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位於南美洲西部,北鄰厄瓜多和哥倫比亞,東接巴西與玻利維亞,南連智利,西瀕太平洋,海岸線長2251千米。
秘魯的地形以山地為主,安第斯山脈縱貫秘魯南北,西部沿海地區為平原,東部有亞馬遜熱帶雨林。
秘魯境內的瓦斯卡蘭山海拔6768米,為秘魯最高峰。
秘魯的主要河流有烏卡亞利河和普圖馬約河。
秘魯面積約1285216平方公里,人口約3249.55萬(2019年資料)。
秘魯屬於熱帶氣候,從西向東依次為熱帶沙漠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雨林氣候,氣溫和降雨變化較大。
※秘魯礦產資源豐富,是世界12大礦產大國,主要有銅、鉛、鋅、鉍、釩、鈾、鉬、銀、鐵和石油等,其中鉍和釩的儲量均居世界首位,銅儲量居世界第3位,銀和鋅的儲量均居世界第4位。
※2019年的時候,秘魯銀產量居世界第一位,銅產量居世界第二位,鋅產量居世界第二,錫產量居世界第三位,黃金產量居世界第六位。
附圖一,
附圖2,
附圖3,
秘魯森林覆蓋率高達58%,在南美洲僅次於巴西居於第2位,世界排名第10位。
※秘魯海洋資源豐富,這裡有世界四大漁場之一的秘魯漁場,盛產鯷魚、鰣魚、鳳尾魚等800多種魚類,魚粉、魚油的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
附1,金雞納樹是一種常綠喬木,高約5~15米,原產於安第斯山區,樹皮和根皮是提取奎寧和奎尼丁的重要工業原料。
附2,古柯是一種灌木,生長在安第斯山脈地區,樹高1~3米,葉子含可卡因,有麻醉作用。印第安人常把古柯葉帶在身邊,以便隨時充飢禦寒。
秘魯有人口3249.55萬(2019年資料),其中印第安人佔45%,印歐混血人種佔37%,白人佔15%。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另有30多種地區方言。
在秘魯,約96%的居民信仰天主教。
※早在1850年前後,已經有中國人移居秘魯,到2008年時秘魯有中國血統的華人約500萬,約佔秘魯總人口的10%,多為廣東和福建等地移民。
秘魯是拉美地區華僑華人人數最多、移民歷史最悠久的國家。早期華人在秘魯多從事礦工的工作,每天工作時長達12個小時,且沒有人身保險,受到秘魯方面的不公平對待。
※1873年,李鴻璋與秘魯使臣葛爾西耶就秘魯虐待華工之事進行交涉,最後清政府與秘魯締結《中秘天津條約》,規定在秘魯的華人可以自由選擇回國,李鴻璋要求秘魯政府給予華工人身安全保障。
秘魯實行自由貿易,主要對外出口礦產品和石油、農牧產品、紡織品、漁產品等,主要貿易伙伴是中國、美國、巴西和加拿大。
中國是秘魯全球第一大貿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場,中國主要從秘魯進口魚粉、水果、咖啡和銅、鐵等等礦產品,秘魯主要從中國進口機電、高新技術產品、紡織品、服裝等。
秘魯人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甘蔗、玉米、馬鈴薯、麥類、棉花、咖啡、水稻。
秘魯目前是世界上第四大生薑出口國,排名僅在中國、泰國和荷蘭之後。
秘魯的農產品主要出口市場為美國、中國、德國、荷蘭、西班牙、英國等國。
秘魯是世界第一大藜麥生產國和出口國,秘魯和玻利維亞兩國的藜麥產量佔世界藜麥總產量的90%。
中國每年從秘魯進口的水果主要有藍莓、葡萄、柑橘、石榴、芒果等。
秘魯目前是世界上第三大鮮葡萄生產和出口國。
秘魯是全球第2大鱷犁出口國,佔全球鱷梨出口總量的12.4%。
秘魯的工業則以採礦、冶煉、紡織、製糖為主。
秘魯的交通運輸以公路為主,公路貨運量佔全國貨運總量的80%,外貿主要依靠海上運輸。
秘魯移民中有許多日本人後裔,1990年~2000年間的秘魯總統藤森就是日裔,日裔在秘魯的社會地位較高。
秘魯是拉美國家中接受日本援助最多的國家。
利馬是秘魯的首都,也是秘魯最大的港口,位於太平洋東岸,終年少雨或無雨,是世界上有名的“無雨城”。
秘魯一年四季沒有雷鳴電閃,沒有疾風暴雨。利馬是世界各國首都中降雨量最少的一個,年降雨量僅10~15亳米,街上沒有下水道,市民從不購買雨傘雨衣。
馬丘比丘是秘魯著名的遊覽勝地,位於秘魯南部高原上,四周叢山峻嶺環抱,古城兩側為600米懸崖峭壁,下臨湍急的烏魯班巴河,海拔2280米,是秘魯著名的旅遊勝地。
納斯卡地畫位於秘魯首都利馬以南300公里處,是散佈在250平方公里乾燥沙質地表上的幾何符號,有線條,有幾何圖形,有動物圖案,需乘飛機在高空才能看到全貌,被定為聯合國人類文化遺產。
阿雷基帕是秘魯第三大城市,位於米斯蒂火山山麓,這裡有皚皚雪山,有蒼翠樹木,景色清幽。
亞馬孫河發源於秘魯,流經巴西,注入大西洋,全長6400多公里,最深處達240多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河流。
秘魯的的的喀喀湖是南美洲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淡水湖之一,位於玻利維亞和秘魯兩國交界的科亞奧高原上。的的喀喀湖面積8330平方公里,其中秘魯境內佔有五分之二。
“帕拉伊索”遺址是利馬最大和最古老的考古遺址,其中包括12座金字塔。經學者研究認為:秘魯的這些金字塔可能比埃及金字塔還要古老。
秘魯是一個文明古國,早在公元11世紀,印第安人就以庫斯科為中心建立了印加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