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新中國成立的初期,就經歷了一場非常強勁的戰爭,而這一場戰爭也讓中國在國際社會上有了更強大的立足之地,也讓世界上的一些強國對中國紛紛側目,感覺到中國的力量非常強大,那就是新中國建立之後的抗美援朝戰爭。
說起中國的抗美援朝戰爭,真的是腦海中浮現出一批又一批的英勇無畏的作戰英雄,邱少雲、黃繼光等等,都是在這場戰爭中湧現出強大的軍事戰鬥素養,我們今天說的就是抗美援朝戰爭中非常著名的“長津湖戰役”。
在歷史上,長津湖戰役發生的時間,在1950年的11月27號,當時是我們抗美援朝志願軍第九兵團在北朝鮮的長津湖地區,和美軍的第10軍進行作戰,而這場戰爭就是抗美援朝在長津湖這一個地區拉開的序幕。
很多人尤其是非常多的年輕人,說起抗美援朝,心中沒有非常直觀的概念,有時候或許是聽過一首歌謠,“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其實這一段話就說明了當時我們中國人民軍隊進入朝鮮作戰的英偉使命。
當時我們的第九兵團是在非常迫切的時間內趕到朝鮮,在第九兵團之前有六個兵團,已經投入抗美援朝的戰場,而第九軍團進入朝鮮之後,相對來說準備稍微充分一些,但是卻依然有著物資嚴重短缺的問題。
當時作戰指揮部給第九兵團的作戰時間是1951年的春天,但是隨著敵對勢力在朝鮮戰場的軍事部署和增加兵力,第九兵團的出征時間突然提前,終於在1950年的10月30號,第九兵團從山東出發,過鴨綠江開往朝鮮。
而在這個時期中,第九兵團的一些物資沒有配備齊全,尤其是過冬的衣服,當時天寒地凍,那個時候的冬天,氣溫平均溫度都是-30攝氏度到-40攝氏度的嚴重低溫條件,這樣的低溫環境,很多的作戰士兵都受到了凍傷,甚至有一些士兵直接因為嚴寒而失去生命。
而他們的補給依然沒有到位,尤其是士兵的棉服,這麼冷的天氣,士兵還穿著非常單薄的衣服進行作戰,嚴苛的自然條件。真的讓戰士們出現了非常多的非正常戰損。當時一種說法,從臨江出發,開始在行軍路上產生的手足凍傷不能夠行走計程車兵有五百多人,有兩人直接凍死。
根據歷史記載,1950年的11月10號,27軍軍長向東北軍區傳送電報,彙報軍情,這個時候的27軍還沒有開始進入朝鮮戰場,部隊中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凍傷和凍亡情況。
自然條件的嚴苛沒有阻擋志願軍進入朝鮮戰場的步伐,依然忍受著-30度到-40度的酷寒,毅然決然地奔赴了朝鮮戰場。
27軍的第8師進入朝鮮戰場的一個禮拜時間,凍傷人數超過了1000人,而第六師到達朝鮮戰場的時候,凍傷人數達到2000人。
這樣的數字考驗的戰士們的作戰之心,可是在嚴苛的戰場上,敵人持續封鎖後勤補給路線,再加上當時的後勤補給非常的落後,受到了朝鮮北部地形的影響,沒有如期到達戰場,傳送到戰士的手中,所以這樣嚴苛的條件下,十多萬人的棉衣供應,只有不到兩萬套。
在長津湖地區參與作戰作為增援部隊的是20軍和27軍,但是他們在這裡不僅僅是面對裝備精良的敵人,還有天寒地凍,忍飢挨餓這樣的嚴苛環境。
在最近披露的歷史資料中,27軍副軍長詹大南將軍飽含熱淚回憶當時的場景,在戰鬥裡面,在村子裡面,在河溝中,都能夠看到我們計程車兵端著槍,兩眼眼睜睜地看著前方,渾身上下被雪花覆蓋結成冰,卻一動不動,那是我們計程車兵被活活凍死,像雕像一樣。
在這裡最讓人難受的,就是水門橋戰役,水門橋戰役中,士兵沒有放一槍,負責督戰的師長派人來追責,卻發現負責狙擊的100名士兵,整個連隊都在陣地中被凍成了冰雕,永遠的失去了生命,整整一個連隊,上百人計程車兵,就在這樣的嚴寒中永遠的留在了這裡。
根據真實的統計資料顯示,參與作戰的第九兵團,因為天氣原因,因為補給原因和激烈的戰鬥戰損原因,長津湖戰役戰損人數達到4.4萬人,而其中因為凍傷的原因產生的戰損人數是三萬餘人。
很多人不斷深思,為什麼這個時期的補給如此困難,為什麼不從當地的民眾手中,徵一些糧食和棉衣呢?
其實這些問題在我們當下的人看來都是小問題,可是在當時那個年代,老百姓的生活,也是非常困苦,尤其是我們的軍隊沒有制空權,空軍極端落後,而裝備精良的敵軍的戰鬥機序列非常的強大,不斷地摧毀我們的補給路線,尤其是運輸補給的汽車。
我們的補給路線中,不僅僅是給士兵補充糧食,補充棉衣,還要補充槍支彈藥,當時27軍每天的糧食需要170,000斤糧食。
此時的汽車是嚴重短缺,不僅受到敵人嚴密的封鎖,還要考慮到地形中的損耗,所以每天的裝備損耗、槍支彈藥損耗、糧食損耗,都是當時補給路線中最嚴重的問題。
而此時的北朝鮮政府也是有心無力,他們非常的直白,“請中國軍隊自己想辦法解決糧食問題,可以向老百姓徵集糧食,做好統計,打好欠條,打完仗之後,再讓中國政府如期歸還”。
而這樣的條件下,我軍士兵依然奮勇作戰,克服種種的艱難困苦,取得了一場又一場的艱難勝利。
而此時的我軍也不斷地發揮長征時期的精神,有時候是吃草根,啃樹皮,大部分人都是忍飢挨餓,此時或許對於所有計程車兵來說,他們每天的口糧僅僅是兩個到三個煮熟的土豆,而這樣的土豆,在天寒地凍的環境下,發硬就跟石頭一樣。
士兵們每次吃土豆的時候,都需要用身體把它溫暖地化開,然後再用牙用力地啃咬,慢慢地克服這樣的條件。
而反觀敵軍的裝備,在長津湖作戰期間,敵軍的裝備真的是非常的精良和完善,像是防寒的帽子,軍裝,毛衣,大衣,毛襪,皮靴甚至鴨絨的睡袋。另外在行軍過程中,還配備了非常強大的帳篷,火爐,平均每六名士兵就可以有一輛汽車來使用,尤其是在飲食方面,有充分的肉類,還有罐頭,奶製品,蔬菜和水果,無限量的供應。
在這些艱苦的條件下,士兵們又在水門橋與敵人展開激戰,水門橋被我軍炸燬,堵住機械化的敵軍,但是卻沒有防備敵軍的工程部隊,敵軍在橋樑建設方面也有非常強大的技術支援,水門橋都被敵軍用極短的時間修復,並且進行了行軍,甚至水門橋被稱為炸不斷地水門橋,充分的說明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我軍和敵軍雙方在工業水平差距真的是非常大。
雖然在此時的所有兵團已經是強弩之末,已經是經受住了重重考驗,但是卻依然在這樣的條件下主動發起的兇猛的進攻,對於裝備精良的敵人進行了重創,這就是歷史上最出名的長津湖戰役,而這個長津湖戰役也被稱為我國不想回憶的慘烈戰役,成為敵軍不敢回憶的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