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8日,中國駐朝鮮大使倪志亮電告東北軍區司令員高崗:由於敵軍迅速北上,金日成“擬將平壤各領導機構疏散,最高軍事指揮機關移駐德川,政府及各使節移駐新義州”。9日,金日成又緊急通報:“中路敵軍已佔鐵原,東路突入元山。情況危急,要求行動越快越好。”
毛澤東在8日釋出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命令的同時,向金日成作了通報。電報最後說:“請你即派樸一禹同志到瀋陽與彭德懷、高崗二同志會商與中國人民志願軍進入朝鮮境內作戰有關的諸項問題。” 接到這份盼望已久的電報,金日成派樸一禹(內務相)於9日下午趕到瀋陽,向彭、高彙報了朝鮮局勢的危急狀況,轉達了金日成要求志願軍儘快出動的口信。
朝鮮方面催促得如此之急,志願軍準備得究竟怎樣?彭德懷剛到瀋陽兩天,就面臨一大堆難題。
後勤保障的難題
武器裝備尤其是重炮、高射炮的缺乏。後勤方面如卡車、軍醫、棉衣的缺口也很大。一個月以前,9月2日,13兵團剛到東北,各軍就反映不少問題。鄧華等兵團負責人曾給軍委發出電報,要求解決部隊的電臺、經費、軍醫和汽車等問題。
軍醫缺口嚴重
四野在東北作戰時,我軍醫生、護士奇缺,當時從日本戰俘和遺留的僑民中徵召一批醫生、護士,組織野戰醫院。這些日本人成為四野作戰的醫療骨幹。13兵團北上時,考慮到要出國作戰,將他們全部留在後方。電報說:“請求軍委速從後方醫院調換一批醫生,到部隊接替日本人工作,否則戰救工作將極困難。”
運輸物資工具不足
9月2日電報說:“補充各軍的汽車(帶一個彈藥基數及兩天食糧,共需480輛。特種兵部要補車214輛,共694輛),還未發下,請速發,並請隨車配足司機。”
出國前39軍每個師才配給卡車4輛,軍直控制12輛。39軍總共配給卡車24輛。對4萬多人的一個軍來說,拉糧食都不夠用,更不要說運輸彈藥了。朝鮮多山,道路難走,39軍命令全軍輕裝,取消了所有的馬拉大車。運輸物資就更困難了。
這些問題不解決,志願軍出動是不可能的。
10月9日彭德懷、高崗致電毛澤東:“各軍準備工作最大問題是運輸工具,目前急需解決700輛運輸汽車,特別需150輛十輪炮兵牽引車,否則炮兵無法運動。盼令軍委後勤急將現有200輛汽車及西南的2000名汽車司機並150輛卡車連日趕來東北。其次部隊無反坦克武器,請軍委調撥解決。高射武器全軍僅有一個團共36門,請由廣州或其他軍區再抽調一個團速來東北應用。醫務幹部,13兵團前已報請軍委後勤解決1000名,現一名未到。此事部隊幹部甚有意見。”
10日,彭德懷再次致電毛澤東:“志願軍各項出動準備不充分,對美帝坦克尤其空軍顧慮很大,普遍反映對坦克作戰尤可拼命,敵亦將受損失。對空軍毫無抵抗能力,炮兵進入陣地運動時,無空軍和高射武器掩護,顧慮更大。請設法速調一至兩個高射團。安東、輯安兩鐵橋無任何高射設定,戰鬥開始兩橋將完全毀壞,交通亦將發生困難。”因此,彭德懷提出將四個軍全部過江的建議,請毛澤東批准。
東北軍區司令員高崗為了解決志願軍的汽車問題,清查了他的“家底”。結果令他十分為難,前幾個月朝鮮人民軍進攻時,朝鮮政府不斷向中國求援汽車和司機。10月4日,周恩來還要他為朝鮮動員,500名司機,結果現在志願軍要出國,東北是既無車也沒司機。10日,高崗致電軍委:“東北過去已經動員了800名司機,現在正為朝鮮動員司機,目前已無法再動員司機。請令中南、華東、華北從汽車團中各抽200名熟練的老司機,於10月25日前趕到瀋陽。”
當日毛澤東覆電:“10月9日10日各電均悉。(一)同意四個軍及三個炮兵師全部出動集結於你所預定的位置,待機殲敵;(二)已電告華東調一個高射炮團於10月14日從上海開動赴瀋陽轉赴前線,請高注意接轉;(三)其他各項已另復。惟空軍暫時無法出動。”
蘇聯空軍支援擱淺
13日下午,中央政治局舉行會議。研究了周恩來從莫斯科發來的電報,情況是很嚴峻:蘇聯將只派空軍到中國境內駐防,兩個月或兩個半月後也不準備進入朝鮮境內作戰。
蘇聯的空軍只在中國境內活動,這是什麼意思?毛澤東的秘書胡喬木說:“斯大林或是莫洛托夫曾對我們說,別想把我們拉到戰爭裡去。蘇聯出動飛機是履行同我們的契約,等於是中國租蘇聯的飛機。蘇聯領導人緊張到普通人不易想象的程度,但表面上又故作鎮定。”
此時,毛澤東不再對蘇聯空軍掩護抱希望了。經與彭、高和其他中央政治局同志商量,毛澤東毅然作出歷史性的決策:不管有沒有蘇聯空軍支援,我們仍按原定計劃出兵援朝。
對消極思想的矯正
10月16日上午,在安東13兵團司令部召開志願軍師以上幹部會議。首先由高崗傳達了中央政治局13日關於出兵援朝的最後決議,然後由彭德懷司令員作動員報告。
彭德懷說:“目前朝鮮戰局是很嚴重的。中央經過反覆討論,慎重考慮,認為‘不能置之不理’。我認為中央這種決策是十分必要和非常正確的。不過關於這個問題,在黨內是有不同看法的。一是主張不出兵或暫不出兵朝鮮,其理由如下:
1. 我們的戰爭創傷還沒有恢復;
2. 土地改革工作尚未完成;
3. 國內的土匪特務還沒有徹底肅清;
4. 軍隊的裝備和訓練尚不充分;
5. 部分軍民存有厭戰情緒等。
總之,一切準備不夠,主張暫時不出兵。一是主張積極出兵援助朝鮮。因為我們準備不夠,敵人準備也是不夠的,特別是美帝國主義者準備不夠。”
他說:“我們如果不積極出兵支援朝鮮革命人民,國內外反動派的氣焰就會高漲起來。如果讓美帝侵佔了朝鮮,它就能抽調兵力轉向越南、緬甸,到處搞鬼,我國就會陷於被動,國防邊防都處於極其不利的地位。”
彭德懷說:“三五年後再打,讓我們鬆一口氣,好不好?當然好。但是三五年以後還是要打的。我們三年五年辛辛苦苦建設起來的東西,還是要被打得稀爛。這樣細算一下,目前就打,也許更有利些。我們不怕大打,我們也不向美國宣戰,只是以人民志願軍的名義支援朝鮮革命。我們要取得和平,必須要經過艱苦的嚴重的鬥爭。”
關於軍事形勢,彭德懷說:“根據現在的瞭解,朝鮮的敵人有美軍七個師,每師約兩萬人,但士氣不高;偽軍七個師,每師只有六七千人,還有些戰鬥力。美偽軍先後越過三八線,西路敵軍正攻金川,距平壤百餘里。敵人兵力分散,再向北接近,可能有三個美國師和兩個偽軍師。這個力量我們是抵抗得住的。美國空軍目前仍佔優勢。但空軍不能決定戰爭的勝負。敵人的坦克和炮兵暫時也佔優勢,這是敵人比我們強的地方。只要我們把工事和偽裝搞好,是可以控制敵人取得勝利的。在戰術方面我們比敵人強,堅決勇敢,用炸藥、拼刺刀、打手榴彈,這些都是敵人害怕的。美帝國主義者遠涉重洋作戰,補給運輸困難。他們是為帝國主義打仗,人民反對,兵心厭戰。我們是為被壓迫人民求解放的,是正義的戰爭,這些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基本因素。”
在戰略戰術上,彭德懷指出:“過去我們在中國使用的運動戰,大踏步的前進和大踏步的後退,不一定適合於朝鮮。所以要採取陣地戰與運動戰配合。敵人進攻我們要把它頂住,不使前進;發現敵人弱點,即以迅速出擊插入敵後堅決消滅之。重要的是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只要有機會,哪怕一個營一個團,就要堅決徹底予以殲滅。我們的戰術是靈活的,不是死守某一個陣地。我們不是單純防禦,只有大量消滅了敵人,才能鞏固陣地。關於陣地戰,應採取縱深配備,挖散兵坑,每班分為三四個小組,每組挖成梅花形的單人掩體,距離以二三十米到五十米為宜。這樣的工事在敵人轟炸時可以減少傷亡,敵人坦克前進時可以使用爆破,讓敵人接近,突然出擊,進行近戰,可以殲滅敵人。炮兵亦應構築隱蔽工事,不使暴露目標。”
彭德懷最後說:“我們是共產黨員,是國際主義者。這次出兵援助朝鮮人民,是我們應盡的義務。如果朝鮮被帝國主義侵佔,就直接威脅著我國的安全。因此援助朝鮮,也就是鞏固我們的國防。我們進入朝鮮後,千萬不要驕傲,不要以大國的援助者的身份自居,對朝鮮的黨、政府、軍隊和廣大人民,要切實尊重他們。我們的任務是艱鉅的,也是光榮的,我們要作相當長期的打算,多研究具體情況,多想新的辦法,就能勝利地完成光榮任務!”
對指戰員顧慮的解答
本來,大家盼望彭總從北京回來,能給他們帶來蘇聯空軍出動的訊息。但是希望落空了,大家心情都很沉重。他們在安東目睹美軍飛機把鴨綠江對岸的新義州炸成一片廢墟。出動後如果每天在敵機轟炸下行軍打仗,這個仗怎麼打,誰都沒把握。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越說越覺得問題嚴重。鄧華問:“是不是向上級建議考慮推遲出動時間?”大家沒有異議,於是一封聯名電報發給彭德懷和高崗:
昨日散會後,許多同志表示我們高射炮火太少,又無空軍配合。而敵則可用大量的飛機、大炮、坦克肆無忌憚地向我陣地進行大規模轟擊。且友區為山地水田,將來天寒地凍,工事更不好挖;如敵大舉進攻,則陣地很難堅持。同時新裝備三兩月內能否搞好,尚屬問題。目前運輸、供應、防寒等工作還差,部隊思想波動亦很大。我們認為:三兩月內新的裝備確有保證(尤其是空軍能夠出動),則可按原計劃進行。否則,推遲出動時間的意見是很值得考慮的。
鄧、洪、解、杜
10月17日
13兵團負責人坦率地陳述了意見,彭德懷也在考慮這些問題。他講話中關於空軍也不可怕的那幾句話,是他在稿子上臨時加的,顯示出他的一種矛盾心情。大軍出動,氣可鼓不可洩。但是作為指揮員必須把困難充分估計到,不能拿戰士的生命開玩笑。毛澤東也是如此。
整裝出兵
17日下午5時,彭德懷、高崗突然又接到毛澤東的急電:
(一)先頭兩個軍請準備於19日出動,明(18)日當再有正式命令;(二)請彭高二同志於明(18)日乘飛機來京一談。
10月18日是周恩來返回北京的日子。毛澤東和中央政治局需要聽取周的詳細彙報,然後確定出兵的時間。彭德懷、高崗於18日早晨匆匆登上飛機,第三次到北京商議出兵大計。
18日舉行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周恩來彙報了他與蘇方談判的情況,彭德懷彙報了志願軍的準備情況。毛澤東最終決斷:“現在敵人已圍攻平壤,再過幾天敵人就進到鴨綠江了。我們不論有天大的困難,志願軍渡江援朝不能再變,時間也不能再推遲,仍按原計劃渡江。”當夜21時,奉毛澤東的指示,彭德懷以毛澤東的名義起草了給13兵團的命令:
四個軍及三個炮師決按預定計劃進入朝北作戰,自明(19)晚從安東和輯安線開始渡鴨綠江,為嚴格保守秘密,渡河部隊每日黃昏開始至翌晨4時即停止,5時以前隱蔽完畢並切實檢查。為取得經驗,第一晚(19晚)準備渡兩個至三個師,第二晚再增加或減少,再行斟酌情形。餘由高崗、德懷面告。
18日,中央領導徹夜未眠,研究出兵行動和作戰問題。
19日早晨,彭德懷、高崗飛回瀋陽。上午到達瀋陽後,彭、高向東北局、東北軍區負責人傳達中央指示,部署了後勤方面的工作後,中午彭、高又上飛機直飛安東。
13兵團負責人接到中央命令後,即做好了出發準備。全軍指戰員摘下帽子上的紅五星和胸前的人民解放軍標誌,換上朝鮮人民軍的服裝。汽車、火炮也都進行了偽裝。工兵在鴨綠江邊等待天黑,就開始在渡口架設浮橋。
19日13時,兵團下達開進命令:40軍的118、120師從安東渡江,39軍117師從長甸河口渡江,38軍車運輯安渡江。各部渡江時間從當日18時半開始,到翌日晨4時止。5時前全部隱蔽完畢,渡江後一律採取夜行軍。
下午,彭、高的專機在安東降落。彭德懷到了鎮江山招待所的13兵團司令部,鄧華等已等候多時。彭德懷來不及進屋,在院子裡就向兵團負責人傳達中央的指示和作戰方案。
樸一禹得知彭總回到安東的訊息後,急忙過江來見彭總。他說:局勢已經非常危急,金首相請求中國軍隊趕快過江。當彭總堅定地告訴他:今晚就出兵!樸一禹感動得流下了眼淚,連聲說:“這就好了,這就好了。”為了趕在部隊前面與金日成首相會見,彭德懷決定馬上過江。臨行前他囑咐鄧華等組織好部隊行動,按預定計劃向朝鮮開進。
19日傍晚,安東風雨交加。彭德懷在鴨綠江邊與送行的高崗等人握手告別後,在樸一禹陪同下,帶著參謀、警衛上了一輛吉普車。另一輛裝備電臺的卡車隨後。他一聲令下,吉普車衝上鴨綠江大橋,向對岸的朝鮮開去。
在經歷了一系列艱難曲折之後,中國人民志願軍終於踏上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征途。作為司令員的彭德懷,是全軍第一個過江的志願軍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