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第三五九旅在南泥灣開展大生產運動。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徵程
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要堅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廣大黨員、幹部,用以滋養初心、淬鍊靈魂,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詢黨性的差距、校準前進的方向。
——習近平
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延安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克服千難萬苦、創造輝煌的過程中培育和形成的。抗大精神、白求恩精神、南泥灣精神、整風精神、張思德精神、延安縣同志們的精神、勞模精神等是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態。不管是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抑或是新時代,延安精神不斷體現出一種穿越時空的恆久價值。
延安精神形成的歷史背景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中央紅軍歷經二萬五千里長徵落腳陝北吳起鎮,開啟了中國共產黨的延安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積極努力爭取下,西安事變得以和平解決,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始形成,陝北成為了紅軍長征的落腳點和紅軍改編八路軍開赴抗日前線的出發點,抗日戰爭的烽火熔鑄了延安精神。
作為中共中央所在地,八路軍、新四軍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裝的總後方,全國各抗日根據地和全國人民革命鬥爭的政治指導中心,延安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而且農業生產條件很差、災荒頻仍,中國共產黨人自力更生戰勝生存危機成就了延安精神。
延安時期,為了清除王明“左”傾和右傾教條主義的影響,搞清歷史上的是非問題和路線問題,在全黨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中共中央透過整風在全黨範圍內進行了一場普遍、深入的馬克思主義教育運動,淨化黨魂培育了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的主要內涵
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靈魂。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吸取“一次革命論”和“二次革命論”失敗的教訓,在中國革命的前途上明確“要走歷史必由之路”。1937年5月,毛澤東在《為爭取千百萬群眾進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鬥爭》中指出:“兩篇文章,上篇與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堅決地領導民主革命,是爭取社會主義勝利的條件。”1938年5月,毛澤東在抗大第3期第二大隊作關於共產黨對三民主義的態度問題的講話中進一步明確自己的觀點:三民主義是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必經之路”。延安時期的歷史證明,“走歷史必由之路”就是從黨的最低綱領到最高綱領,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遵循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尤其是中國社會的特殊規律。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延安時期,在反思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戰爭兩次勝利與兩次失敗之後,中國共產黨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是“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在1938年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旗幟鮮明地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時代命題。1939年10月,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毛澤東又更加準確地提出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的論斷。為從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束縛中解放出來,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結合起來,中國共產黨賦予了“實事求是”全新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內涵,開展了全黨範圍的馬克思主義、中共黨史學習運動,形成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政治生態。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延安精神的核心。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始終“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一面”這一根本立場上,把全黨思想和實踐統一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上來。為了不是“半心半意”“三心二意”為人民服務,而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堅持“一切空話都是無用的,必須給人民以看得見的物質福利”,堅持“我們的第一個方面的工作並不是向人民要東西,而是給人民以東西”,堅持時時刻刻關心群眾、愛護群眾,群眾利益無小事。
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是延安精神的基本特徵。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路線指引下,進一步堅定了“中國人的事情自己幹”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1940年至1941年,陝甘寧邊區發生空前的財政危機,在面對“要麼餓死,要麼解散,要麼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艱難困苦時,中國共產黨人選擇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八路軍三五九旅成為了大生產運動中的一面旗幟,並培育形成了偉大的南泥灣精神。此外,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毛澤東堅信:“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面對“聯俄問題”,毛澤東指出:“中國人的事要自己幹,相信自己。”中國共產黨人彰顯了民族自信,開創了一條全新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
延安精神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程序的催化劑,中國共產黨人將“香的”“活的”馬克思主義,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寫入黨章。延安精神成為黨的群眾路線成熟的助推器,中國共產黨人堅持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密切聯絡群眾,傾聽群眾意見,尊重群眾創造,真正實現了“只見公僕不見官”的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延安精神成為中國共產黨優良作風形成的營養劑,形成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密切聯絡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三大優良作風。
延安精神的當代價值
新時代,延安精神一如既往地發揮著巨大作用。
延安精神,為實現中國夢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是要有一點精氣神的。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華民族在革命鬥爭實踐中形成的一種革命精神,是時代產物、革命成果,也是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精神的繼承和發揚。今天,延安精神歷久彌新,在實現中國夢的征途上,依舊是新時代發展的魂之所繫。新時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有了新變化,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化。在新發展階段,堅持發揚延安精神、不懈奮鬥,就能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新局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延安精神,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延安精神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信仰和精神追求,有著鮮明的價值取向,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道德形象和精神境界。在當代,社會價值取向是人們的價值立場、價值態度及其所表現出來的價值指向在社會層面的集中體現,也反映著一個社會的發展潮流,對社會文化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過程中,我們應該以史鑑今,把包括延安精神在內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作為價值取向和精神動力,促進社會形成共識,不斷凝聚社會民眾的共同願望,使其成為戰勝困難、開拓創新的精神武器。
延安精神,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了寶貴的歷史借鑑。延安精神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長期以來一直堅持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體現了黨的根本宗旨和理想追求,是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凝結,是對中華民族優秀品德的傳承和發揚。延安精神已經成為中國共產黨革命歷史集體記憶中最深刻的一部分,成為黨員幹部滋養初心、淬鍊靈魂的營養劑,是管黨治黨、從嚴治黨的“壓艙之寶”。新時代我們要透過弘揚延安精神,使廣大黨員幹部堅定理想信念,保持政治清醒,廉潔奉公,永葆革命活力、奮鬥精神。
延安精神,為堅定“四個自信”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因。延安精神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積澱和滋養的產物,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動力。在新時代,面對新形勢,我們要把延安精神紅色基因根植于思想深處,傾注於內心世界,在實踐中努力踐行,不斷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魅力。延安精神有助於為“四個自信”提供動力源泉,夯實理論與制度自信基礎,打牢道路與文化自信基石。
(作者:張金鎖 系延安大學黨委書記、延安大學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