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式面對維克斯完不成的碾壓,54式一上就立馬碾壓下去了
1962年11月16日凌晨6時30分,在對印自衛反擊戰的第二階段作戰中,我東線的西藏軍區昌都軍分割槽獨立營卻開局不利,部隊在向盤踞在曲子扎公一線的印軍第4師11旅錫克聯隊第4營主力發起攻擊時,由於低估了印軍防線的堅固程度和可能的頑抗,在沒有對敵軍陣地實施炮火準備的情況下就倉促發起攻擊,結果部隊才前進沒多遠就遭到了印軍預有準備的猛烈火力的攔阻射擊。我進攻分隊攻擊受挫,被印軍重機槍密集火力壓得抬不起頭來,部隊傷亡較大,既攻不上去,也撤不下來,眼看著部隊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此次我軍的攻擊矛頭直指瓦弄,這裡位於喜馬拉雅山南坡,中印傳統習慣線以北中國一側,海拔高度大約在4500米,這裡不像青藏高原的其他地方,植被稀少,而是典型的江南地貌,山陡林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駐守在瓦弄的印軍11旅是第4師的主力部隊之一,該旅在二戰期間曾經在英軍的指揮下參加了北非戰役,擊敗“沙漠之狐”隆美爾指揮的非洲軍團,後來又參加了義大利戰役,算得上是一支老牌勁旅。
雖然11旅當時只下轄4個步兵營、2個炮兵連(裝備8門75毫米山炮)和2個重迫擊炮連(裝備12門106毫米重迫擊炮)及旅部直屬分隊,總兵力2191人,其中戰鬥兵員約1800人,尤其是該旅25%至30%的軍官、士官和老兵參加過二戰,戰鬥經驗較為豐富,其中年紀最大計程車兵有45歲的,這些人雖然顯老,但多數槍法不錯,而且很是奸詐,軍官們的水平也比較高,4個營的防區呈深梯次交叉配置,形成一個比較完善的縱深立體的防禦網絡。各營以連為單位,構築了馬蹄形的地堡群陣地,僅一個連便構築有地堡50多個,並以交通壕相互連線,地堡多為土木石結構,分為核心地堡(母堡)和外圍地堡(子堡),每個子堡可容1至5人,多者10餘人(一個班),母堡可以容納的人數更多些,這些地堡平時作為生活居所,戰時則作為工事。地堡前設定了鹿砦、地雷和鐵絲網等障礙物防護。由於印軍是在1942年侵佔此處的,在長達20年的時間裡,對整個防禦體系進行了多次強化,構建是比較用心的,偽裝水平也不低,遠遠看去敵人的工事基本和地形融為一體,不抵近觀察很難發現,而且各種武器都進行了試射,可以保證即使在天氣不佳的情況下,仍然能夠按照事先標定好的射界實施攔阻和壓制射擊。整個防禦體系體現了當年印度陸軍防禦戰的最高水平,是一塊相當難啃的硬骨頭。
印軍在瓦弄外圍的主要防線正是依託其北側的天然屏障曲子扎公建成的,曲子扎公位於察隅河的西岸,是由西向東延伸到察隅河的一道山樑,東西長3000米,南北寬1000米,西高東低,坡度在50至80度,異常陡峭,而且山上林密草深,視界和射界都受到很大影響,從我軍方面來看,便於掩蔽大部隊運動;而從印軍角度看,其工事和地堡可以隱藏在草叢中,很難發現。沿察隅河的西岸只有一條縱向人行棧道溝通瓦弄至察隅間的交通,除此之外別無他路。
曲子扎公部署了錫克聯隊第4營(欠1個連),廓爾喀聯隊第3營1個連,1個重迫擊炮連(106毫米迫擊炮8門),1個重機槍連(6挺7.7毫米“維克斯”重機槍)和1個混編迫擊炮連(3門81毫米迫擊炮和若干門51毫米迫擊炮),總兵力約500人。該地區守軍與察隅河東的印軍陣地形成掎角之勢,以4個堅固的支撐點形成了瓦弄以北的嚴密防禦體系。
印軍11旅的這些特點給我軍第二階段作戰帶來了很大的困難,而最初我軍則忽視了這一點。1962年11月15日深夜23時,我130師師部秘密在一線的5號高地設立了前線指揮所。師長董佔林剛剛在前指落腳沒幾個小時,就聽到了從曲子扎公和7號高地方向傳來了激烈的槍炮聲和喊殺聲。
就在董佔林藉助著昏暗的煤油燈察看著地圖的時候,突然從前線傳來報告,昌都軍分割槽獨立營在接到軍指揮部的命令,提前向曲子扎公一線陣地發起攻擊時,遭到印軍11旅錫克聯隊第4營的頑強抵抗,攻擊受挫!當獨立營由5號高地向曲子扎公方向運動的時候,發現印軍的防線比預想的要堅固,這裡原本就是一處絕壁,只有一條小路可以通往山頂,易守難攻,當地人稱之為“老虎嘴”,印軍又依託有利地形,修築了上下三層的地堡群,錫克聯隊還將的所屬的12挺英制“維克斯”重機槍中的6挺部署在A連陣地上,以兩個倒“品”字形的地堡群組成了嚴密的交叉火網,完全封鎖了上山的道路,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作為尖刀排的1連3排在副連長侯國章和排長江安普的率領下,向曲子扎公的印軍陣地發起攻擊,攻擊一開始就嚴重受阻。本來按照作戰計劃是使用53式重機槍封鎖印軍地堡的射孔,再掩護57毫米無座力炮上前佔據有利射擊陣位摧毀地堡,但在攻擊中,攻擊部隊發現地形崎嶇,而且植被高大茂密,完全無法看見敵人。結果在衝擊中,遭到了錫克聯隊第4營A連預有準備的交叉火力的射擊,由於重炮群由師部統一指揮,昌都獨立營無法直接呼叫火力支援,只能依賴建制內的支援火器——53式重機槍和印軍對射。
論效能和射程,53式重機槍都不輸給維克斯重機槍,但是因為53式使用的是輪式槍架,而山坡的坡度陡峭無法架槍,只能由戰士用肩膀硬抵著槍架的輪子射擊,但即使是這樣,我軍的重機槍由於地形不利,仰射印軍地堡仍然被敵人火力所壓制,配合3連的153團加強營機槍2連1排長楊邦欽在戰鬥中親自操縱53式重機槍和印軍對射,他在10月份第一階段的反擊戰中已經負傷,但仍然堅持參加第二階段作戰,不肯到後方醫院治療,在戰鬥中,他以準確而猛烈的火力多次擊中印軍地堡的射孔,打得A連前沿地堡裡的輕重機槍射手不得不頻頻停火以暫避他準確的火力,並且數度更換死傷的射手,到最後印軍集中幾乎所有火力集中射擊他,楊邦欽頭部中彈,血流不止,他身上的棉衣全部被鮮血染紅,但他為了掩護戰友,仍然堅持射擊,拒絕後撤救治,只有在槍管打紅了,副射手更換槍管時他才稍微停下來讓衛生員為自己包紮傷口,隨後又繼續投入戰鬥,直至最終壯烈犧牲。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期間我軍士兵正在操作高射狀態的53式重機槍
3連副連長嚴林森也在戰鬥中腿部負傷,但他仍堅持指揮,機槍2連連長範志成也犧牲了。部隊傷亡很大,進攻只好暫停下來。印軍的重機槍像潑水一樣按照事先標定的射擊諸元對我軍攻擊發起地域進行了猛烈的攔阻射擊,我進攻分隊被印軍的密集火力壓得抬不起頭來,部隊傷亡較大,攻不上去,部隊只能暫時隱蔽在印軍的射擊死角里待機。此時部署在敵軍縱深的重迫擊炮也向我軍開火了,由於敵人的重機槍火力迫使我軍無法移動,而迫擊炮又對隱蔽在死角的我軍指戰員威脅極大,獨立營憑藉著自身的力量已經很難擺脫困境,急需援助。
此時130師各團還在接敵中,尚未抵達攻擊發起位置,無法援助獨立營,董佔林一時無計可施,只能一面頻頻催促各部隊加快速度,一面焦急地守候在無線電旁,等候著曲子扎公方向的訊息。負責指揮昌都獨立營的153團副團長杜彬火急火燎地親自跑到5號高地的師前指向師長董佔林報告情況:“獨立營3連連長杜文祥已經犧牲(此訊息不實,因為當時前線情況混亂,實際犧牲的是機槍2連連長範志成),如果不想辦法馬上壓制一下印軍的火力,全連可能就完了!”
杜彬想請求使用師、團炮群實施火力支援,同時想冒險讓尖刀連稍微後撤一下,待壓制住印軍火力後,再重新組織進攻。但是軍前指為了保證最大限度地給當面的印軍造成精神上的震撼,嚴令在130師主力未向敵發起總攻擊前,不得暴露炮兵群的位置。為了不違反軍前指的命令,同時儘快讓獨立營攻擊部隊擺脫困境,董佔林決心先使用153團炮群部署在5號高地東北側的5門82毫米迫擊炮壓制印軍重迫擊炮的火力,在幾輪急速射後,印軍的重迫擊炮果然停止轟擊前沿的我軍步兵,轉而和我迫擊炮兵進行對射,一線的部隊暫時安全了。
董佔林隨後命令杜彬把153團團部直屬的高機排的2挺54式12.7毫米高射機槍搬上來,以平射壓制印軍重機槍的火力,2挺高機在佔領發射陣地後,機槍組立即開始緊張地計算射擊諸元,一切準備就緒後,2挺高機立即“突突突”地噴出火舌,12.7毫米的子彈威力面對7.7毫米子彈完全是“降維式碾壓”,多年之後董佔林還記得當時的情景,高機的子彈是按照一發穿甲彈一發燃燒彈一發爆炸彈,大威力子彈帶著明亮的彈道直射印軍的地堡,由於射程和威力都遠勝印軍7.7毫米的“維克斯”重機槍,54式高射機槍一開火,只用了幾個點射,就壓住了剛剛還在瘋狂向我軍掃射的6挺重機槍。
印軍在發現我軍高機對其射擊後,立即調轉火力,與我軍展開對射。但印軍土石木結構的地堡在我軍高機的連續射擊下,根本無法擋住12.7毫米的大威力子彈,而且印軍為了保證機槍的射界,其射孔都開的很大,這就更進一步削弱了地堡的防禦,只幾分鐘,2挺高機就把6挺重機槍全給打啞了,印軍的機槍手死傷慘重。在喪失這些重機槍的火力掩護後,我軍的無座力炮很快推進到距離印軍地堡只有30米的地方,開始逐個敲掉這些火力點。
距離我軍最近的A連1排排長蘇貝達爾·卡拉克·巴哈杜爾中尉在戰鬥一打響就仗著重機槍的猛烈火力,一度壓得3連無法前進,在戰鬥中,他估計給我軍造成12人陣亡和15人受傷。直到凌晨6時30 時,我軍仍然未能突破印軍的主防禦陣地,3連指導員範成武指揮1排由側面迂迴攻擊,巴哈杜爾中尉立即操起一挺布倫式輕機槍佔據了有利位置向1排射擊,並暫時壓制住了1排。
但隨後54式高機的火力把一線所有的印軍全都震得失魂落魄,眼見地堡被我軍無座力炮一個個地敲掉,部署的6挺“維克斯”重機槍也連人帶槍飛上了天,A連連長巴瓦達姆上尉感覺情況不妙,通往營部的電話不通,無線電也聯絡不上!巴瓦達姆覺得不能再傻等下去了,決定開溜,他和巴哈杜爾中尉收攏了A連的殘部,向瓦弄方向撤退,一路上他們甚至還收容了被我軍穿插部隊擊傷的4營營長薩馬薩少校。但隨後他們的運氣就到此為止,他們迎頭撞上了突破了“老虎嘴”的昌都獨立營的部隊,巴哈杜爾中尉立即架起他的輕機槍向我軍射擊,掩護A連殘部逃跑,戰鬥中他的臀部中彈,但他很是硬氣,繼續戰鬥,直到我軍的另一發子彈撕裂了他的脖子,受了致命傷的巴哈杜爾才停止射擊,隨後副射手哈維爾達·錢德拉又接替射擊,直到他也被我軍擊斃,靠著這兩個人的拼命,A連的殘部終於在付出包括連長巴瓦達姆上尉陣亡在內的慘重代價後,才得以逃過察隅河,向後方狂奔逃跑。 至此,我昌都獨立營完全佔領了曲子扎公高地,並且殲滅了錫克聯隊第4營A連,打開了通往瓦弄的通道,取得了戰鬥的全勝。
印軍在瓦弄戰役中丟下的車輛、屍體和傷員,我軍完全無視,繼續急行軍追擊印軍
此次攻堅戰共殲敵147名,其中斃敵51名、俘96名。繳獲106毫米重迫擊炮4門,51毫米迫擊炮5門、輕機槍19挺、衝鋒槍15支、步槍45支、手槍2支、步談機4部、電臺3部、望遠鏡5具。我參戰部隊犧牲27人,受傷56人。戰後,昌都獨立營3連、1連3排、3連2班都榮立集體二等功;機槍1連排長楊邦欽烈士追授一等功,3連連長杜文祥、1連副連長候國章、1連3排長江安普等榮立二等功。
被我軍繳獲的維克斯7.7毫米機槍和106毫米重型迫擊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