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王氏豪門六百年

這裡有一首大家耳熟能詳的唐詩: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出生在安史之亂後的唐朝詩豪劉禹錫,寫下這首詩的時候,詩中提及的世家豪門——琅琊王氏家族,已經興盛了600多年。

雖然在劉禹錫的年代,琅琊王氏已今非昔比,但要到唐朝滅亡之後,這個被譽為“華夏首望”“中古第一豪族”的家族,才算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

在這個意義上,劉禹錫這首詩,其實是一首悲愴的預言詩。

秦始皇建立帝制以後,中國的王朝興替,基本都走不出“國祚難超300年”的魔咒。

相應地,隨著最高權力的易手,中國的歷代皇族,再牛掰也無法續寫超過300年的家族輝煌。在殘酷的政治鬥爭中,有些皇族在交出權力的那一刻,已經遭遇了滅頂之災。

然而,一些未曾登頂權力巔峰的家族,反倒能夠維繫數百乃至上千年的風光。這在普遍信奉“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的國人心目中,簡直是可遇不可求的家族傳奇。

在這些長盛不衰、綿延六七百年以上的家族中,琅琊王氏公認是排在第一位的。

歷史學家周振鶴經過統計發現,中古時期(兩晉到唐末)一直維持強盛勢頭的家族,一共有30個;這30個家族中,琅琊王氏總共出了五品以上官員199人,高居首位。

王氏豪門六百年

1

琅琊王氏的發跡,是從他們後來追認的“一世祖”王吉(?—公元前48年)開始的。

漢武帝時期獨尊儒術,士子通一經就可以入仕,王吉精通五經,學問和人品都相當出眾,因此被推舉為孝廉。後來,他又獲任昌邑國王中尉,這是他人生的重要轉折。

昌邑國,在今山東菏澤鉅野縣。從王吉出生的琅琊國(今山東臨沂),到昌邑國,現在看不算遠,在當時已經是跨郡國了。

王國中尉,掌管國中軍隊,是郡國中非常重要的武官。王吉以文官身份,出任這麼重要的職位,可見朝廷對他的信任。

在昌邑國,王吉輔佐的昌邑王在歷史上赫赫有名,那就是後來的漢廢帝、海昏侯劉賀

史載,劉賀遊獵無度,王吉苦苦勸諫,沒用。但劉賀為了感謝王吉的忠心,曾派人贈送王吉500斤牛肉。

公元前74年,漢昭帝駕崩,因其無子,大將軍霍光便召劉賀入朝,立為皇太子。

誰都知道,西漢的朝政當時已被霍光牢牢握在手中,王吉趕緊提醒劉賀說:“臣願大王事之敬之,政事一聽之,大王垂拱南面而已。”

意思是要劉賀韜光養晦,向霍光示弱,待時機成熟再奪回國家統治權。

後來的結果證明,劉賀又沒聽王吉的勸諫。僅僅當了27天皇帝,劉賀就被霍光廢掉,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廢的皇帝。霍光還黑他,說他在位27天,幹了1127件荒唐事。

王吉因此受到牽連。他曾告誡子孫“毋為王國吏”,就包含了他自身的慘痛教訓。

王吉的兒子王駿、孫子王崇,謹守王吉的訓導,做官不僅恪守臣道,而且在複雜的政治鬥爭中韜光養晦,趨利避害。兩人最後官都做得很大,位居三公

經過這三代人的努力,琅琊王氏的家族地位開始上升。史學家普遍認為,到西漢晚期,琅琊王氏已經成為上層世族。

王氏豪門六百年

2

王崇之後,琅琊王氏大約傳了六代人,到王祥(184—268)這一代,開始真正的爆發。

讀過二十四孝故事的人,應該都知道王祥。他正是其中“臥冰求鯉”的主人公,被後世稱為“孝聖”

大意是說,王祥的生母早逝,繼母和父親對他非打即罵,但他不以為意,反而更加孝敬父母。面對繼母的中傷、迫害,他仍能“篤孝至純”。

父母生病,王祥衣不解帶,日夜照顧,湯藥必親自嘗過後,再給父母服用。

天寒地凍,繼母想吃鮮魚,他脫衣臥於河冰之上,冰被暖化,孝感天地,從冰下躍出兩尾鯉魚。

王氏豪門六百年

經過民間演繹,故事有些誇張,但歷史上,王祥確實是因為孝行而受到地方政府的關注。州郡多次請他做官,他都拒絕了,直到繼母去世,他才在同父異母弟弟王覽的勸說下出仕為官。

此時,正好是魏文帝曹丕當政時期,用人政策一改其父曹操“唯才是舉”的做法,首推品行,再看才能。王祥以孝行聞名天下,自然受到朝廷器重,其後為官30餘年,步步高昇,位列三公。

西晉代魏之後,王祥仍為三公,並進封睢陵公

王祥臨終前,給子孫留下48字遺訓,此後成為琅琊王氏族人遵循的家訓。遺訓這樣說:

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過,德之至也;揚名顯親,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臨財莫過讓。此五者,立身之本。

簡單翻譯一下:

為人表裡如一,有始有終,信守諾言,不圓滑世故,這是誠信;

把榮譽和成績讓給他人,勇於擔當過失和責任,謙遜低調,任勞任怨,此為“推美引過”;

孝有大小,孝敬父母只是小孝,而提高修養,建立功業讓家族揚名、父母有光,才是大孝;

兄弟團結,家族和睦,此為悌;

面對利益懂得謙讓,生活保持清廉儉樸。

這五條,便是王祥所堅守的“立身之本”。臨死前,他希望他的子孫後代都能謹記敦行。

史書記載,琅琊王氏“子孫皆奉而行之”,王祥也因此成為琅琊王氏家風的奠定者。

大家可能感到奇怪,王祥的遺訓中,提到了信、德、孝、悌、讓,但唯獨沒有提到“忠”。

這裡面其實暗含了歷史的大背景。

東漢末年以來,改朝換代頻繁上演,成為當時政治生活的主線。兩漢時期不斷被提倡的忠君思想,逐漸被孝親觀念所取代。

你想啊,曹家、司馬家以及後來的劉家、蕭家等等,他們的江山都是透過所謂“禪讓”得來的,統治者最怕的就是臣下的“忠”,你們都忠君,忠於前朝,那我算什麼?他們想到了“忠君”背後的倫理困境,因此決定以“孝”來代替“忠”

在這種背景下,世家大族的家族觀念日漸加強,當“報國”“保家”發生衝突時,往往會選擇後者。

整個魏晉南北朝時代,不忠沒人去管它,但不孝則不被容於世族。

王祥因為孝名而受到重用,在改朝換代中屢次化險為夷,不斷升遷,位居極品,本身就是時代“孝大於忠”的受益者。他臨終前特別標榜的孝與悌,亦成為此後世族主要的社會價值標準。

一個朝代滅亡了,首當其衝是皇族。而善於應變的世族,則好好地迎接下一個朝代,下一個皇族。琅琊王氏能夠歷數百年、數個朝代而長盛不衰,正是這種社會風氣的得益者。

王氏豪門六百年

3

從王祥這一代起,琅琊王氏逐漸進入歷史長河中最燦爛的一段。

具體來說,琅琊王氏此後有三個支系人才輩出,影響兩晉南北朝300多年曆史:

一支起自王祥。

前面講了,他死時備極哀榮,政治地位與社會地位,當時很少人比得上。他有5個兒子,3個早亡,剩下兩個均官至太守,第三代、第四代也都是五品官。

東晉南遷後,王祥這一支留在洛陽,後來慢慢衰落。

一支起自王祥的同父異母弟王覽。

王覽以“悌”出名,保護哥哥王祥免受繼母迫害,後來做到三品官。他有6個兒子,其中三品官2人、六品官4人。

到第三代,出了王導、王敦、王曠等牛人,一下子把琅琊王氏推至家族顯赫的頂點。

第四代則有王羲之、王允之等人才。

整個琅琊王氏,王覽這一支,人才是最盛的。史書說“奕世多賢才,興於江左矣”,指的就是王覽的後人在東晉建功立業。

還有一支起自王祥、王覽的從祖兄弟(同一個曾祖父、不同祖父的兄弟)王雄。

王雄有2個兒子,一個做到梁州刺史,一個做到平北將軍。

第三代出了兩個牛人,一個是“竹林七賢”之一的王戎;另一個是王戎的堂弟、清談大師、玄學領袖王衍,曾統帥西晉十幾萬軍馬,後被石勒圍殲。總之,王雄這一支,在西晉末年的名聲,蓋過了王祥、王覽那兩支。

王氏豪門六百年

西晉王室衰微之際,琅琊王氏開始為自己的家族未雨綢繆。

當時,認定“中國已亂”的王衍,分別派弟弟王澄、族弟王敦,出鎮荊州和青州,說你們兩個在外,我留在洛陽,這樣家族就有“三窟”,可以確保無虞了。

與此同時,王覽的嫡長孫王導則舉族奉琅琊王司馬睿南下。這成為東晉王朝的起點。

至此,琅琊王氏四點兩面對朝廷政治所形成的牽制格局已經形成。

司馬睿移鎮建康(今南京)後,南方計程車族並未把這個向來沒啥名氣的西晉皇室成員放在眼裡。很長時間,都沒有一個士大夫來拜見他。

王導有意樹立司馬睿的權威,就和族兄王敦商定,在上巳節當天,讓司馬睿出遊,而他們兄弟倆跟在後面。

江南大族一看,琅琊王氏這樣的北方望族都對司馬睿這麼畢恭畢敬,於是紛紛下拜。

後來,王導又親自出面,說服紀、顧這兩個江南大族的人出來輔佐司馬睿。紀、顧帶頭後,示範效應就出來了,史書說此後“百姓歸心”

西晉滅亡後,317年,司馬睿在建康稱帝。北方世家大族迫於戰亂,紛紛南遷,但他們看到司馬睿後,都大失所望,認為此人不能成功立業。

當他們見到王導,並與他深入交流後,這才放下心來:“江左有輔佐霸業的管仲,我們可以不必擔憂了。”

史學大師陳寅恪稱王導為“民族功臣”,說他“籠絡江東士族,統一內部,結合南人、北人兩種實力,以抵抗外侮,民族得以獨立,文化得以延續”。

在東晉,王導輔政,王敦掌軍,朝中軍政要員,多為琅琊王氏家族出身。琅琊王氏迎來全盛時期,史稱“王與馬,共天下”

王氏豪門六百年

王導畫像

後來,王敦想為家族謀取更進一步,兩次起兵作亂。

史書關於王導的態度,多有爭議,有的說他默許族兄起兵,有的說他大義滅親。

儘管態度曖昧,但在具體行動上,王導在王敦起兵時,每天率領家族子弟20餘人到皇帝面前待罪。這樣,在王敦失敗身亡後,把這次負面事件對琅琊王氏的不利影響降到了最低點。

由於王敦的失敗,琅琊王氏從全盛時期進入守成階段

整個家族因為王導在關鍵時刻的立場,而得以保全,未受大的影響。尤其是王導這一支,除早卒的子孫外,基本都能做到有實權的三品官以上,衣冠蟬聯直到南朝落幕。

王氏豪門六百年

4

南朝大史學家沈約曾說,他研究了晉、宋、齊、梁四代的歷史,發現“未有爵位蟬聯、文才相繼如王氏之盛也”

可見,在當時,琅琊王氏長盛不衰已是公認的事實。這個家族的人不僅多高官,而且多才子

有人根據二十四史中的記載統計,從漢代到明清,琅琊王氏家族共培養出了王導、王摶等92位宰輔,王融、王羲之、王獻之等600餘位名士,任何一箇中古豪族都難以望其項背。

前面說了,王祥死前留下遺訓,提孝悌,不提忠君。自始至終,琅琊王氏族人都恪守了這條遺訓,在劇烈的改朝換代中不死忠一姓,這是這個家族綿延六七百年的主要秘訣之一。

雖然琅琊王氏的這種做法,後來被一些抽離了歷史情境的憤青罵為“只顧保全家世,不顧朝代更替”。但是,放眼整個帝制時代,所有起起落落也不過是王朝興替的週期率而已。

只要順應歷史發展,不為腐朽王朝、作惡君王盡愚忠,維護安定大局,儘可能減少戰亂,讓百姓少受亂離之苦,就是對歷史作出了貢獻。

東晉永和四年(348年),司馬昱、殷浩讓王羲之出仕,擔任護軍將軍,目的是想借助他的社會影響力打擊權臣桓溫。

王羲之上任了,但你知道他怎麼做的嗎?

他從東晉大局出發,優先考慮人民的利益,體恤老百姓疾苦,減少賦稅,開倉濟民。

這一立場和擔當,贏得了後人的共鳴。元代的趙孟頫評價說,王羲之“發粟賑饑,上疏爭議,悉不阿黨。凡所處分,輕重時宜,當為晉室第一流人品”。

王氏豪門六百年

王羲之畫像

不為一家一姓盡忠,而是堅守為國為民立場,這正是琅琊王氏家風的成功之處。

在亂世中,一個家族要維持興盛,需要特別留意一點。那就是王衍所說的,要讓家族如狡兔一般有“三窟”,無論是政治站隊,還是家族精英分佈,都不要把整個家族放在一個籃子裡。

覆巢之下無完卵,但如果這些卵本來就不在一個巢裡,就可以保留幾顆完卵下來。

王祥這一支留在洛陽,原本是琅琊王氏最顯赫的一支,但隨著北方沉淪,後來湮滅無聞。不過王覽這一支,後人渡江向南,遂成就了琅琊王氏最大的榮光。

後來,王敦起兵,王導待罪,截然不同的兩種家族態度,也為琅琊王氏確保了退路,分散了風險,不至於舉族押在造反上。

事實上,魏晉南北朝時代,一個政權的穩定,全賴幾個豪族與皇族之間的勢力均衡。一旦權勢的均衡被打亂,就會發生內亂。琅琊王氏的家族勢力如此強盛,有目共睹,常常招致皇族與其他家族的忌恨和制衡。

琅琊王氏的應對之策,就是在必要時,主動貶損過盛的家族勢力,從而使得各方勢力都能放心接納這樣一個謙遜、自制力極強的家族。

史載,齊武帝時期,王導的玄孫王僧虔被任命為開府儀同三司(南北朝時期一種高階官位)。王僧虔突然想到,他的侄子王儉已經擔任此職,“一門有二臺司,實可畏懼”。

於是,他趕緊以“君子所憂無德,不憂無寵”為由,堅決推辭,不讓自己的家族被別人看來很“畏懼”。

說起來,這種低調退讓的做派,也是當年王祥遺訓的內容。琅琊王氏歷經長年亂世而不倒,絕非僥倖。

琅琊王氏綿延不絕的奇蹟,在歷史上早就引起關注。

唐代史學家李延壽寫南朝歷史時,專門提到,琅琊王氏“簪纓不替”,是因為這個家族“無虧文雅之風”。

意思是,琅琊王氏累世公卿的地位,與其對家族子弟的文化教育是分不開的。

在當時人看來,琅琊王氏之所以稱得上“第一豪族”,絕對不是他們出了多少大官,而在於他們出了多少大師。

琅琊王氏首先是以文化世家,而不是以政治世家,得到社會的認同。

從琅琊王氏的始祖王吉開始,當時經學是正統,這個家族就以經學立世;後來,玄學成為顯學,王戎、王衍甚至王導,就都以玄學傳家。

此外,王氏子弟在佛學、文學、書法、繪畫等領域,均多有建樹。

王導當年南下之時,曾將鍾繇傳世的法帖《宣示表》夾在衣帶中帶到江南,後來傳給家族中書法最有出息的王羲之。

在兵禍連結、倉皇南遷的時候,大多數人對於金銀財寶尚且無暇顧及,而王導竟然專心於一紙法帖,這大概就是琅琊王氏不忘文化傳承的表現。

後來,深受王導影響的王羲之,成為中國的“書聖”;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同樣以書法聞名於世,與父親合稱“二王”

王氏豪門六百年

魏晉南北朝很多高門大族,因為子弟靠家蔭就能做官,生活太容易了,導致不出幾代,家族中就充斥著不學無術之徒。但琅琊王氏絕不允許不學無術的子弟存在,對子弟的教育,傾注了大量心血,且不時自我警醒。

王僧虔曾告誡子弟說,族中子弟過去靠門蔭,年紀很輕便得到了很好的官位和名聲,但失蔭之後,這些便都談不上了,因此應該自己去努力。

他還說,一個人是否受到尊敬,名聲是好是壞,是否留傳後世,關鍵不在於門第和仕宦,而在於是否有真才實學和值得人們尊敬的地方。

說到底,文化傳家才是琅琊王氏累世不衰、家風不墜最根本的依託。

一直到唐朝時,李唐皇族刻意打擊山東舊世族,並以科舉取士取代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琅琊王氏雖然衰落了,但仍未解體。

等到唐朝滅亡,所有世家大族均煙消雲散,琅琊王氏才連同著徹底失落。

算起來,這個家族在歷史長河中,興盛了六七百年,誕生了王祥、王導、王羲之、王獻之等一大批迄今受人敬仰的一線歷史名人,確實對得起“中古第一豪族”的盛名。

傳奇雖不再,但傳奇已刻進歷史。

分類: 文化
時間: 2021-10-11

相關文章

蘭州紅古:甘青交界處王保保後裔隱身六百年,“紅古”因他們而來

蘭州紅古:甘青交界處王保保後裔隱身六百年,“紅古”因他們而來
蘭州紅古:沈兒峪王保保大敗,隻身北逃, 他的長子率部屬家眷,將定居地命名為紅古城 這是傳奇人物!不論是在金庸小說中,還是<明史>中王保保都充滿了傳奇色彩.他的經歷讓白手起家,建立大明王朝的 ...

王氏三槐堂族譜世系圖

王氏三槐堂族譜世系圖
三槐堂,即三槐王氏的堂號,系琅琊王支脈,三槐王氏是當今王氏中最大的一支,聞名天下,枝繁葉茂,人才輩出,世代賢良,宋代大文豪蘇軾親為三槐堂纂寫堂銘使三槐堂名氣大震.三槐堂是王氏子孫繁衍最大的支派,在&l ...

家風悠遠|家訓見於細微
一座院落,歷經數百年滄桑卻古韻猶存:一個家族,代代聚族而居卻根繁葉茂,長盛不衰.位於山西省靈石縣靜升鎮的王家大院之靜升王氏家族,之所以能史歷經久,與其代代堅守著家族的家訓格言密不可分. "凡 ...

藝術視野中的毛澤東

藝術視野中的毛澤東
1956年,毛澤東和藝術家在一起. 對藝術的特殊理解 毛澤東並非藝術收藏家,卻算得上是一位不錯的藝術鑑賞家.他在藝術方面有一種特殊的理解.1956年4月,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明確提出:&quo ...

四帝聯手鬥魔祖,一帝一祖隕落,鴻鈞老祖誕生

四帝聯手鬥魔祖,一帝一祖隕落,鴻鈞老祖誕生
看過封神榜的讀者都知道,在第一回的時候提到過一個家喻戶曉的神仙,那就是開天闢地的盤古.相傳天地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宇宙還是一團元氣,人們把它叫做混沌宇宙.後來盤古拿起手中的法寶,開闢了混沌宇宙,然後才有 ...

絕世獨立大盂鼎,長篇銘文能抵一篇《尚書》?

絕世獨立大盂鼎,長篇銘文能抵一篇《尚書》?
蔣迪雯攝影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在整理大盂鼎出土及流傳的文獻資料那段時間裡,我想到的總是這幾句詩的意象. 今年上博舉辦的備受關注的受贈青銅鼎特展上, ...

中西方的神仙都住在天上,他們互相認識嗎?

中西方的神仙都住在天上,他們互相認識嗎?
上官賀拔 那是肯定不認識.因為他們處於不同的時空. 中國神仙天界 西方神話天界 無論是從<封神榜>來看,還是從<西遊記>中的神仙世界來看,當時三界的主宰者都是天庭道派系統的. ...

老道士在純陽觀上夜觀天象,掐指一算

老道士在純陽觀上夜觀天象,掐指一算
漱珠崗這地方很早就出了名,可以上溯至東漢時代--相傳這裡是楊孚的故居. 楊孚是一位有成就的博物學者和文學家.大約在章帝年間(76-88),他寫成了廣州歷史上第一部物產專著<南裔異物志>,這 ...

被低估的四位大神,隨便一人就能輕鬆打敗孫悟空,卻被猴子鬧天宮

被低估的四位大神,隨便一人就能輕鬆打敗孫悟空,卻被猴子鬧天宮
<西遊記>博大精深,裡面很多細節值得回味,受到86版西遊記的影響,使我們對小說中的人物有誤解,其實很多神仙都可以秒殺孫悟空,那麼他們是誰,有沒有證據呢?下面一鍋粥就來盤點下. ​ 太上老君 ...

萬年大妖都沒避過的劫難,為何幾百歲的悟空能輕易躲開?

萬年大妖都沒避過的劫難,為何幾百歲的悟空能輕易躲開?
(蝸牛看西遊第5813期) 文/蝸牛 凡人皆想成仙,成仙之後不必擔心柴米油鹽,更不需要犯愁何時壽命終結,但是,神仙還得面臨大劫,避過更上一個臺階,避不過灰飛煙滅. 如來曾言,玉帝自幼修持,苦歷過一千七 ...

一眼千年,知來路方知去路

一眼千年,知來路方知去路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靳東在<國家寶藏>第三季中飾演鄭和 百度圖片 承古人之創造,開時代之生面.歷史源於一代代人的書寫,既有故事,又有遺珍,更沉澱出文化.閃耀著智慧.歷史文化遺產不 ...

從漢晉時期東北亞地區民族遷徙談談古代民族大融合

從漢晉時期東北亞地區民族遷徙談談古代民族大融合
漢晉時期作為中國歷史上各民族群體形成發展的重要時期,民族之間的交流融合作為民族發展的主要途徑是透過民族遷徙的方式所進行,東北亞地區作為眾多民族群體活躍的地區,明顯地反映出各民族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相互交 ...

張正萍評《蘇格蘭史》丨威廉·羅伯遜的“溫和派”歷史觀
浙江大學歷史系 張正萍 <蘇格蘭史>,[英]威廉·羅伯遜著,孫一笑譯,浙江大學出版社2019年11月出版,525頁,138.00元 愛德華·吉本在"自傳"中寫道:&qu ...

誰排在了地府生死簿第一名?菩提祖師都比不過

誰排在了地府生死簿第一名?菩提祖師都比不過
(蝸牛看西遊第5862期) 文/蝸牛 地府藏有一本生死簿,生死簿上撰寫了三界中人的名字和壽命,所以,不論是神仙還是凡人對它都有敬畏之心,那麼,生死簿上排名第一的大神是誰呢? 可能有人認為,生死簿約束的 ...

山海經——畢方
[原文] 畢方章莪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青質而白喙,名曰畢方①,其鳴自叫也,見則其邑有訛火②. [註釋] ①畢方:傳說是樹木的精靈,形貌與鳥相似,青色羽毛,只長著一隻腳,不吃五穀.又傳說是 ...

玉帝的真實來歷超乎想象,渡劫1750次,他都經歷了什麼

玉帝的真實來歷超乎想象,渡劫1750次,他都經歷了什麼
這個故事 得從<西遊記>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聖 ,五行山下定心猿,孫悟空對戰如來開始講起. 如來對孫悟空冷笑道:"你那廝乃是個猴子成精,怎敢欺心,要奪玉皇上帝尊位,你可知道,他自 ...

二十首《將進酒》詩作,值得品讀

二十首《將進酒》詩作,值得品讀
<將進酒>,漢樂府<鐃歌>十八曲之一.宋代郭茂倩<樂府詩集·鼓吹曲辭·將進酒> 解題:"古詞曰:'將進酒,乘大白.'大略以飲酒放歌為言." 將進 ...

玉皇大帝是如何坐上皇位的,當玉帝之前他是幹什麼的?
大家都知道,玉皇大帝是我們民間認知中最高位的神仙,可以說他是神仙中的皇帝,統管各路神仙,實力非常強大.那麼這個玉皇大帝,究竟是如何坐上皇位的呢?當玉帝之前他又是幹什麼的? 事實上,世界中本來是沒有玉皇 ...

北京榜樣|徐海:《故宮日曆》裡藏著值得品的滋味
"編輯的職責,是幫人們從書中的一件件文物中,找到過去生活的歷史和痕跡,並對其加以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滿足人們的精神生活和文化需求." --徐海 "上班每天賺工資,還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