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槐堂,即三槐王氏的堂號,系琅琊王支脈,三槐王氏是當今王氏中最大的一支,聞名天下,枝繁葉茂,人才輩出,世代賢良,宋代大文豪蘇軾親為三槐堂纂寫堂銘使三槐堂名氣大震。三槐堂是王氏子孫繁衍最大的支派,在《中國家譜綜合目錄》的王氏家譜目錄中,冠以“三槐堂”堂號的家譜目錄,佔有堂號的王氏家譜總數的40%左右。2011年11月29日開封三槐文化研討會在河南大學舉行,通過了《三槐堂復建方案》。
秦漢時期:王翦、王賁,王離,爺孫三代皆為大將軍,離公長子王元的曾孫王吉,字子陽,官至博士諫大夫,王吉之子王駿為御史大夫,王吉之孫王崇官至大司空,封扶平侯。王吉祖孫三代皆以賢稱著於史。又王崇之子王遵,光武帝嘉其忠義,拜太中大夫,封向義侯。其後王遵之子王音,為大將軍掾,生四子:曰王誼、曰王浚、曰王典、曰王融。王音之子王融,融公官至南康尹。王融生有二子,長子叫王祥;次子叫王覽。兄弟二人雖同父異母,然皆是大孝子。臥冰求鯉是關於王祥的故事。王覽——王裁——王導——王洽——王珣——王曇首——王僧綽——王儉——王騫——王規——王褒——王鼐——王弘直——王方慶——王皦——王寵——王仲連——王紹——王璵——王及——王(金旁加歲)——王博——王言——王徹——王祐——王旦——王素——素生九子,人丁興旺,遍佈四方。
隋唐時期
隋琅琊王氏家族依然不衰,琅琊王氏在唐朝有宰相四人,分別為:王方慶、王睿、王與、王摶,等人!到南北朝至兩宋:兵部侍郎王佑,宰相王旦,工部尚書王素,再到元代監察御史王約,明代首輔王錫鏊,清代名臣王傑等等!人才輩出,世代忠良。
下圖:《太原王氏》書中的世表:
褒公西入咸陽,傳四世至綝公(王琳為琅邪王氏王導的11代孫,三槐堂支脈是琅邪王氏後裔),綝有十子,第三子曒公為潞州刺史,曒公八傳至言公,為唐滑州黎陽令,言公生徹,為後唐進士,官至左拾遺,徹公生祐,是為三槐王氏始祖。另據《宋代老譜》記載:三槐堂始祖祐公是王羲之第二十世孫。
開封東郊大邊村王旦墓
祐公少篤志詞學,性倜儻,有俊氣。後晉天福年中,以書見桑維翰,維翰稱其藻麗,由是名聞京師。鄴帥杜重威闢為觀察支使。至後周,仕為魏縣、南樂二縣縣令。宋太祖即位,擢拜監察御史,後加集賢院修撰,轉戶部員外郎。至宋太宗時,知河中、開封二府,以病請告,拜為兵部侍郎。祐公生逢五代戰亂,歷事後晉、後周和宋朝,皆以文武忠孝而顯名。祐公宦居於汴梁城東時,築室於仁和門外,嘗手值三槐於庭院中,言稱其子孫必有為三公者。後來王佑裔孫因之而稱為“三槐王氏”。
下圖:三槐堂王氏一世表
下圖:三槐堂王氏表:二,表三
下圖:三槐堂王氏表:四三槐堂王氏表四
下圖:三槐堂王氏表五
下圖:三槐堂王氏表六
下圖:三槐堂王氏表七
下圖:太原琅琊世三槐堂王氏太邑族譜: 九世祖介眉公 魯安公同心續譜乃功末竟而俱辭世 功德無量,利在千秋,後人要銘記於心。
太原瑯琊世後裔太邑族譜
下圖:太原琅琊世三槐堂後裔遷太邑族譜,常尊公與兄敏行公共自山西洪洞與明初遷至太邑,常尊公定居清集南張杜邨,卒後建塋閆天照後遷塋至新店鋪邨西,常尊公生三子:長曰仁居住新店鋪,次曰義居住方城,三曰禮居住王灣邨。十九世孫王保太譜序。
下圖:族譜再續有感:族譜創續多艱辛,紹先啟後有來人,宵衣旰食孚眾望,纂成昭穆明古今,殷盼祖輩皆互勉,吾日三省自修身,盡為利國益民事,敢望千秋青史存。 第十八世孫 勇智拜筆,
後記:一個人不能渾渾噩噩的活在世上,不能碌碌無為的活在世上,更不能孤單飄零的活在世上!所以要尋找你的立世之根,自古以來凡是成大事者無不尊祖敬宗,謙卑篤學,勤勤懇懇,永不懈怠,方能有所成就,認祖歸宗,祭拜先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古迄今:每一個大成者都並非偶然的,祖上的陰德和自己的造化再加之刻苦努力才能做成一番事業!
如今:物慾橫流,禮崩樂壞,互欺互害,真假不分,善惡不分,將是民族大難也!吾至天命之年方見祖譜?心潮澎湃!沐手敬拜!吾族與華夏民族渾然一體,密不可分。風雲多變,無數戰亂,祖先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屈辱和苦難,豐功與輝煌!似乎離我們很遙遠或無什麼關聯?其實不然!人之靈魂,永世不滅,祖上陰德可潤澤數代後世,每一個人的先祖和前世都與自己息息相關,人從出生那一刻起就註定了未來!現在叫“天賦”,其實這和基因有關:西瓜轉化一萬年還是西瓜,芝麻轉化一萬年還是芝麻,後天之努力雖無法改變基因但會改變命運!所以每個人都必須認祖歸宗,祭拜祖先,銘記前人功與過,方知當下咋做人。必須積德行善,潔身自愛,愛人如己,施不求報,即使大難臨頭也會化險為夷,因為當你修行到一定的程度時祖先的“善靈”和自己的元神就會時刻呵護你左右。
先人的忠孝,仁義,大愛,豁達,使吾望洋興嘆!五體投地!翦公三代忠烈。吉公官至博士諫大夫,子王駿御史大夫,孫王崇官至大司馬,三代賢明,世人頌傳,吉公卸任後清貧如洗,無任何家產,史稱三賢。祥公臥冰求鯉,至孝動天,後位居三公,晚年福壽。覽公孝悌,千古留名。祐公寧舍相位也要用全家百口人性命擔保受冤的節度使符彥卿全家人,這是何等的“大義”?翦公,賁公,平定了秦滅六國中的五國,功居身退,這叫“大智”,離公戰敗被俘,殺身成仁這是“盡忠”,寇準嫉妒旦公並又進讒言,旦公不但不忌恨反而又暗地裡舉薦寇準?這叫“大仁”,旦公病重,命家人把皇上送的五千兩白銀如數退還用於濟民,並咐囑家人說:“我們家世清白,莫忘往日槐庭陰德,今後大家當應當持守勤儉樸素的美德,共同保持我們家的門楣”,這叫“清廉”。素公任兵部員外郎時受命西征,平亂吃緊時遇到災民當即上呈皇上賑災?結果救人十萬,後百姓擁護,所向披靡!凱旋而歸!晉為工部尚書。元初時京畿大災,餓殍無數,約公時任監察御史,不顧一切數次上書請求賑災,結果救人五十萬,當地人感恩載德建有約公廟以示紀念。
旦公後人:明代首輔:王錫爵,官至一品,廉潔奉公,一身正氣!救人無數。王陽明(王守仁)偉大的哲學家,軍事家,一流的政治家,心學集大成者,對後人以及日本,韓國,東南影響很大。明萬曆進士王德完,後任御史,兵科給事中,一身正氣,直言敢諫被後人傳頌。明將:鳴鶴公,官至廣西總兵,驃騎將軍,抗倭主將,嘆道:“興旺之道,昭昭史冊,問其本原,在於元氣,元氣之盛衰在於斯民”,他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終在萬曆27年編成了體系龐大的兵書《登壇必究》。清代王傑是乾隆時狀元,生性剛直,清正廉潔,在上書房任總師傅,教皇子顒琰讀書時嚴加管教,並罰站罰跪,一次皇子被罰跪時正遇上乾隆,乾隆即令站起,並說:“你教他是天子,不教他亦是天子!”,傑公當仁不讓回應道:“教者是堯舜,不教者是桀紂!為師之道乎!”,傑公一身正氣!不媚權貴,一時傳為美談!
因宗族人才濟濟,肯定掛一漏萬,很多名人軼事都無法一 一表述。總之:尊祖敬宗,祭拜先賢,繼承祖先的優良傳統,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承傳的不僅是祖上的血脈,是精神和靈魂!是忠,孝,仁,義,和大愛的魂魄!琅琊王氏開基於兩漢時期的琅琊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鼎盛於魏晉時期,史稱“王與馬,共天下”。南朝以後走向衰弱。《二十四史》中記載,從東漢至明清1700多年間,琅琊王氏共培養出了以王吉、王導、王羲之、王元姬等人為代表的35個宰相、36個皇后和36個駙馬和186位文人名仕。琅琊王氏作為漢唐時期名門望族,肇端於西漢,發展於曹魏西晉,鼎盛於東晉,延續至唐末五代,到北宋時期琅琊王后裔三槐堂王氏又開始興旺,一直到元,明,清,長盛不衰,名人輩出,世代忠良,在政治舞臺及書法方面湧現出一大批傑出人才,被後人榮稱為:將相之家,書法名門。
在新時代的大潮下三槐王氏更應該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為振興吾華夏民族盡心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