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微微煦風已帶幾分陽光灼熱。華堂,這個古樸而幽靜的山村中,一群身穿漢服的少兒,正在揮毫潑墨,比賽書法。這些神態儼然的小書家,或凝神運筆,或瀟灑揮毫。奔放流暢的行草、樸拙典雅的篆隸,各種書體各呈風采,而內容只有一類:羲之家訓,優秀家風。
被譽為“書聖”的王羲之,其精神世界的思路演繹,蘊含了民族的整體感。他將修身養性視為名門望族丕振家聲的必行之舉,也上升到國治家治的高度。恰如他的書道,既講究個性表達,也講究整體佈局。
王羲之出自著名世家望族琅琊王氏,代代有傳家規家訓。王羲之本人及其子孫也多有課教子孫、立身治業的治家理念,以言傳身教的方式世代相傳。
清乾隆年間重修《金庭王氏族譜》時,時任嵊縣教諭周諮詢把口耳相傳的王氏家訓寫入《金庭王氏族譜》序文之中,內容為:“上治下治,敬宗睦族;執事有恪,厥功為懋。”當地王氏後人根據居舍門額、迴廊題字和治家格言,又加了“敦厚退讓,積善餘慶”8個字。這24字從治國的高度、國與家的關係開篇,最後落實到如何“做人”,要求子孫以“和”“孝”“規” “學”“義”為核心理念來為人處世,可謂環環相扣,具體而微。
他在家訓裡強調,王氏後裔所遵奉的“孝敬和睦、遵守規矩、盡職不傲、敦厚退讓、與人為善”這一類道德要求,須是“上治下治”的,也就是說,在上者要以身作則,全國的百姓也須模範遵守,講究的是“匹夫有責”“人盡其力”。
換言之,每一個人都必須模範遵守。王羲之向我們提出了一個人人都必須回答的嚴峻課題,也向我們指明瞭一條“從我做起”的現實路徑。
除24字家訓外,《金庭王氏族譜》“凡例”一節還載有26條族規,條目細緻嚴密,劃出當為與不可為之事。例如不準在宗祠等公共空間堆放稻麥雜物,違者重責重罰;對“嘉言善行”“從實登載”,旨在“彰先德示後人”,盡顯揚善抑惡之族風。
根深才能葉茂,源遠才能流長。王氏家訓,澤被後世,恩蔭千年,小至家、大至國,都是一筆不可多得的精神財富。
【來源:張掖市史志辦_家譜族牒】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