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似乎已經成為我生命中一個不可或缺的存在,關於香山的記憶也無可替代。
雖然很多年沒再來了,但一直記得小時候每年十月都會來爬山。從隨便看看紅葉、拍拍合影,到後來出了一年一度的紅葉節,人流如織。
長大以後開始不喜歡這種擁擠,越是人多熱鬧就越想躲開。
來香山的次數慢慢變少,偶爾去一下也基本不上鬼見愁了。隨著歲月流逝的不只是青春,還有那時的衝動與勇氣。
很多年以後再次動了登山的念頭,是想來看看香山上的古蹟,那些一直出現在合影中卻一直沒怎麼上心的景緻。
▎昭廟琉璃牌樓
之前在寫北海公園小西天的時候,曾總結過北京僅存的10座琉璃牌樓,其中之一就是香山昭廟的這座。
很多年前隨手拍過一張照片,也沒仔細看。這一趟更多地關注些細節。
(香山昭廟琉璃牌樓 | 拍攝於2006年)
這座琉璃牌樓是香山昭廟的一部分,也是目前能近距離看到的建築,廟內的部分並未開放。
昭廟全稱宗鏡大昭之廟(意為尊者神殿),建於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是為西藏六世班禪額爾德尼羅桑·貝丹益希(1738-1780)而建,為班禪夏季駐錫地,故又稱班禪行宮。
昭廟為漢藏融合喇嘛廟式樣,由月河、琉璃牌樓、清淨法智殿(眾妙之門)、白臺、八方重簷御碑亭、紅臺、都罡殿(宗鏡大昭之廟)、萬壽七層八面琉璃塔組成。
咸豐十年(1860年)昭廟遭到英法聯軍的焚掠,僅存琉璃牌樓、幡杆石座、白臺、石碑、紅臺、琉璃塔等遺蹟。
拍照的時候天空蔚藍得沒有一絲雲彩,乾乾淨淨,清清澈澈。充足的陽光讓琉璃牌樓不斷散發出光芒,彷彿能把周圍的世界都照亮。
許多年前的清淨法智殿還是紅色的,不知道什麼時候塗刷成白色。眼前的顏色讓我很久都沒法跟記憶中的重合,一度以為自己從來沒見過這大殿。
(香山昭廟清淨法智殿 | 拍攝於2006年)
瞧,記憶其實是會騙人的。
你以為素未謀面的,早在一個不經意的時刻擦肩而過。你以為一成不變的,也早已在時光中消磨得面目全非。
▎萬壽七層八面琉璃塔
俗稱琉璃塔,建於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為宗鏡大昭之廟的最後一組建築。
高約30米,七層密簷式實心塔。塔基為八角形須彌座,塔身表面嵌有八十座琉璃佛龕,簷端墜有銅鈴。
塔下由八面傘型的瓦頂建築承託,內築石雕拱門,石壁上鐫刻八尊佛像及佛八寶。1860年遭英法聯軍焚燬,木建築及石佛像均遭到破壞。1965年重新修繕後,成為香山公園的標誌性建築。
現在的塔已經不讓進入,好在多年前有幸進去過一次,留下一些照片。
(香山琉璃塔內部 | 拍攝於2006年)
上山看琉璃塔的途中,可以瀏覽到昭廟內部的景象,應該是正在修復中。正中央的大殿臺基可以想見當年的規模。
▎見心齋
建於明嘉靖年間(1522年),清嘉慶年間(1796年)重修,傳說曾是帝王訓誡臣屬的地方。
見心齋中的亭、臺、廊、榭佈局別緻,是一處具有江南建築風格的園林。
地面滿布青苔,還有不知道什麼年月嵌進去的酒瓶子底兒,倒也跟周圍很和諧。
雖然室內都未開放,但此處遊人不多,在這小園子裡靜靜待一會兒,也是難得的享受。
▎隔雲鍾
建於清代,原為一山亭。由於地勢較高,時有霧起,每當夜幕初降或星辰乍隱時,在此聆聽臥佛寺、寶勝寺、法海寺、大覺寺等古剎鐘聲此起彼伏,斷續悠揚。
1860年遭英法聯軍焚燬,僅存亭基。1994年香山公園按原貌復建。亭子裡有不少遊人正在休憩,所以只拍了牌匾。
▎外垣牆與別垣牆
清乾隆十年(1745年)廓定靜宜園範圍,建虎皮石牆約5000米,圍成3個景區。靜宜園曾先後於1860年、1900年兩次被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焚燬,垣牆多已坍塌。
如今看到的兩段均為遺址。
▎芙蓉坪
建於清代,原為三間樓閣,由此遠望群峰猶如蓮花,乾隆皇帝有“翹首眺青蓮”的詩句。1860年遭英法聯軍焚燬,北側石壁上僅存乾隆御筆“芙蓉坪”三字及御製碑文。
民國時期在遺址上改建私人別墅,並更名為芙蓉館。目前暫未開放。
由於裡面沒開放,沒能見到乾隆御筆,倒是在不遠處發現這個六三年十月的石刻:
▎玉華岫
位於香山中麓,由玉華寺、皋塗精舍、邀月榭、綺望亭、溢芳軒等建築組成。
玉華寺始建於明正統九年(1444年),清乾隆十年(1745年)在寺旁增建玉華岫等建築。1860年遭英法聯軍焚燬,1931年闢為私人別墅,更名玉華山莊。1956年對遊客開放。
▎霞標磴
始建於清乾隆十年(1745年),原為“九曲十八盤”磴道間的三間敞廳,在此可觀霞起,乾隆皇帝有“踏磴看霞起”詩句。1860年遭英法聯軍焚燬,僅存遺址。
▎小白樓
原為清代靜宜園的綠雲舫,1860年遭英法聯軍焚燬。後由香山慈幼院在舊址上修建圖書館,俗稱“小白樓”。1951年改稱“中共中央宣傳部圖書館”。
週一閉館。
▎來青軒
始建於明代,清代為靜宜園二十八景之一。1860年遭英法聯軍焚燬,後在遺址上改建公寓。
1926年3月,香山慈幼院部分學生遷居此處。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機關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進駐香山後,來青軒為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等人的辦公居住地。
週一閉館。
▎香山寺
本來這趟行程最主要想看看香山寺,但趕上週一不開放,只得拍了幾張外景作罷。
貼幾張很多年前拍的香山寺吧。
據史料記載,香山寺始建於唐代,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世宗重修香山寺,賜名“大永安寺”。後又經元、明兩代重修,至清乾隆年間擴建,賜名“香山大永安禪寺”。
(香山寺| 拍攝於2006年)
原建築於1860年遭英法聯軍焚燬,現於原址復建。由前街、中寺與後苑構成獨特的寺廟佈局。
(香山寺| 拍攝於2006年)
香山寺前的買賣街是皇家敕建寺宇的特殊組成,街內建有“山神廟、龍王廟、財神廟”,街兩側設“萬興號、馨遠齋、慶春樓”等店鋪三十餘楹。乾隆皇帝曾於二十年六年(1761年)、三十六年(1771年)兩度奉母並攜文武百官來此禮佛祝壽。
前街這裡有一座復建的四柱三門牌樓:
------
現在香山公園的很多景點都是週一閉館,跟博物館一個作息時間。所以如果想好好瀏覽這些建築的朋友還是避開週一再來。
不過如果單純地運動登山,享受植被密集、空氣清新,香山公園隨時可來,四季皆美。
登高遠眺的時候,覺得自己瞬間渺小,平日裡那些雞零狗碎更是變得不值一提。來爬山吧,會讓人開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F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