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佈無條件投降,作為戰勝國的我們可以獲得高達200多億美元的戰爭賠款,但這些錢我們卻一分都沒有拿到,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由於當時中國處於國共內戰階段,此外日本也無力一次性支付數額巨大的戰爭賠款,因此賠款的具體事宜也由此推延。
直到1972年我國國內形勢基本穩定之後,戰爭賠款才又一次被提上日程。
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毛主席竟然提出要放棄此次的戰爭賠款,這個訊息一經傳出,就有很多民眾紛紛表示不理解和不贊同,就連當時的中央領導幹部高層也對這一決定持有不同意見。
當時這一筆經濟賠款,對於經濟尚處於被動發展的新中國來說幫助不可謂不大,更何況日本侵略者的侵略帶給中國人民重大的財產損失和傷亡,我們於情於理都可以接受這筆賠款。
對於民眾們的疑問和不理解,主席給出了8個字,東和孫權,北拒曹操,有了這八個字,大家這才理解了主席的意思。
那麼這8個字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主席的這一決策,又有何深遠意義呢。
接下來本期影片將帶大家解密,麻煩各位觀眾老爺們動動您發財的小手長按點贊,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
1945年8月15日,這個所有中國人永遠都會銘記的日子,日本侵略者在這一天正式宣佈投降,中國長達8年的抗戰到此結束,中國人民終於迎來了和平的曙光。
隨著日本投降之後,一個重要的問題浮現出來,那就是戰爭賠款問題。
當時全球的反法西斯國家對於日本戰後的處理方法有以下幾種,一是要沒收日本一切與軍事相關的產業,徹底斷絕日本軍國主義勢力的蔓延和生長。
二是當前日本所擁有的與軍工有關的企業要劃分出來一部分,作為賠償交給戰勝國。
三是根據不同國家的損失情況提供不同數額的戰爭賠款。
為了更好的商議日本的戰爭賠償數額,同年11月,蔣介石所在的國民政府成立了“賠償調查委員會”。
根據調查委員會統計,日本在中國長達8年的侵略時間裡,造成了中國4,500萬人傷亡,而我國的經濟損失更是高達620億美元,在綜合各項資料之後。
1947年10月,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同盟經過慎重考慮,決定將日本的戰爭賠償金額劃定為540億美元。
又因為在日本侵略的眾多國家之內,中國是受侵略最為嚴重的國家,因此中國將獨佔這540億美元戰爭賠款中百分之四十的份額,摺合美元約為216億。
但是當時日本在多年的征戰之下,經濟早已不復從前,根本無力一次性支付如此鉅額的戰爭賠款。
因此當時國民黨提出了一種變相賠款計劃,即將當時日本在中國國內的所有財產,都交給中國作為戰爭賠款,其中包括日本在中國東北的近120億美元的重工業資產。
但當時這一提議卻遭到了蘇聯的反對,原來在反法西斯戰爭後期,蘇聯曾派出200萬軍隊支援中國東北軍,幫助剿滅當時中國東北境內的日本關東軍。
因此蘇聯人認為這120億美元的工業資產應該是蘇聯軍隊的戰利品,隨即蘇聯人仗著自己軍事實力強大,將這120億美元的重工業資產堂而皇之的從中國東北運回了蘇聯境內。
蔣介石雖然對蘇聯人這一舉動憤憤不平,但是由於實力差距又無可奈何,既然無法拿到中國本土日本存留的資產,蔣介石便轉換方向,轉而從日本國內拆分工業資產帶回國內。
但是當時日本在經過多方勢力輪番洗劫之後,國內的工業資產早已所剩無幾,所剩餘的根本無法與鉅額賠款相抵。
此時日本提出了分期付款的方法,蔣介石欣然答應,他原本計劃等戰後日本經濟發展起來,便可以一次性將戰爭賠款全額交付。
但是天不隨人願,很快,我國國內爆發了內戰,原本對內戰信心勃勃的蔣介石沒有想到,國民黨的600萬軍隊與共產黨的120萬軍隊對上,竟然毫無勝算。
當時國民黨的襄助部隊美軍認為,國民黨已經是大勢所失,無法再與共產黨相抗衡。
為了更好的維持自己的地位,美國一反前態,開始阻止日本向中國賠付戰爭賠款,並且開始以各種方式扶植日本,以這種形式來打擊中國共產黨的發展。
從1946年到1949年,日本僅向中國賠款2,200萬美元,這些與天價賠款相比,僅是冰山一角,1949年新中國成立,按道理來說,日本應該將賠款交於新中國政府。
但是,1949年之後,日本仍然將戰爭賠款交於當時位於臺灣的國民黨政府,從這裡也可以映射出,美國企圖透過扶植國民黨和日本來維持自己在太平洋區域的利益。
為了更好的扶植日本,對抗蘇聯,1951年美國召開了舊金山會議,開始重新商討關於日本的戰後責任和戰爭賠款問題。
中國作為當時蘇聯的支援國家,並沒有被邀請參加此次會議,會上簽訂了《舊金山合約》。
合約中對日本戰爭賠款問題,進行了概念上的偷換,原文是這樣寫的,利用日本人民在製造上,打撈上,和其他技能上的勞作與協作,來作為協定賠償各國,修復其所受損失的費用。
也就是說,舊金山合約將日本之前必須賠付的戰爭賠款換成了以勞動力賠付的形式,並且這種賠付是在日本可以維持自身經濟發展的範圍之內進行的。
換句話說,日本可以以勞動力不足,無法維持自身發展等等原因,隨時抵賴自己的戰爭賠款。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已經為日本基本免除了賠償責任,蔣介石本人對這一喪權辱國的條約,一開始是不想同意的,他並不想因此而背上賣國賊的罵名。
但是美國以國際勢力對臺灣政府的認可作為威脅,再加上蔣介石在敗退臺灣之後,急於爭取國際勢力對臺灣國民政府的認可,最後在簽訂合約的前7個小時,蔣介石同意了簽署這一合約。
對此,毛主席和周總理提出了強烈的抗議,並表示新中國是絕不會承認這一喪權辱國的條約,但無奈當時中國實力還較弱,在國際上沒有什麼話語權,拿美國沒什麼辦法。
隨著時間的不斷推演,新中國的實力越來越強,我國在國際中的地位不斷提高,話語權不斷增強。
在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之間,我國不僅在國內完成了土地改革,三大改造,發展了重工業,同時還打贏了朝鮮戰爭,維護了我國的邊境安全。
這些都為我國大國形象的形成奠定了基礎,與我國蒸蒸日上的發展不同的是,美國此時卻陷入了發展停滯不前之中,不僅在20世紀70年代時出現了經濟滯脹的現象,同時還深陷於越南戰爭的泥潭之中。
這使得美國在美蘇爭霸之中處於不利地位,恰巧此時,中國和蘇聯之間的關係也發生了惡化,美國抓住這一機會開始修繕與中國之間的外交關係。
1972年,美國尼克松總統訪華,中國和美國之間的僵局得以打破。
按道理來說,這是一個向日本索要戰爭賠款的千載難逢的機會,但是毛主席卻做出了一個令人意外的決定,放棄向日本索要戰爭賠款。
1972年,中國與日本簽訂《中日聯合宣告》,宣告中明確指出,中國放棄向日本索要戰爭賠款。
宣告一出,全國譁然,很多人不明白,明明中國向日本索要戰爭賠款理所應當,為何毛主席要放棄。
對此毛主席只說了8個字,東和孫權,北拒曹操,這裡的孫權指的是美國,曹操指的是蘇聯。
毛主席之所以放棄對日本的賠償要求,是因為日本是美國在太平洋地區和亞洲地區的重要勢力代表,透過建立和鞏固與日本的友好關係,可以以此緩和與美國的外交關係,進而實現聯合美國共同對抗蘇聯的效果,因此這8個字放在這裡,我們可以理解成為聯合美國,對抗蘇聯。
當然中國做出如此大的讓步,不是毫無條件的,日本也必須向中國提供經濟援助和政府貸款。
此時的中國正處於改革開放時期,迫切需要大量的資金來促進經濟的騰飛,但是國際上的其他國家都不願意借給中國。
而中國可以藉助這個契機,從日本獲得資金,後期日本果真借給了中國18億美元。
隨後在1979年至2000年間,日本又陸陸續續給中國4次貸款,全部金額高達2.6萬億日元,而且雖然是貸款,但是日方給出利息極低。
2008年,是日本最後一次向中國提供貸款,當時的金額摺合人民幣達31億,可以說,在中國改革開放的這幾十年當中,日本的貸款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極大的助力。
而這一切的功勞都歸源於當時毛主席做出的,放棄日本戰爭賠款的目光深遠的偉大決策,如果當初不是毛主席果斷放棄日本的戰爭賠款,中國也無法獲得如此多的資金支援,更無法開創改革開放的新局面,獲得今天的國際地位。
好了本期影片就到這裡了,點關注不迷路,我們下期影片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