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之下,父母選擇繼續沿著之前的應試慣性焦慮地走下去,還是選擇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遠離焦慮,努力使自己和孩子迴歸正道?
“雙減”之下,真正的“拼爹”是怎樣的?
“雙減”之下,父母沒有高學歷,沒有足夠顯赫的社會地位,沒有足夠多的金錢,必然“完敗”嗎?
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回答以上的這些問題,讓更多的父母重獲自信,明白教育的本質,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收穫和諧的家庭生活。
無論什麼時候學習和改變都不晚,只要你願意並堅持。
在玩具日新月異的時代,陀螺似乎已經是一件“過氣”的玩具,比起那些電動玩具和智慧玩具,它既不新奇,也不刺激,很可能玩一次就膩了,根本不值得去買。但我們嘗試著買了一回,居然就玩得一發不可收拾。
記得兒子三歲的時候,爸爸買了幾個五顏六色的小陀螺給他玩。
這些小玩具全面顛覆了我對陀螺的原有認知:它們不僅顏色鮮豔,而且還被做成了各種水果、蔬菜的形狀,令人愛不釋手。
一個陀螺,一個歡樂的世界。
兒子好喜歡這些精緻小巧的漂亮陀螺,很快就掌握了抽陀螺的技巧,看著這些可愛的“小精靈”在地板上飛速旋轉,簡直就是一種享受。
見兒子玩得如此開心,我們也立刻加入了。
我們時而和兒子一起玩,時而和他比賽,看誰的的陀螺旋轉時間更長,屋子裡充滿了歡樂的笑聲。
兒子的玩具很多,有絨毛玩具,飛機模型,各種電動玩具等等。飛機模型一會兒被他玩壞了,電動玩具更是不經玩,往往半天就被玩壞或者玩膩。
這些曾經的“最愛”都已經被兒子扔在了客廳的角落裡,堆滿了灰塵。唯獨這個便宜不起眼的小陀螺,成了兒子玩得時間最長的玩具。
見兒子這麼喜歡玩陀螺,爸爸開始不斷買各種各樣的陀螺。
原來陀螺不僅有小巧玲瓏的,也有笨重粗放的,最重的陀螺居然有幾十斤,必須用一根很粗的繩子抽。我們是初玩者,太大的陀螺肯定抽不動,所以買了兩個比較輕的,分別重4斤和8斤。
這麼大的陀螺自然不能在家裡抽,於是我們就帶著兒子去廣場上抽。
當爸爸舉起又長又粗的繩子,抽打那兩個大陀螺時,陀螺發出了“嗡嗡”的響聲,吸引了很多人過來觀看。其中有個河南的老爺爺是抽陀螺高手,他接過陀螺繩子,抽了很長時間,直喊“過癮”。
他告訴我們,抽陀螺是他家鄉的傳統活動,一大清早就會有很多人到廣場上抽各種各樣的陀螺,有些陀螺還重達50多斤,沒有很高的技術水平是無法抽動的。
兒子津津有味地聽著老爺爺繪聲繪色的描述,充滿了好奇和激動,這些“好玩神奇”的事都是平時聞所未聞的。從此,兒子特別喜歡走出家門,去廣場上玩,因為那裡有太多從未見過的好玩事物。
陀螺帶他進入了一個歡樂的世界。
一個陀螺,一個科學的世界。
玩了近一個月陀螺後,兒子開始思考了:陀螺為什麼能在地板上轉很長時間?
於是,我們就給他講解重力和離心力的概念,讓他對這些物理常識有一個初步的認知。
為了能讓兒子對科學有進一步的瞭解,我們給他訂購了《小牛頓》科學月刊,特地刻錄了《斗轉星移》的一系列光碟(當時還沒有智慧手機),瞭解關於宇宙的基本常識。
兒子透過觀看光碟和閱讀刊物,對各種物理實驗和天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了能讓他對天文學有感性的認識,我們經常帶他去佘山的天文博物館參觀,帶他去聽天文學家的講座。
兒子對科學的興趣始終濃厚,《小牛頓》雜誌一直伴隨他度過整個小學時光,他不僅認真閱讀每一期,而且還會按照書上的實驗說明做各種有趣的實驗。
我會陪他去超市、藥房買各種實驗用品,然後在家裡一遍又一遍做,直到成功為止。雖然很辛苦,但實驗成功後的快樂是無窮的。
後來,《小牛頓》已經不能滿足兒子的求知慾,他開始閱讀霍金的《時間簡史》、《大設計》、《果殼裡的宇宙》等科學專業書。每閱讀完一個章節,他都會不厭其煩地給我講解各種理論,直到我能聽明白為止。
我每次都裝作很無知的樣子,認真聽兒子講課,然後“恍然大悟”,所以兒子很享受給我講課的過程。真得感謝那些小小的陀螺,是它們帶兒子進入了一個神奇的科學世界。
現代孩子的生活越來越富足,玩具也越來越高階,但他們真的喜歡這些玩具嗎?
陀螺作為一種古老的傳統玩具,聚集了太多的科學智慧,在孩子眼裡依然是那麼的有趣和神奇,依然充滿了魅力。也許孩子最喜歡的是那些需要自己動手,能引發他思考的玩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