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文藝家】
光明日報記者於園媛
一面是軍人的莊嚴穩健,一面是藝術家的詩意格調,兩種不同的特質交織在他身上,讓其作品同時具有宏大遼闊的品格和人文關切的色彩。他的作品連續入選第七、八、九、十、十一屆全國美展及多個國家重大美術工程,但面對新的創作,他依然保持敬畏之心,總希望“每件作品都能有一些新的拓展”。
孫立新近照光明日報記者於園媛攝/光明圖片
進入九月,孫立新稍感放鬆了一點兒。北京秋天明亮的陽光裡,他將我迎進畫室,那是另一個斑斕世界。
屋子寬敞、簡樸,裡面擺放著不少畫作,顏料在調色盤裡堆放著。“為了畫‘大畫’專門換到這兒的。”他指著高高的牆壁說。上半年是緊鑼密鼓的一段時間,為建黨百年創作的油畫使他傾注了很大的精力,作品相繼被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和浙江嘉興南湖革命紀念館收藏。“我是一名軍人,也是一名老黨員,覺得為建黨百年創作非常驕傲。”孫立新個子高高的,身材筆挺,有著神采奕奕的軍人風貌,說起話來,謙和沉穩,真誠溫厚。
所謂“大畫”,一是體量大,二是題材大,既考驗功力,也考驗學養。
他的油畫《人民的公僕孔繁森》入選了“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型美術創作工程”,畫作高三米、長七米,刻畫了20多個人物,工作量非常大;同時,孔繁森是模範共產黨員、優秀領導幹部的重要代表,在老百姓心中分量很重,要畫出人物風采,讓作品感人,很難。
“先感動自己,然後才能感動觀眾。”孔繁森是人民心中的英雄,但孫立新不願把孔繁森畫成一個高高在上的英雄,他希望表現出孔繁森的可親可近可敬,讓英雄和人民站在一起。經過一次次的採風和構思,一個典型形象和場景漸漸在畫家的心中形成:在聖潔的雪山、耀眼的陽光下,孔繁森騎馬來到交通不便的西藏阿里地區,與藏族群眾簇擁在一起。
雪景是出生於遼寧的孫立新熟悉的題材,他愛雪,也喜歡畫雪,《朦朧故鄉雪》系列曾在中國美術館展出,長征題材繪畫《走過岷山》《雪山壯歌》也都是以雪山為背景的“大畫”。
“2019年歲末,北京下了一場大雪,我趕緊驅車前往北京山區的一個村子去寫生。”孫立新說。“您畫過那麼多雪景,已經駕輕就熟,何必那麼辛苦跑去看實景?”面對記者的疑問,孫立新說:“對於熟悉的題材,想快速畫出來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兒,外行可能也看不出不同,但心靈的鮮活感觸流淌在筆端,所釋放出來的那種靈動感,表現在畫面上的氣息是截然不同的。因此,要畫好雪景,就要先親自感受一下腳底踩雪的咯吱咯吱的聲音。”
創作一件巨幅人物作品,必須有構建大作品的意識,還要有掌控全域性的能力,否則會顯得散亂。孫立新曾經多次到藏區寫生,特別喜歡觀察天上雲彩投到地上的陰影移動的痕跡,依據這種印象,他在油畫《人民的公僕孔繁森》中,把群像大部分放在雲彩下的陰影裡面,避免了過於瑣碎的細節描繪。中間選取典型形象,一位藏族老奶奶正向遠方來客作揖,孔繁森彎腰伸手攙扶老人,形成了視覺上的動勢。遠山遼闊蒼莽,近處人物情節豐富,整張畫作彷彿在訴說那從未遠去的故事。
1972年,17歲的孫立新進入解放軍總政軍樂團,學習演奏巴松,八年後到八一電影製片廠任電影美術師,後考取解放軍藝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軍事博物館原創作室主任高泉評價他“似乎在紅橙黃綠青藍紫這七色斑斕的色域中,能聽到悅耳的音階一樣”。
另一部“重頭戲”《百團大戰》,孫立新畫了大半年時間。那段時間,他每天早上起來就進畫室,到了飯點在樓下食堂隨便吃一口,繼續鑽進畫室,一直到晚上十點多才回家,爬樓梯時還琢磨著畫面細節。
其實,軍事和戰爭題材繪畫是孫立新的老本行。四十多年來,他畫過《平津戰役·會師金湯橋》《激戰松骨峰》《楊靖宇》等大型戰役和革命人物。“《百團大戰》的場景更宏大,縱深更開闊,要在一幅連貫的畫面裡集中展現不同的戰鬥場景”,孫立新給自己的創作增加了難度係數。不同於常見的衝鋒、勝利、昂揚場面,他選擇了肉搏戰作為畫面中心,戰士們正拼盡全力與敵人廝殺在一起,凝固成血與火交織的悲壯景象。在佈局上,他將畫面分為前景、中景、遠景,用幾組烈火與硝煙貫通全場,使氣脈不斷。這部作品延續了他硬朗、肯定、明確的油畫語言風格,畫面沉鬱中交織著豪邁之情,透露著英雄主義的感染力。
寫生貫穿了孫立新整個繪畫人生,他的軍旅亦是行旅,多年來,在大型主題性創作之餘,風景油畫是他的另一個追求。孫立新的導師、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朱乃正先生曾評價說:“作為一個軍人,立新長期受到軍旅生涯的歷練,養成了堅忍不拔的精神,不辭勞苦,不計寒暑,行萬里路,踏遍大江南北。”
畫室裡放著一幅剛剛創作完成的《太行晨曦》,巍巍太行山莽莽蒼蒼,山下林泉潺潺,鬱鬱蔥蔥,一派靜謐的場面。另一幅《黃河從塬間流過》,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中間,一脈雄渾的黃河水緩緩流淌。牆上還掛著幾幅對景寫生的小品,都是他從田間地頭、山鄉原野採擷來的靈感,或許是妙手偶得,或許有神來之筆。“總在旅途,他獲得的不只是藝術興味,還是一種人生境界。”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範迪安如此評價。
一面是軍人的莊嚴穩健、陽剛硬朗,一面是藝術家的敏銳情懷、詩意格調,兩種不同的特質交織在孫立新的身上,宏大遼闊的品格和人文關切的色彩也同時滲透在他的油畫作品中。在藝術的“爬坡路”上,孫立新還在不斷攀登。
《光明日報》( 2021年10月06日05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