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8年以來,筑紫幼兒園為了與周圍環境和街道歷史相協調,經歷了不斷的改造和擴建。在建築師的一個孩子上託兒所的時候,得到了設計“花生”的機會:這個建築設計作品是一棟供43天到12個月大的新生嬰兒使用的託兒所,於2012年完工。其後幾年,幼兒園北部的部分設施被拆除,又在2018年啟動了擴建專案。
建築坐落於一片幽靜的苗圃地中,其四周環繞著古老的鄉間小路、水道、農田和一些靠近山腳的房屋。筑紫幼兒園內的幾棟建築包括了一個主幼兒園、一個多功能空間、一處鞋帽間等等,這些區域彼此緊鄰,但並沒有投入很多有關於互動和協調的思考,不過這些看似“矛盾”的空間排布卻在幼兒園整體中取得了很好的平衡。幼兒園區內有新建築,也有舊建築,這一組合在其他學校並不常見,但組合中通常被視為“需要廢棄和重建”的舊建築也在這個專案中為孩子們創造了一個舒適的環境。
建築師在這個專案中並沒有嘗試與已有設計相似的新建築,而是在平面上設計了一個逐漸開啟的建築形態。新建築延續了這個幼兒園多年以來所打造的田野間幼兒園的設計,並繼續編織其中的故事,讓其與社群及其周圍環境建立更加具有活力和互動性的關係。
由於筑紫幼兒園所容納的兒童數量逐年增加,且原有的餐廳中的設施也已經老化,因此幼兒園決定在此基礎上擴建。幼兒園方要求建築師設計一個脫離“餐廳”框架的建築,並讓建築重新捕捉用餐空間的本質。因此,建築師的設計目標並沒有侷限於打造一個僅限於用餐的空間,而是構築了一個“互動環境”,讓父母、鄰居可以共同參與進來,一起與孩子、老師吃午飯、舉辦生日派對或者其他活動。這棟建築總共包含了三個空間:一個可以容納40名幼兒、家長及教職人員的餐廳、兩間4歲至5歲兒童的教室以及一個教職人員下班後可使用的休息室。
建築透過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視線錨點,營造了內部空間漸進的深度感,從而在感官上構築了一定的物理距離感。同時,建築師透過傢俱和景觀的設計,創造了室外和室內空間的無縫、漸變的過渡,並構築了一種流動森林般的環境,讓人們可以在其中漫步。
此外,由於孩子與成人對空間的感知有所不同,因此每個人對空間的理解和互動方式也不盡相同。在這個以結構為主的自發、動態的環境中,建築師的設計目標是創造一個獨特的空間,由此可以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培養孩子們的想象力與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