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讀莊周《養生主》看到這一句話:“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特別有感觸,於是就開啟電腦隨筆寫下了自己的心得,錯謬不妥之處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我是農村出來的,大家都知道“讀書無用論”在農村最有市場了,大家說得最多的就是你看哪家哪家的小孩讀了一肚子的書,聰明伶俐,然並卵現在一事無成窮困潦倒,跟沒讀書的娃一樣甚至還不如;哪家哪家出了個大老闆,小學或者初中都沒有畢業,現在生意做得很成功,手底下大學生研究生都給他打工。。。。。。結論就是讀書沒用,還不如讓小孩早點去打工給家裡省錢!
對於這個論點很多人都反駁過,我對這個論點也一直嗤之以鼻,但是這些論據是真實存在的,我也一直在思索產生這個悖謬的真正原因所在。今天我突然感覺自己參透了其中的奧秘,非常簡單,真的就應了《道德經》裡的那句話“大道至簡”!
為了把自認為的“悟道”說清楚,我先從“半個聖人”曾國藩說起:他很笨我們都清楚,連藏在他床底下的小偷都聽著背熟的文章他反覆讀了七八遍都還背不出來。結果比較戲劇化,小偷實在氣不過,決定東西也不偷了,爬出來指著小曾夫子的鼻子訓斥了一頓並把文章流利地背了一遍,然後揚長而去,只剩下我們的曾小夫子在風中凌亂!
與他的笨形成強烈反差的就是他的成就實在太輝煌,古代儒家士大夫畢生的最高追求“三立”,他幾乎都達到了!立功,他一介書生投筆從戎,創立聞名天下的湘軍,剿滅了太平天國,功高震主;立德,他在私德上幾乎完美;立言,他的《家書》可以傳世;他門生故吏遍佈天下,其中不乏李鴻章,左宗棠這種社稷棟樑之人,自己後代也是人才輩出,。。。。。
難道我想說的是人要成功就是要老生常談的做人要用笨辦法,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埋頭苦幹嗎?這個顯然是不對的,要是這個邏輯成立的話工地上那些每日辛勤工作的工人,每天3,4點就起來打掃衛生的環衛工人,網際網路大廠的996,007的社畜碼農們都會成為這個社會上最成功的人,這明顯是不對的。
難道我是在暗示曾夫子的笨是裝出來的,其實他智商特別高,就是個特別擅長扮豬吃老虎的心機BOY嗎?NONONO,曾夫子的笨絕對是真的,如果有人能穿越回去給他測測智商,分數肯定高不了。
那難道是曾國藩的情商特別高嗎?未必!我們看他在京城宦遊那幾年他的評價挺不錯的,不是因為他的情商高,而是因為他被肅順慧眼識珠罷了。不信你看他後來回鄉辦團練,跟湖南官場鬧到了水火不容,自己也幾乎被殺的地步就知道他的情商是什麼水平了。
那曾國藩成功的真正秘密在哪裡?他到底有什麼“不傳之秘”?我認為他成功的關鍵就在於“官知止而神欲行”上。
成功的人有不少是聰明絕頂的人,但更多的是資質平平的普通人。為什麼智商情商都不突出的人能夠成功,就是因為他們“夠笨”!
我們看很多大師給我們分析事情的時候都會講:“這事不好辦,難點有1,2,3。。。”“這個事情分析下來有這幾層意思,我們要突破這幾重障礙。。。”,諸如此類,事情剛出來聰明人都把問題分析出了一二三來,困難也分析得明明白白。這當然沒什麼問題,聰明人都這麼幹,但是我要說的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的關鍵就在於此。
為什麼這就是關鍵所在?記得宋代的青原行思大禪師說過這樣一段話:"老僧三十年前來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體歇處,依然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如果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事情一出來就能完全看透,高屋建瓴,解決起來如抽絲剝繭,行雲流水,大巧若拙。我相信在這個世界上這種高人有,但是絕對不多。中等智慧之人,我們俗稱的“聰明人”,看到事情出來了,也能分析個頭頭是道,但是分析來分析去終是不究竟,問題疑問一直在心裡掛著。這種人很難做到投入全部精力去做事,總想著用巧勁走捷徑,一來二去做了很多無用功,貽誤戰機,最終只能用阿Q精神勝利法來安慰自己:我早就知道這事很難,成敗早就在意料之中!
反而是那些有點笨的人,遇到困難了大概看了一下感覺自己能解決或者是困難壓頂不得不面對,然後就奮勇向前了,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官”已經“止”了,就是全身心地在做事情,心無旁騖,物來則應,偶爾“福至心靈”一下就有神來之筆,暈暈乎乎就成功了!
王陽明一直呼籲“知行合一”,“心上磨,事上煉”,佛家也講“因上努力,果上隨緣”,我們很多時候就是想得太多了,實際的行動卻太少。腦子裡想象的困難比天還大,自己先把自己嚇倒了,兵馬未動氣勢先矮了三分。我們想要成功就必須時刻提醒自己要“官知止”,看準了目標看準了方向就要積極地去付諸行動,不要去怕麻煩有問題就解決問題,要有“結硬寨,打呆仗”的覺悟。我相信只要以誠立心,投入了全部精力“官知止”了,“神”肯定就會“行”的,到時候成功肯定是簡單得出乎意料!就算沒有成功,我們也能很坦然地接受最終的結局,“因上努力,果上隨緣”!
與君共勉!
2021.10.12於隔離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