶稅的制度。品官佔田蔭客制是一種保障貴族、官僚們經濟特權的制度,同時也有為貴族、官僚們佔田和奴役人口的數量立一個“限制”的用意,以制止土地無限制的兼併和隱瞞戶口的情況出現。
司馬炎的歷史功績大家都忘記了,相對於三國的群英薈萃,司馬家族這個姍姍來遲的贏家相對黯淡許多。但司馬炎還是成功地給司馬家留了份自留地。伐吳,給北方世家尤其是司馬皇室,留下了寶貴的基業。東晉、南朝的長期獨立就是以建業城為穩固的基礎,延續了六個朝代的繁榮。建業三面環水,石頭城牆垣穩固,保證了不受外敵來侵。整個東晉南北朝時期,除了內亂,建業城確實沒遭過兵燹。
總之司馬炎完成了“君士坦丁”式的統一。但是他所做的功業,以及延續的影響為什麼沒有給他帶來很大的聲譽呢?首先,司馬炎作為二世祖,他的對手不夠強大;其次,司馬炎的統一持續的時間太過短暫;再次,西晉末代皇帝戰場上失敗後,窩窩囊囊地被俘,沒有血染沙場;最後,司馬炎留給後人的精神領域的成果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