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中,賀龍算是一個奇才。他原名賀文常,在18歲的時候就加入中華革命黨,參加轟轟烈烈的反袁世凱鬥爭中。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要數“兩把菜刀鬧革命”,甚至毛主席也對這段傳奇的歷史讚不絕口。
相傳他和密友吳玉霖只用了兩把菜刀,就砍死數名反動的軍閥士兵,成功奪取了200多支步槍。他們用奪取的武器拉了一支反抗袁世凱的隊伍,為之後的革命鬥爭做出突出的貢獻。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有著革命鬥爭覺悟的戰士,在決定中國未來的解放戰爭中並沒有指揮任何一場正面戰爭,甚至還有人傳說他“失蹤了”。那麼,他那時到底幹了什麼,為什麼毛主席說他的位置最關鍵?
全面內戰
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軍隊不顧全國輿論的反對,悍然發動圍剿中原解放區的戰爭,這宣告國共第二次內戰正式爆發。國軍雖然在前期憑藉美援武器奪得少數戰爭的勝利,但受制於戰線太長指揮排程基本失靈。原本計劃在8個月內完成的殲滅解放軍主力的任務並沒有完成多少,解放軍的部隊反而越打越多。
發現國民黨軍隊深陷於戰爭的泥潭,延安方面針對如何發起反擊國民黨的戰略反攻展開討論,並舉行了為時三天的會議。由於這場會議在陝北小河村舉行,它也被稱為“小河會議”。這場會議分配了反擊國民黨集團的任務,並計劃五年內打敗蔣介石的反動集團。
根據黨中央的安排,由陳賡、謝富治組成的陳謝縱隊、劉伯承、鄧小平組成的劉鄧縱隊、陳毅、粟裕組成的陳粟縱隊,三軍集中力量攻擊國民黨統治區。“三股力量”的建立標誌著解放軍開始由戰略防禦轉為戰略反攻。
與此同時,黨中央也面臨“斷後”的問題。抽調兵力進攻國統區勢必會造成防守空虛,如果要穩固後方局勢必須得有一位悍將坐鎮。思考再三,全體與會人員一致同意讓賀龍負責管理晉綏邊區以及陝甘寧邊區的工作。
當時局勢十分艱險,國民黨軍隊當時已經佔領了陝甘寧邊區大部分縣城以及鄉村,正準備集結重兵合力進攻仍未淪陷的殘餘部分。邊區的經濟因此蒙受損失,很難為西北野戰軍提供足夠的補給。
而賀龍將要面對的敵人也十分難對付。對於進攻陝甘寧邊區,蔣介石十分重視,特派親信胡宗南率領精銳部隊進攻。同時命令西北軍閥馬步芳、馬鴻逵(西北二馬)輔佐胡宗南部隊。
西北二馬極其窮兇極惡,一直是共產黨的心腹大患,早在紅軍長征的時候就和他們交過手。西北二馬的部隊在邊區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給邊區百姓以及解放軍造成了一定的威脅。抓到的解放軍俘虜不會按照國際法對待,而是使用極為殘忍的手段對付,殘忍程度甚至連侵華日軍看了都得自愧不如。
雖然對手都是極其難啃的硬骨頭,但是賀龍在使命面前毫不推辭。因為他知道身為共產黨員要時時刻刻講黨性,要把黨、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到第一位。不能像國民黨的部隊一樣搞派系鬥爭,為了蠅頭小利放棄全域性的利益。臨危受命的賀龍不顧艱險,立刻投入到解決統一後方、 精簡節約和地方工作三個重要問題。
問題重重
困擾西北野戰軍最嚴重的問題是缺糧。
由於敵人的重重包圍,敵佔區的糧食很難輸送到邊區內部。馬步芳曾發出了“發現偷送糧食投共者,斬!”的死命令,由於害怕“馬家軍”的報復,敵佔區的百姓幾乎無人敢偷送糧食進來。為了打垮邊區軍民的抵抗意志,國民黨的轟炸機也會定點轟炸邊區的農田、糧倉等重要設施。甚至連百姓為解放軍運輸糧草的馬車也會被轟炸。
除了人為原因外,自然因素也導致西北野戰軍吃不飽飯。1947年,西北突發特大型旱災,陝甘寧邊區糧食嚴重歉收,差不多有40萬人掙扎在飢餓的邊緣。邊區的軍民很難吃得上一頓飽飯。為了填飽肚子,老百姓基本上天天吃糠。邊區的解放軍只能靠吃南瓜葉,或者黑豆和野菜、粗糠熬成的糊糊充飢。
邊區的饑荒直接影響了西北野戰軍的戰鬥。西北野戰軍曾策劃了針對敵佔榆林城的一次進攻,最後因為時間拖得太長外加敵人的堵截造成的斷糧被迫停止進攻。在這場戰役中彭德懷致電賀龍說:
“元大灘戰鬥即無糧食,四縱因此未參加戰鬥,現各縱均缺糧。三縱及四、六團已有三天無糧接濟”,“請確實計算一下糧食有無辦法,如不能繼續支援,即停止北線作戰計劃。按現在情況,馬(馬鴻逵) 敵西退亦無法進行戰鬥”。
第二天,彭德懷向中央報告:“除四縱得到二百石糧,可維持到25日,其他各部無顆糧,三縱和四、六團5日來未得一飽,戰士餓得哭。部隊很難出動,更難獲勝。”
彭德懷多年後回憶攻打榆林城的窘境仍然被缺糧導致的被動局面記憶猶新:“我軍當時最大的困難是沒有糧食,前進無後方接濟,後退更無辦法,非打宜川無其他更合適的辦法。”他最後感嘆道:“沒有糧食,再好的決心,再好的戰機也不行!”
除了斷糧外,缺少人手也是個大問題。賀龍面對的是蔣介石的王牌部隊,以及由精銳騎兵以及輕步兵組成的西北二馬的部隊,傷亡自然是極為慘重。賀龍指揮的一個縱隊有一萬多人,但是傷亡高達九千多人!而這個縱隊只是西北野戰軍的一個小小的縮影,像他們這樣傷亡慘重的部隊數不勝數。有些部隊除了番號不變外,士兵來了個大換血。
不僅士兵的傷亡極其慘重,甚至連基層軍官的高減員率也極為驚人。根據戰史統計到的資料,在解放西北的過程中,團級以上的幹部陣亡192人。其中,79%的陣亡集中在1947年、1948年兩年。
相較於大量減員的西北野戰軍,賀龍的對手——老謀深算的胡宗南、兇狠狡詐的西北“二馬”則有規模龐大的軍隊支援。1947年3月,進攻邊區的國軍總數為25萬人,而西北野戰軍只有2.5萬人小河會議 時期,國軍總數34萬人,而西北野戰軍只有4.47萬人。平均下來,圍困邊區的國軍數量為西北野戰軍的5倍。
也就是說,一個解放軍戰士得對付五個兇殘的精銳輕步兵或者騎兵。
除了人手不夠外,賀龍部隊的武器裝備沒有西北“二馬”這樣的雜牌軍閥精良,更比不過蔣介石的嫡系部隊。
賀龍部隊的武器裝備多是繳獲或者接收的日軍裝備,也有部分是邊區內部仿製的“萬國牌”。這些武器雖然能用,但無論是精度還是威力都比不過全套美式裝備的胡宗南部隊。
賀龍部隊最缺乏的是重火力,西北野戰軍一個旅只有兩門山炮,迫擊炮平均每營不到1門,一個營的輕重機槍僅有10餘挺。同時期的華東野戰軍和西北野戰軍相比,簡直武裝到牙齒。當時的華東野戰軍一個營就有二三十門各型火炮,六七十挺輕重機槍。
由於缺乏重火力,西北野戰軍只能利用諸如炸藥包、手榴彈這樣簡易的爆炸物來對付胡宗南的裝甲部隊,而這大大增加了西北野戰軍的戰鬥減員。除了使用簡易爆炸物反坦克外,西北野戰軍也會使用簡易爆炸物攻城,而實戰表明,使用爆炸物攻城的效率極其低下。
同樣是進攻榆林城,負責挖坑填埋炸藥引爆的工兵發現榆林城外滿是細小的沙土,爆破作業難度極大。但由於缺少重火力,西北野戰軍無法為攻城提供支援。在沒有支援的情況下,暴露在敵人機槍射界下的工兵只能硬著頭皮進行爆破作業,而這大大提高了部隊的傷亡率。
在對付極度依賴騎兵快速機動的馬步芳部隊時,重火力簡直是如筷子捅豆腐一樣容易。但受制於缺乏重火力,西北野戰軍只能用步兵的肉身去硬扛騎兵的鐵蹄。很多解放軍戰士被馬步芳的騎兵部隊活活踩死,有些甚至被騎兵的馬刀砍掉頭顱。
戰爭結束後,負責指揮攻擊馬步芳騎兵部隊的王震將軍還在痛惜:
“戰鬥是我指揮的,那時沒有什麼炮。要是有炮,就能把敵人完全消滅,可以把青馬82師一個團乾乾淨淨地消滅掉。”
除了缺少重火力外,西北野戰軍的彈藥也極為稀缺。西北野戰軍的一支教導團有3000多位精銳士兵,即使是精銳士兵每人也只有25-50發步槍彈,一旦打完很長時間才有補給。普通士兵的彈藥補給則更為稀少,差不多一人才有可憐的5-10發步槍彈,以及幾顆手雷。如果用完了,只能上刺刀和敵人肉搏。
西北野戰軍的炮彈儲量更是稀缺。他們在一場戰役中,一門山炮只能被分配 5發炮彈,迫擊炮則只有5-10發炮彈。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稀缺的炮彈都無法給西北野戰軍提供充足的支援。
首戰告捷
什麼都缺的西北野戰軍軍心不穩,作戰意願低迷,極其需要一場勝仗來提振軍心。臨危受命的賀龍將軍當然知道這一點,他立刻著手準備。
時機來了,1947年8月15日在挫敗西北野戰軍進攻榆林城的行動後,胡宗南部隊錯誤地估計瞭解放軍的戰鬥意志,決定派兵和駐紮在賢榆路的國軍部隊合圍撤退的西北野戰軍。沒想到西北野戰軍雖然撤退了,但沒有像國民黨雜牌軍一樣作鳥獸散,撤退的西北野戰軍在沙家店鎮駐紮下來,準備伏擊被引入包圍圈的國軍36師。
8月20日清晨,西北野戰軍第一、第二縱隊伏擊貿然進入的國軍36師官兵。以傷亡1839人的代價,打死打傷6000多名國軍士兵。最鼓舞人心的是,西北野戰軍繳獲了大量極其需要的武器彈藥以及各種補給品。
西北野戰軍計程車兵在戰後清點繳獲的戰利品時,驚喜地發現國軍士兵簡直給邊區送了一個大禮包。根據統計,西北野戰軍繳獲山炮7門、迫擊炮21門、六零炮34門、輕重機槍198挺、衝鋒槍48支、步槍2013支、手槍32支。更重要的是,西北野戰軍繳獲了大量稀缺的武器彈藥,包括:各型炮彈956發、大小口徑子彈20萬發。
雖然沙家店戰役規模較小,但是它的確鼓舞了西北野戰軍計程車氣以及軍心。同時它也為缺乏彈藥補給的戰士們補充了彈藥,同時也解了邊區被圍困的燃眉之急。
對於沙家店戰役的勝利,毛主席高興異常。在參加西北野戰軍旅部以上軍官會議時,語重心長地說道:
“沙家店這一仗確實打得好,對西北戰局有決定意義,最困難時期已經過去了。”
解決問題
沙家店戰役大捷,但賀龍還是得著手解決經濟、農業問題。
只有先解決掉吃飯問題,才能打勝仗。農業需要經濟的輔助,首先需要統一經濟活動。雖然是一介武夫,賀龍還是有一定的經濟知識。他親自擔任西北財經辦事處主任,將兩區的銀行、貿易公司合併,成立統一的西北農民銀行和西北貿易公司。其次是對部隊實行聯合後勤保障、統籌、統支,同時做到財政統一。
接下來需要健全組織機構。指示陝甘寧各地成立兵站,由地區專員和縣長兼任站長,負責籌糧籌款、運輸供應,使野戰軍走到哪裡就在哪裡得到供應。最重要的是開闢籌糧新渠道。他透過中共中央向晉冀魯豫解放區緊急調撥 10 萬石糧食,並組織了由農民組成的運糧隊,向前線輸送急需的糧食。
淮海戰役中“農民工用小板車推出的勝利”,這一世界戰爭史極為罕見的現象在西北也出現了。西北野戰軍參謀長在看到拉著牛車的民工後,無不讚嘆:
“西北野戰軍所用的糧食,主要是賀老總組織晉綏解放區的人民群眾,從千里之外運到陝北來的。”
糧食問題解決了,但是人手問題也得解決。畢竟就算賀龍有三頭六臂,拿一個士兵去對決五個士兵也實在是不現實。賀龍立刻開展緊鑼密鼓地徵兵工作,他先是拉許多已經退役的老兵回部隊繼續服役,因為老兵無論何時都是無盡的財富。
但即使把老兵都拉來人手還是不夠。為了補充人手,賀龍把目光放在了戰俘身上。不是賀龍不願意動員本地農民入伍,而是實在是沒有人了。由於戰爭、饑荒等問題的影響,邊區很多地方的男女比例嚴重失衡,誇張的地方甚至變成了一比八!
由於共產黨的軍隊是文明之師,不可能像國軍一樣拉壯丁入伍,西北野戰軍招收的新兵也只能透過動員戰俘才能得到。當時西北野戰軍抓到的俘虜主要有兩種,其一是“西北二馬”的殘兵敗將。由於“二馬”脫胎於舊社會的軍閥部隊,對手下士兵動輒打罵欺凌,喝兵血對於軍閥部隊來說已是家常便飯。因此,很多軍閥計程車兵時機一成熟,就會脫離部隊當逃兵。這類戰俘最好做工作,只需要保證一日三餐吃飽外加按時發餉銀就願意加入。
其二是胡宗南率領的嫡系部隊官兵。雖然是蔣介石的精銳部隊,但是士兵多來自強徵的貧苦大眾。這類人對政治立場沒有明確的態度,需要共產黨的政治工作者做好思想工作。
但是戰事吃緊,即使冒著極大的危險,賀龍也只能把戰俘編入西北野戰軍。因為他相信,被國民黨欺壓過的勞苦大眾,是不會選擇再回到舊軍隊受苦的。他把再教育過的戰俘編入不同的部隊中,並給了他們一個統一的名稱“解放戰士”。
根據統計,西北野戰軍的“解放戰士”佔比在當時解放軍中最多,平均在70%左右,數量最多的則高達80%。同時期,東北野戰軍“解放戰士”數量僅佔15%。
糧食的問題解決了、人員的問題也解決了,關鍵還需要解決武器彈藥的問題。這個可就難辦了,因為邊區的工業產值有限,即使開足馬力生產也很難生產出能用同時又保證數量的武器彈藥。
賀龍只得主持興建兵工廠,同時出資培養符合要求的武器製造技工。他的努力換來了回報,1948年的時候晉綏邊區成功建成14座兵工廠,生產出的武器彈藥源源不斷地運輸到前線戰士手中。
除了自產的武器彈藥,繳獲的國軍制式武器裝備也幫了大忙。雖然戰爭前期解放軍處於被動,但戰爭中後期在賀龍的指揮下西北野戰軍逐漸化被動為主動,一連取得多場戰役的勝利。
取得的勝利保證了繳獲大量武器彈藥,而繳獲的武器彈藥又保證了勝利。就這樣在連續勝利的幫助下,西北野戰軍不用像戰爭剛開始那樣過度“節省”彈藥,武器彈藥問題也成功解決了。
賀龍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幫忙解了邊區被圍困的燃眉之急。他根本不是謠傳的那樣在解放戰爭中失蹤,等建國後再出來享受榮耀。如果沒有他在後方的操勞,黨中央所在的邊區難逃覆滅的危險。
主政西南
進入1949年,曾經在中國囂張跋扈的國民黨部隊,如同秋後的螞蚱蹦躂不起來。大部分國軍部隊在被打散後,丟盔棄甲,化整為零逃入臺灣。也有部分割據在西南各省以及沿海小島上負隅頑抗。
為了清繳這些頑固的國民黨殘餘勢力,成功幫中共中央解圍的賀龍再次“出山”,配合劉鄧大軍挺近大西南。在賀龍的英明指揮下,他統率的華北野戰軍第十八兵團,在成都殲滅10多萬國軍士兵,迫使當時成都的守軍司令裴昌會率部下一萬餘人投誠。
肅清了國民黨殘餘勢力,盤踞四川的土匪成了黨中央以及四川人民的心腹大患。這些土匪不是被生活“逼上梁山”的可憐人,而是國民黨敗退臺灣之前,透過收編殘軍敗將以及地方上的流氓無賴,臨時拉起來的“反共武裝”。由於國民黨在川渝地區經營多年,有大量的特務分子活動。1950年初,大小匪特有300多股。2月份的時候,匪特人數則多達四五十萬人。
四川橫行的匪特已經是不容忽視的威脅。由於事關國家安全以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賀龍率領的部隊放緩了和平接收西藏的程序,決定不清除匪特誓不還。
四川的土匪一直是讓歷屆政府頭疼不已的黑惡勢力。他們行蹤神秘,性格狡猾而又殘忍。一發現官軍前來圍剿就躲進深山,由於人生路不熟,孤軍深入的官兵被土匪分割包圍,大部分被悉數殲滅。解放軍入川時吸取了官兵剿匪時的經驗教訓,同在解放區開展土改時的經歷結合。制定了“軍事打擊,政治瓦解,發動群眾三者相結合”的方針,對盤踞在深山裡的匪特勢力進行了清繳。
同時也做好統戰工作,對於被脅迫加入土匪武裝的貧民既往不咎,如果有投誠的匪特分子則大加鼓勵。而那些仍然負隅頑抗、窮兇極惡的土匪頭目一旦被活捉,等待他們的則是正義的處決。
在1950年年底的時候,駐紮在四川解放軍累計消滅64.9餘萬匪特分子。基本肅清了所有妄圖割據四川,稱王稱霸的匪特分子。
十大元帥
1955年2月8日這天通過了一個極為重要的決議,那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條例的第九條第二款規定:
對建立和領導人民武裝力量或領導戰役軍團作戰、立有卓越功勳的高階將領,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由於在中國曆屆革命戰爭中做出突出的貢獻,軍政界一致推舉賀龍位列“十大元帥”。對於軍官來說,這是最高的榮譽。
而歷史證明,賀龍當之無愧共和國元帥的稱號!
參考文獻
【1】楊曉哲.西北野戰軍紀事——從小河會議說開去[J].黨史博覽,2019(02)
【2】湯家玉.賀龍是怎樣當“配角”的[J].黨史文匯,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