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在NBA獨行俠隊的主場地板上發現了溫馨的一幕:
為了對所有曾經以及現在對沒有改名之前的小牛隊和改名之後的獨行俠隊效力過的球員表示尊重和敬意,獨行俠管理層特別設計了一款主場地板,把這些球員的名字都給印了上去(只要出戰過1場比賽都算在內),總共是337名球員,其中中國男籃現役球員易建聯的名字也赫然在列。
當很多球迷看到這場圖片之後,紛紛為獨行俠的用心和情懷所感動並且點贊。
一、生活需要儀式感
可能隨著這個時代越來越趨於“快節奏”,每個人每一天的每一件事都是在急匆匆中閃過的,就是可能大家也不知道為了什麼而忙,但是知道需要用最短的時間去把眼下的這件事給做好,然後騰出時間去做另外一件事,就算暫時還沒有另外一件事,那也可以把這件事做好之下,自己閒下來刷刷手機或者發發呆,總而言之,大家都生活在一種“高頻率”的節奏當中。
如果說讓我們去花費大量的時間以及精力去做一件可能看上去並不太“實用”的事情,可能大多數人都不太願意,但是,當真的有人這麼去做了,效果一定比我們想象的更好,這就是我們現在很多人說的生活需要“儀式感”。
獨行俠的這個操作正是如此,如果說把曾經為球隊打過一場比賽以上的球員名字給印在地板上,可能很多球迷覺得還多少有點“花裡胡哨”,好像也並不能真正為獨行俠這支球隊帶來什麼。
我想說的是,那是因為我們很多人並不在這337個名單當中,如果這份名單裡有你,無論你現在還有沒有為這支球隊而效力,當你看到這一幕的時候內心一定是被“幸福感”填滿的,我想阿聯肯定就是這種感受,這個世界哪個人不希望得到“重視”和“尊重”呢?甚至有很多人一輩子都為了這兩個“詞語”而活。
二、商業聯賽更需要“儀式感”
很多球迷一提起NBA就覺得“商業元素”的味道過於濃厚了,瘋漲的轉播合同以及球員工資,為了球迷的喜好不斷去修改聯賽規則和判罰標準。
是的,我個人也覺得現在的NBA和過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如果我們再留心觀察雖然很多東西都變了,但是他們一直以來所塑造的那種“溫情”文化,卻一直再堅守著。
很多球迷一定記得,曾經有一個身患重病的5歲男孩名字叫做吉布森,他最大的夢想就是長大以後能夠身穿爵士隊的隊服為球隊效力,但是,突如其來的疾病讓他的這個夢想只能永遠保留了,爵士隊官方得知以後深受感動並且毅然決然的給吉布森簽約了一天的正式合同。
這還不算完,在爵士隊主場的正式比賽中,吉布森在一個暫停之後還正式登場了,並且在隊友的幫助之下完成了一個“扣籃”,2分還被正式的計入到了比賽當中。
雖然,對於爵士的這一舉動很多人看後也紛紛豎起大拇指點贊,但是,如果不是因為這份“真誠”,很多球迷該諷刺他們是在“作秀”亦或者“不尊重”比賽了。
所以“儀式感”這個東西,首先一定要有誠心,其次還要有分寸感,要不然,最後可能還會適得其反。
三、CBA需要在這方面好好加強
無論承不承認,CBA都在很多方面有意或者無意地學習NBA,尤其是在姚明當上籃協主席之後,當然,這個是無可厚非的,本來人家都是這個世界上最成功的體育聯賽,我們向其“取經”是非常正確的方式。
那現在我就想問一下,為什麼像前文說到的這樣“溫情”時刻,為什麼我們不可以多學習一點呢?
我個人印象比較深的就是,前兩年的扣籃大賽邀請了來自雲南的矣進宏,當時我很為這個“創意”點贊,讓這位有才華的民間籃球愛好者登上職業聯賽的舞臺來進行表演,在現場比賽中也確實不遺餘力讓現場和螢幕前的觀眾都直呼過癮,他如願以償的得到了扣籃大賽的冠軍。
在頒獎之後是他個人的“獲獎感言”時間,從這一刻很多觀眾就覺得意興闌珊了,開始在現場頻繁交流和走動了,而之前還看得津津有味的南北區的全明星球員們也跑到另一邊開始練球為下半場的比賽熱身了,矣進宏就一個人在這樣嘈雜的環境中潸然淚下,場面一度十分“尷尬”,就是當時我在想,我們就不能給這樣的一位“草根英雄”足夠的尊重嗎?大家一起聽他的發言不好嗎?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那麼還請人家過來幹什麼呢?
為了“溫情”而“溫情”嗎?
後面又有媒體報道,矣進宏獲得的獎金好像也沒有跟進落實,最後還引起了一些不愉快,要知道,金額也就區區的10000元而已,作為中國最大的籃球聯賽,這樣的“失誤”多少有點太業餘了吧...
所以,一個體育聯賽的成功我想絕不僅僅是競技水平多麼的高超,以及俱樂部場館多麼的美輪美奐,還有俱樂部球員的薪水多麼高昂,肯定還伴隨著那一件件的“人文關懷”的故事盪滌在每個熱愛體育人的心中,這樣的聯賽才能走出國門,從而說不定影響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