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泡沫最容易出現在金融行業和房地產行業,為保持經濟發展和金融穩定,各國一方面必須為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同時防止過多的資金在吸金行業製造泡沫。
大家都知道,資金流向哪裡,哪裡就容易出現泡沫。比如股市,如果不管制,短時間內可以衝上萬點,還有樓市,購房資格不受限制,不禁止槓桿,他們能走出天際,反正下一波接盤者也希望能以更高的價格賣給後來者。畢竟,只要有利可圖,很多人都會不知疲倦地進入。
在股票、債券、外匯、房地產四大交易市場,長期以來被稱為“國家金融的四大命脈”。大家都知道,資產泡沫破滅對老百姓意味著什麼?在四大交易市場中,房地產是最不應該出現在金融交易市場的,然而,當房地產被賦予金融屬性的時候,它有著“毀天滅地”的超能力,同時也被稱為對金融影響最深、最脆弱的行業。
在全球經濟前三的超級大國中,都經歷過房地產泡沫的破滅。
受貨幣寬鬆影響,日本M2增速瞬間提升,1986年至1991年,同比增長率達到12%,催生了前所未有的房地產泡沫。加上協議的直接催化,日本央行透過加息、限制資本流入房地產、甚至讓商業銀行停止住房貸款等方式復甦,以防止泡沫擴大,但為時已晚。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主要都市圈的地價和房價從暴跌了65-70%。
美國最近一次的房地產泡沫從1997年開始積累,2001年後膨脹得更快,房地產投資佔到整個GDP的1/5,在貨幣供過於求和低利率的刺激下,2007年美國的房價是1997年的三倍。包括銀行在內的很多人都覺得買房有利可圖,因此,一些影子銀行也願意向資不抵債的人提供貸款,但出於對通脹的擔憂,美國銀行不斷將利率上調至5.25%,購房成本大幅上升,市場成交快速回落,量跌後價格下跌,對於以前貸款買房的人,即使賣掉了房子,也無法償還貸款。違約持續,房地產泡沫破滅,這波房價下跌30%是有的。
其實,我國海南也也有過樓市崩盤的教訓,1992年,該地區有2萬多房企,雖然當地人的購買力很小,但炒房者主要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銀行和炒房客。然而,隨著國家宣佈資金流入房地產,終止房地產企業上市融資,海南房地產被釜底抽薪,泡沫破滅。房價從1993年的每平方米7500元下降到每平方米不到2000元,海南發展銀行也因擠兌風波,成為第一家關閉的省級銀行。
說到底,房地產泡沫一旦形成,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擊鼓傳花”遊戲,誰能保證他不會是最後一個接棒人?
房地產界一直有一句話,“十次危機,九次地產”,因為它與其他行業有太多的不同,有很多迷惑性的東西,比如經濟發展,人民收入增加,以及住房需求釋放,應該推高房價,這是一條主線,此外,還有城鎮化作為“外衣”,新鮮的購買力不斷湧現。
毫無疑問,城市群、大都市圈核心城市無疑對人口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一定時期內的市場支援是可以接受的,但對於更多的三四五線城市來說,收入和人口不足以支援泡沫遊戲,一旦房地產泡沫出現破裂,這些地方的房地產便將首當其衝。
沒有人不想過“包租婆”的日子,但問題是羊毛也被剝光了的時候?
有人認為,一份穩定的工作,外加兩套房出租,日常開銷不用操心,而且房子還是不動產財富,享受經濟發展的溢價。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每個家庭都有好幾套房子,到時還有多少人需要租房?
資料顯示,我國城鎮居民住房自有率已達到90%以上,大多數人並不缺房子,僅有少量的打工人如何支撐大量的租賃市場?當市場上有足夠的房子時,房子租給誰去?
其實,我們已經看到了一個現象,在畸高的住房成本面前,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不生孩子,選擇回老家打工,對他們來說是無奈但也並非不是明智之選,但對於房子多的人或是當頭棒喝,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不會引起瞬間的疼痛,但結果卻是一樣的。
有人說,租不出去,房子增值是大頭,不租也無所謂,他們從來沒有想過,失去需求的房子怎麼變現,還怎麼溢價?更何況,從世界主要經濟體的現實市場來看,房產稅,甚至空置稅還在等著他們呢。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股市泡沫破裂可以讓人們的財富瞬間消失,但後遺症並沒有那麼大,但房地產一旦硬著陸,其副作用不會在一兩天內消失,甚至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才能消化。所以,當我們達到歷史門檻時,我們能做的,就是不要讓房地產泡沫繼續擴大,正如原央行副行長吳曉靈所警醒的:
“在泡沫中狂歡的日子不多了,做好潮水退卻後的準備是每個國家、每個人都要面對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