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作者 | 醒來
本篇編輯 | 董小姐
當值編輯 | 識無邊
▼
今日導讀
今天帶給大家的分享,來自一位因為女兒的成長和青春期問題走進鬱金香家長學校的媽媽,她記錄了自己在學習過程當中的階段性感悟。事實上,在將近7個月的學習時光中,她已經寫下了近20萬字的筆記,一步步記錄了自己的成長和變化。
她領悟最深的地方,就是她驚喜地發現,當她變得很少去關注孩子怎麼樣,更多地關注自己、成長自己,孩子反而越來越獨立了。
在文章中,你可以看到這位媽媽一點點剖析自己和父母的關係、和丈夫的關係、和女兒的關係,同時付諸於行動,她尊重自己的感受,相信自己的感受,勇於做真實的自己,最終發現,原來自己,才是解決這一切問題的答案。
9月9日晚,迪婭老師組織了班級第六次共修。我非常喜歡這樣的方式,它讓我又一次提升了自己。
迪婭老師說,我們只有接納自己,才能接納孩子,孩子就和我們小時候是一樣的。孩子出現狀況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我們都是承擔家族使命的人,要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這對我們來說這是一種考驗、一種挑戰,我們接受了,我們堅持住了,我們成長了,一切都不是事。
迪婭老師還告訴我們,在關係中,語言先到還是心念先到?你對孩子真的接納、尊重和愛了嗎?心念抵達的地方,才是真正改變的地方。在鬱金香家長學校學習了近7個月的時間,中間有起伏,有反轉;有迷茫,有領悟。
更多地關注我自己,孩子變得獨立了
我領悟最深的地方,就是我變得很少去關注孩子怎麼樣,我更多的關注我自己,成長我自己。我驚喜的發現,孩子越來越獨立了。她自己做微商,自己一個人出門去辦事,自己去拿快遞,自己洗衣服,自己的房間自己收拾等等。外界打來的電話也不再要我去幫她溝通了。孩子跟我說,她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你就是答案》一書中有一個章節叫“做一顆永遠成長的蘋果樹”。這個章節裡面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在生命中你早晚會發現一點,我們一開始是為了讓別人滿意的,尤其一開始就是想讓父母跟養育者滿意的,但最終,我們發現,生命中最重要的是自己滿意。
所以我一直鼓勵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做讓自己舒服的事情,做讓自己滿意的事情。即便這件事情做錯了也沒關係,我們生下來就是犯錯的,我們學著從錯誤中積累經驗。
前幾天,女兒想在網上買一隻狐狸,跟我和爸爸說了,我和爸爸都不同意,也分別闡述了我們的理由。家裡已經有了兩隻狗,再養只狐狸就容不下。但她沒有妥協,而是用自己的方式來說服我和爸爸。她說她非常喜歡這隻狐狸,即便爸爸媽媽反對,她也決定養這隻狐狸,她願意承擔養這隻狐狸所帶來的所有後果。最終她勝利了。
狐狸回來的那天,她一個人乘車去客運站接它,又把它送到寵物店洗澡、剪指甲,再抱回來。我和爸爸按照約定完全放手,吃喝拉撒全不管。她觀察了幾天後,跟我說,媽媽,這隻狐狸我先養幾個月,萬一我馴服不了它,我就把它捐到動物園去,也算對社會作貢獻了。我及時的肯定了她的想法,我說你考慮得非常周全。既滿足了自己的願望,又給自己和小狐狸留了退路,這是三贏啊。
武志紅老師說,每個人的心都有三層結構,最外面一層是保護層,中間是傷痛,最裡面一層是真我。對照我自己,我現在已經打開了那個保護層,一點一點地看到了我的傷痛,已經慢慢的接近真我的狀態,因而我的內心是充滿喜悅的。
我找到了自己焦慮、恐懼、自卑這些情緒的來源,他們是我的原生家庭帶給我的,它們根植於我的內心,慢慢變成了我的信念。我不再回避,不再害怕,我開始直面它,穿越它,找回了自己,找回了自信。
對父母關係的思考
當我分享的時候,我著重講了關係。首先是我與父母的關係。以前的父親在我心中是完美的、理想的,他沒有任何的不好,沒有任何的缺點。而我心中的母親是不夠好的,我總嫌母親嘮叨,話多,一天到晚跟我講道理,所以我特別不肯接納母親。還因為嬰幼兒時期母愛的缺失,導致我跟母親很難建立連線。
透過覺察,我知道父親是有缺點的,父親對我們的控制慾特別強,父親的性格非常急躁,父親總是批評指責我,很少肯定表揚我。而我從來不覺得父親有什麼錯,他總是對的。導致我形成了一種討好型人格,總是努力表現,渴望得到外界對我的肯定讚美認同。
同時,父親希望他的妻子和孩子都是優秀的,都是人尖子。而母親這麼多年忍辱負重,委曲求全,總想做一個進得廚房、出得廳堂的好女人。她美麗、孝順、善良、聰惠、勤勞,有文化,識大體,但父親總是不滿意。我看到了母親的委屈,看到了母親的不容易,也看到了母親的抗爭,我深深的理解並認同了母親。同時我也不再去怨恨父親,我知道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他有他的侷限性,但並不影響我依然愛他。
我以前聽到關於母親的歌曲時,我是沒什麼感覺的,雖然內心有那麼一種對母愛的渴望。但是現在我只要聽到關於母親的歌,我很快淚流滿面,腦海裡出現母親慈祥的面容,我知道我已經開啟了跟母親的連線。我愛她,她也愛我。現在父親和母親這個天平的兩頭,在我的心中已經是平衡的,不像以前一頭重一頭輕。老師說我長大了,我真覺得我是長大了,成熟了。為自己的這份覺醒由衷的高興。
對夫妻關係的思考
再來說說我跟丈夫的關係。其實也是複製了我父母相處的這種模式,男強女弱。我把對父親的理想期待投射在了丈夫的身上,是為了滿足我童年時未滿足的期待,導致我對他有太多的失望、怨恨,甚至是嫌棄。
因為我沒有經歷過青春叛逆期,這段時間我跟老公相處時突然爆發了叛逆期。過後,我跟老公好好進行了溝通,告訴他我現在處在“叛逆期”,這個叛逆期其實不是針對他的,而是投射出對父親的一種叛逆,請他理解我,等我把這個叛逆期過了,我會又得到一次成長。
確實如此,很多時候,我把丈夫當成了父親。我希望他疼我愛我,滿足我所有的需要,但他做不到。他的控制慾特別強,一言堂,他總是指責我,似乎他永遠是對的,我永遠是錯的,他是霸凌者,我是受害者,我非常怕他。我的這種害怕,其實也是童年時期父親帶給我的創傷。所以現在我要好好療愈我的這些創傷經歷。我不再害怕丈夫(父親)了,我開始叛逆了,我成長了。
在我的內心,還有一種吃虧的想法,覺得自己這麼優秀,嫁給老公很吃虧,因而產生了怨恨,這點跟母親很像。這說明我對老公有了過高的期待,有了很多的依賴心理,這種期待和依賴導致了夫妻關係的不平等。
透過學習,我找準了自己的身份定位,我只是丈夫的妻子,而不是其他的什麼身份。我尊重他,包容他,發自內心地愛他。我改變不了他,但我可以影響他。在婚姻裡,我要以妻子的身份全力以赴做事情,而不是站在受害者的角色裡控訴他。我懂得了婚姻不是佔便宜,而要降低期待,接納他的侷限性,提升自己的境界和格局,學會在婚姻裡“吃虧是福”,獨處不孤獨,共處不厭倦,盡力跳好婚姻這支雙人舞。
對親子關係的思考
第三個關係就是親子關係。過去女兒一直認為我很強勢,我不愛她,我總是跟她講道理,像個領導。透過這幾個月的學習,透過慢慢的覺察,我知道了,問題出在我與母親的連線上。
我不接納母親,女兒也不會接納我。當我開始跟母親和解,接納母親,從心底愛上母親的那一刻起,我和女兒的關係就發生了質的改變。當女兒感受到了來自母親深深的愛和接納時,女兒開始有了安全感,有了自信,有了向外界連結的動力。她可以一個人在家不害怕了,她可以一個人出去辦事了,她也開始嘗試獨立思考了。這是多麼令人欣喜的畫面。
昨天晚上我突然回家來,女兒很驚訝地說,媽媽你怎麼回來了呀?我以為你晚上不回來呀。我笑著跟女兒說,你是做好了跟媽媽分離的準備了嗎?女兒也很開心地回答,我一直在做準備呀。我跟女兒說,媽媽真的很欣慰,我的女兒長大了。
在這裡,我想引用電視劇《理想之城》中蘇筱與爸爸的一段對話送給自己。蘇筱問爸爸:“如果有一天我很成功,但變成了你討厭的樣子,那還能叫成功嗎?”蘇筱爸爸說:“不論你變成什麼樣子,爸爸都不會討厭你的,你都是爸爸最愛的女兒。對爸爸來說最重要的,不是你有沒有成功,而是你是不是快樂。”
前段時間我跑得太快了,女兒跟不上節奏,導致她很有壓力。現在我願意慢下腳步來等一等。因為我的目的只有一個,只要女兒快樂。
所有關係的建立最終都是跟自己關係的連線,也就是內在父母和內在小孩的關係。所以,我要慢慢療愈我內在父母和內在小孩的關係。尊重自己的感受,相信自己的感受,從而愛上自己。
我,就是一切的答案
迪婭老師還教了我們溝通中的語言技巧,她說,語言是我們思維的外顯,是信念價值觀的直接反應。孩子的症狀是大腦神經傳遞分泌物質發生的變化。如:長期負性思維會造成認知扭曲,而正面語言可以慢慢矯正我們的信念,積累到一定的時候,我們就會找到自己的藥,走出來。要時時清理身、心、靈。
當我們的眼睛盯著問題的時候,總是問“為什麼?為什麼?”的時候,就掉下去了。如果換成“如何做、如何做”的時候,就會去想辦法。前段時間,我確實總在問自己,為什麼我會焦慮?為什麼我會恐懼?為什麼我會怕老公?那段日子我真的很糾結很難受。當我轉換了方式,告訴自己我要如何去做的時候,我就找到了答案。
老師最後說,我們不抗拒、去接受,把生活中負性語言改成正面的語言時,我們可以接受事實。把沒有什麼改成有什麼,生活狀態就不一樣了。
在一階段學習的時候,我想改變的心是非常迫切的,當時也收到了一些效果。伊蓮老師、寶豔老師、May老師和易彤老師針對我這個老大難給予了無微不至的幫助,尤其是伊蓮老師,非常耐心地給我指導和鼓勵。
進入了二階段之後,迪婭老師又讓我的認知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她的博學善思、精準指導使我學到了很多知識。還有率真的涵香老師以及我的男神鏡面老師,他們自始至終的陪伴、指導給了我很多力量。你們的大愛讓我受益終生。
現在,我每天堅持學習,堅持觀呼吸,堅持“三不”,堅持打卡,也堅持上能量早課和晚課,堅持做筆記。我已經寫了近20萬字的筆記,記錄了我的成長,也記錄了我對鬱金香家長學校的感恩之情。
最後,我把武志紅老師在書中說的一段話送給大家,跟大家一起共勉。
“很多人之所以不能很好的堅持,不能持續的努力,是因為太追求即時的積極反饋。即,太期待自己努力已收到效果的證明,譬如,我努力了,成績就一定得提高,否則就會體驗到挫敗感。準確來說,這是與自戀磋商:如果我努力了,卻沒有收到效果,甚至暫時還有了相反效果,這就證明我沒想象的那麼好。相反假若我沒有努力,那我就可以留著這樣一份自我安慰,你看我之所以還沒那麼出色,是因為我還沒有努力過呢,如果我努力了,哼哼,你們誰都不如我。很多自以為聰明的人,會抱著這種表面偷懶實則自我欺騙的想法,所以玩聰明的策略的人比比皆是,而能持之以恆的努力,什麼時候都是一個好品質。”
生命的本質是能更好的成為自己,而不是成為更好的自己,因為真實的自己,就是最好的自己。
願我們,都能活出獨一無二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