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軍史則記載,被中國軍事愛好者所熟悉的“北極熊團”即美軍第7步兵師第31團戰鬥部隊,通常被稱作麥克萊恩特遣部隊(後來被稱為費斯特遣部隊)在長津湖水庫以東地區幾乎被全部殲滅。在長津湖地區嚴寒中戰鬥並喪生的美軍士兵的經歷被證明是美國陸軍歷史上最痛苦和悲慘的經歷。在特遣部隊最初近3000人的部隊,總共只有1000多名倖存者到達海軍陸戰隊的隊伍中,其中只有385人被視為身體健康者,其他人員則都受傷或者被凍傷,沒有一輛汽車或重型裝備逃出了包圍圈,第31團團長麥克萊恩上校成為第二位也是最後一位死在朝鮮戰場的美軍團長,他的繼任者小唐納德-費斯中校也在戰鬥中陣亡。身為第32步兵團第1營營長的費斯是美軍將門之子,他和他的部隊是如何被編入麥克萊恩特遣隊,他又是如何斃命的?他在陣亡之後又發生了什麼事?
出身將門,曾任美軍駐華顧問團參謀
費斯被認為是軍隊中最有前途的軍官之一。他是一位退休准將的兒子,他的父親老唐納德費思在美陸軍訓練中心任准將。
當時任准將的馬修·B·李奇微曾親自把他從本寧堡軍官候選學校挑選出來,擔任自己的副官。他在李奇微的身邊,一直在歐洲戰場服役,並在諾曼底登陸日與第82空降師共同作戰。在戰場上,他被視為李奇微的虛擬克隆體:強烈、無畏、好鬥、對錯誤或小心翼翼不寬容。
他在二戰結束後隨後來出任美第七步兵師師長的巴達維來華,擔任美軍駐華顧問團參謀。
1950年11月21日上午,美步兵第7師17團先頭部隊“庫珀特遣隊”,未發一槍一彈進抵中朝邊界東段、鴨綠江南岸的惠山鎮,對岸就是我國的長白山。由於當時志願軍宋時輪第9兵團尚未入朝,17團先頭部隊只遭遇了朝鮮人民軍微弱的抵抗。這是朝鮮戰爭中第一支也是唯一的一支到達鴨綠江邊的美軍建制部隊。
欣喜的麥克阿瑟從東京致電10軍軍長阿爾蒙德:“最衷心的祝賀,內德,轉告巴爾,巴爾的第7師中了頭彩”!
美軍31團原本的任務是隨第7師向鴨綠江方向展開。阿爾蒙德和美陸一師師長史密斯在下碣隅裡發生爭吵,史密斯要求必須保證其右翼的安全。雖說阿爾蒙德是麥克阿瑟的心腹紅人、陸戰1師的上級,但由於他是陸軍將領,對於海軍陸戰隊沒有完全控制權,只好對史密斯的要求忍氣吞聲。而7師師長巴大維雖也是少將,但面對這兩人完全說不上話,只好把這苦差事壓給距離長津湖最近的31團麥克萊恩上校,然而倒黴的不止麥克萊恩一個,隔壁32團1營的費思中校也被拖累。
由於31團自己的部隊撒得到處都是,而恰巧費思的1營距離長津湖很近。由於當時巴大維的第7師分佈太散,無法按時集結執行第10軍作戰計劃,便臨時編組第31團級戰鬥隊,即麥克萊恩特遣隊,包括第31團的3營、2營,第32團1營,以及第31坦克連;第57野戰炮兵營,配備105毫米榴彈炮;第15防空炮兵營(D連)由四輛高射炮車(配備雙40mm加農炮的M19和M16四-.50半履帶車)的一個排。團級戰鬥隊由第31團團長艾倫麥克萊恩上校指揮。總的來說,麥克萊恩特遣隊共有3200名士兵,其中包括700名韓國士兵。
在長津湖戰役中的表現
11月25日至26日,麥克萊恩特遣隊的先頭部隊,由費斯中校率領的第32步兵團第1營接防了海軍陸戰隊第五團,他們進行了重新部署,與長津湖西側的第1海軍陸戰師其他部隊會合在一起。但是,由於特遣隊其他成員的重新部署工作推遲,佔據海軍陸戰隊第5團最前沿陣地的第32步兵團第一營孤立無援助,整整一天未獲得炮兵火力支援。
麥克萊恩特遣部隊的大部分剩餘部隊於11月27日抵達長津湖東部地區。麥克萊恩是第一批到達的人之一,他立即開著吉普車與費斯會合。他滿懷信心地確認,第二天,無論手上有什麼部隊,特遣部隊都將向北進攻,而32步兵團第1營將成為進攻的先鋒。
麥克萊恩將部隊按大致的到達順序從北向南部署:第32步兵團第1營;麥克萊恩前方指揮所(CP);第31重型迫擊炮連;第31步兵團第3營;第57野戰炮兵營的A和B連;第57野戰炮兵營指揮所和8輛高射炮車輛;最後是第31步兵團司令部,位於後浦的一所校舍內,還有第31坦克連的22輛坦克。第57野炮營C連和第31步兵團第2營落在後面,還沒有離開豐山地區。
當天晚些時候,麥克萊恩命令第31團情報和偵察排偵察敵軍陣地。這個排在長津湖附近的山丘遭中國志願軍部隊伏擊,士兵要麼被打死要麼被俘虜。
當晚,麥克萊恩與第7步兵師助理師長BG漢克霍茲准將制定了第二天進攻的最後計劃。然後他去走弗斯最終確定了進攻計劃的細節。雖然麥克萊恩和費斯仍然信心滿滿,但麥克萊恩特遣部隊已經面臨嚴重問題。除了情報和偵察排的消失,分散部隊之間的通訊充其量也很差。當時沒有時間埋地雷,無線電通訊幾乎不存在。此外,特遣部隊沒有與豐山的第七步兵師或駐下碣隅裡的海軍陸戰隊進行無線電聯絡。
麥克萊恩特遣部隊的分散部隊被危險地孤立了,不僅與第七步兵師和海軍陸戰隊的其他部隊隔離,而且彼此之間也相互隔離。
另外,在海軍陸戰隊和麥克萊恩特遣部隊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大批志願軍部隊正準備在27日晚攻擊美第十軍分散的部隊。中國志願軍的三個師(第59、79和89師)將打擊駐下碣隅裡和柳潭裡的海軍陸戰隊,美軍第7步兵師,美軍第3步兵師和更遠地方的美軍部隊,志願軍第80師將打擊麥克萊恩特遣部隊。
11月27日,第十軍開始進攻,第5和第7海軍陸戰隊團從柳潭裡沿長津湖西側進攻。海軍陸戰隊一開始不願發動進攻,只向前推進了1500碼就遭遇了中國志願軍的頑強抵抗,傷亡慘重。天黑後,在零度天氣下,志願軍開始進攻。兩個師正面攻擊第五和第七海軍陸戰隊團,第三個師切斷了柳潭裡和下碣隅裡之間的道路。另一個師的其他部隊也攻擊了第七團。局勢很快就讓長津湖周圍的美軍陷入絕望。
在長津湖水庫以東,情況同樣混亂。傍晚時分,志願軍第80師包圍了麥克萊恩特遣部隊毫無戒備的部隊。大約22時,該師在黑暗中發起進攻,志願軍士兵吹響號角發動了進攻,孤立的的美軍部隊彼此隔絕,只能為生存而戰。
費斯的第32步兵團第1營在其外圍的北側陣地為志願軍打擊的第一個目標。海軍陸戰隊上尉愛德華·P·斯坦福德是被派往特遣部隊的前方空中控制員,他在A連的指揮官陣亡後接管了該連的指揮權,同時也呼喚了了海軍陸戰隊的空襲。儘管海軍陸戰隊飛機和第32步兵團第1營部隊給志願軍部隊造成了重大傷亡,但該營傷亡超過100人。
往南幾英里,情況也差不多。志願軍攻擊了第31步兵團第3營和第57野戰炮兵營的兩個炮兵連,衝破了美軍的大部分防線,大多數美軍高階軍官要麼陣亡,要麼受傷。
戰鬥進行了一整夜,由於擔心美國的空襲,志願軍部隊終於在拂曉時撤退。和第32步兵團第一營一樣,第31團第3營和第57野戰炮兵營也遭受了重大傷亡,其中一輛高射炮車被毀。此外,31團的醫療連也被消滅了。回到31團後方指揮所的霍茲准將聽到北面猛烈的槍聲,立刻感到大事不好。他很快命令中尉羅伯特·E·德雷克率領第31坦克連的兩個排前進到第31團第3營和第32團第1營的邊界。然而,德雷克的救援縱隊很快就陷入了困境。一些坦克在結冰的路上滑得失去控制,而另一些坦克則陷入泥濘。該縱隊隨後被志願軍用繳獲的美國火箭筒襲擊。兩輛坦克被擊毀,接著是一場激烈的戰鬥,志願軍部隊蜂擁而至,試圖開啟坦克艙門。又有兩輛坦克陷入泥潭,不得不放棄。命令剩餘的12輛坦克返回胡東。一旦坦克返回,霍德很快意識到麥克萊恩特遣部隊陷入了嚴重的麻煩。他借了一輛坦克,然後乘著坦克來到下碣隅裡尋求幫助。
11月28日13時許,阿爾蒙德少將飛抵第32團第1營外圍陣地,與麥克萊恩和費斯協商。阿蒙德似乎沒有意識到眼前的危機,他宣佈,麥克萊恩特遣部隊將繼續進攻,聲稱面對他們的中國人不過是撤退部隊的殘餘。他接著補充說,“我們要一直到鴨綠江。別讓一群中國洗衣工阻止你。”
對於不顧事實不聽建議不管下屬死活的阿爾蒙德,在場的美軍敢怒不敢言。臨走前,阿爾蒙德想起帶來的三枚銀星勳章,順手發給了費思中校等人。等他前腳剛走,費思就把銀星勳章扔進了雪堆裡。
接任特遣隊指揮官
就在阿爾蒙德走後的第二天29日上午,31團團長麥克萊恩重傷陣亡,加之31團3營長、配屬57炮營長都受了重傷,新興裡的美軍由費斯中校指揮。現在,這支隊伍正式成了“費斯特遣隊”。
第7步兵師師長戴夫·巴爾乘直升機抵達,給費斯帶來更多壞訊息。第十軍的所有單位,包括費斯特遣部隊,現在由海軍陸戰隊指揮,都將撤離。海軍陸戰隊將為費斯提供空中支援,但除此之外,士兵們只能靠自己了。更糟糕的是,特遣部隊有許多傷員,這將使他們的撤離更加困難。此外,31步兵團的指揮所,第31坦克連,以及第57炮兵營的司令部已經撤離了湖東前往下碣隅裡,進一步孤立了費斯特遣部隊。
在大約下午八時,中國志願軍部隊發起了另一次攻擊。費斯特遣隊又傷亡100人。費斯很快得出結論,他的部隊無法倖免於另一場重大攻擊。他召集了剩下的軍官,並告訴他們準備在12點撤離。特遣部隊在破壞其火炮,迫擊炮和其他裝備後,開始向南移動,30輛卡車上運載著600名受傷人員。
在一輛40mm的雙發高射炮車的引領下,編隊開始在下午1點左右開始行動。它立即遭到攻擊。斯坦福德呼喚海軍陸戰隊空中支援,但領隊飛機的汽油彈扔到了縱隊的前部,吞噬了數名士兵,並在整個特遣部隊中引起了恐慌。
情況迅速惡化。側面的火力殺死了卡車上的許多傷員。當車隊到達1221高地時,火力變得更加猛烈,該高地是周圍的制高點。在山丘的北部底地,志願軍炸燬了一座橋樑,由於領頭的高射炮車不得不將30輛卡車拖過一條小河,行動因此不得不推遲兩個小時。然後路障攔住了特遣隊,而山上的志願軍部隊則保持了猛烈的射擊。只有一種方法可以突破:奪佔1221號高地。數百名士兵衝上山,其中包括許多傷員,其中一些人說,他們寧願死於攻擊行動,也不願在卡車上等待。儘管人員傷亡慘重,但這些人還是將志願軍部隊趕出了大部分山丘。但是,許多人只是繼續越過山坡並越過另一側,冒險進入冰凍的水庫,然後朝下碣隅裡步行。
然後,特遣部隊在狹窄的轉彎處遇到另一個障礙。費斯領導了一次進攻,將敵人清除出去。但是,他被敵人的手榴彈碎片擊中並受到致命傷。一旦失去費斯,特遣部隊信念的指揮結構便崩潰了。第32團第1營的羅伯特·瓊斯形容道:“當費斯被擊中時,特遣部隊就不復存在了。”費斯中校的勇敢行為使他後來被追授美軍的最高榮譽-國會榮譽勳章。
遺骸62年後才獲確認
2013年4月10日,美國對當年長津湖地區發掘出的一批遺骸進行了DNA鑑定,確認其中一具為第7師31團(北極熊團)指揮官費斯中校,儘管我軍戰史稱他是被擊斃的,但此前美方堅持認為他是失蹤。由於不在陣亡名單裡,他的家屬也一直未能享受遺屬待遇。在失蹤66年之後,費斯中校終於陣亡了。
美軍的陣亡認證非常嚴格,要求第一是必須在執行作戰任務時當場斃命。美軍的陣亡直譯為killed in action(KIA),定義則是抵達醫療設施前因敵軍火力導致的死亡,抵達醫療設施後的死亡叫DoW(Die of wounds因戰傷死亡)。如果還有一口氣被拖上擔架,即使立即嚥氣也只能算DoW了。第二是必須有確鑿證據證明此人是被敵方火器命中而死,否則只能記入“事故死亡”。第三是死者的遺體必須被其戰友發現,並且身份(面部)可供辨認,同時還能收集到該人的身份標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