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輿訊 據向東向西報道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人。”挪威有漫長的海岸線,人口540萬,華人目前大約1萬8千人。這些同胞在這個最適宜居住的國家,生活的如何呢?
挪威是歐洲後疫情時代最早全面開放的國家之一。9月25日起,挪威宣佈重新開放旅遊並結束限制。9月28日,歐洲時報記者去挪威採訪,在奧斯陸機場,機場的值班的軍人問記者:打過疫苗了麼?記者回答:打過了!並且準備出示健康碼。但是,大兵一擺手,請過。態度熱情。
我們剛從機場出來,前來接機的華人社團的同胞就已經在門口等待了。真的是賓至如歸啊。在歐洲任何一個國家,都能見到同胞們熱情的面孔,非常親切。
疫情之下,挪威的華人生活如何呢?
記者看到,雖然華人的生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但是,由於轉型及時,不少人在電商領域找到新的商機。當然了,疫情之下,抗疫才是最重要的工作。
抗疫中美麗的華人身影
根據挪威官方的資料,挪威華人華僑的感染率、重病率、死亡率等幾乎都是所有移民中最低的。當然這是很多因素的綜合效果,包括中國駐挪威大使館很早就給華人分發來自祖國的抗疫物品,根據疫情發展隨時提醒所有華人注意防疫。
據介紹,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有一個志願者團隊,將疫情的相關訊息,翻譯成中文,即時分享給所有在挪威的華人華僑。
這是一支美麗的團隊,是由挪威華人華僑婦女兒童聯合總會(簡稱:挪威婦幼聯)的會員組成,她們無私奉獻,堅持每天為大家提供中文訊息,少則一二十篇,多則三四十篇,節假日也從未間斷過。
2020年2月底,挪威發現了第一例新冠感染病例。3月初,挪威華人華僑婦女兒童聯合總會理事會在留蔓娟會長的組織下,立即做了兩項安排。第一是成立一個服務小組,輪流值班,隨時為需要的會員提供幫助,包括代買日用品,陪伴以緩解壓力。第二項是由8位挪威語熟練的會員,組成了一個翻譯小組,專門翻譯與疫情相關的訊息,不僅分享給所有的會員,而且分享到其他華人社群。
▲挪威華人華僑婦女兒童聯合總會會長留蔓娟。(圖片來自歐洲時報)
一石激起千層浪。翻譯小組分享的中文資訊立即在華人社會中引起很好的反響,大家確實亟需這樣的資訊。翻譯小組因此決定不僅透過微信共享翻譯的中文資訊,而且將其同步釋出到網上,讓所有需要的人,都可以隨時看到。因此誕生了《中文挪訊》。每天釋出翻譯成中文的當地的防疫訊息,包括政策、新聞、疫情資料等,方方面面,國家級別的,以及地區性的,全都包括。
從2020年3月6日起至今,在過去的一年半的時間裡,挪威婦幼聯翻譯小組累計翻譯了423萬字的各種疫情訊息。包括政府新聞釋出會的內容,衛生主管和防疫部門釋出的各種防疫政策和指南,各地市的疫情訊息等等。每天定時分享到十幾個華人社團的微信群,再請各社團會員接力,轉發給更多的群體。同時,所有人可以隨時到《中文挪訊》網站瀏覽最新的訊息。
據不完全統計,從2021年8月12日至今,有130多萬次瀏覽,觸及了43800多的使用者。瀏覽使用者的年齡從18歲到65歲以上,均勻分佈,而且是25-34歲的人群佔比最高。說明年輕人非常關注疫情,需要了解疫情的訊息。這些個數字,在中國市場上,也許不會激起什麼漣漪,但是在全國只有不到兩萬華人華僑的挪威,這是前所未有的數字。
值得一提的是,在翻譯小組堅持了8個月之後,得到了挪威中央政府部門的支援。這對翻譯小組是很大的鼓勵和支援。為了幫助移民群體防疫,挪威政府採取了一些措施,設立了一些專案,幫助各個族群的移民。其他的華人組織,也有各種形式的互助和防疫安排。但是翻譯小組翻譯的中文訊息,是惠及受眾最廣泛、堅持最長時間的專案,政府部門的支援也是順理成章的。
據介紹,翻譯小組的全部八名固定的成員,都不是專職做翻譯工作的,並且都是每天要上班的上班族,也都是孩子的媽媽,需要照顧孩子和家人。她們憑著一顆誠摯的愛心和無私奉獻的精神,為了那些挪威語不是很熟練的華人同胞能夠即時瞭解疫情的發展和相關的訊息,能夠更好的保護自己、家人和朋友免於感染,翻譯小組成員犧牲了許多業餘的時間,犧牲了許多與家人團聚的時間,從早到晚,輪流值班,收集政府或其他部門釋出的有關疫情的訊息,然後根據重要性,儘快分工翻譯成中文併發布出去。
因為小組成員都不是專職做翻譯的,所以翻譯過程中卡殼是每天都會有的。一些詞語的翻譯,或者是吃不準,或者是想找到漢語中類似的表達方法等。這時,大家就要一起來討論,你一言我一語。所以她們也在天天學習,不斷進步。這是她們的辛勤勞動換來的一個額外的收穫。當然她們最大的收穫,也是她們的動力源泉,也是她們一直很驕傲和自豪的,就是不斷收到讀者的各種讚譽和反饋。太多的華人從中受益,只要有機會見到,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都讚不絕口。她們很開心,在這個艱難的疫情時期,她們可以幫助大家,讓儘可能少的人感染和生病。
請讓我們記住這些美麗的身影和無私奉獻的名字:留蔓娟、賀紅芳、李寶雲、潘陳燕、王佩玲、林豔珍、鄔少波、白雲。
挪威婦幼聯會長留蔓娟表示,特別感謝中國駐挪威大使館,尤其是中國駐挪威大使夫人伍曉玲老師對婦幼聯工作的長期關懷、支援、鼓勵和指導。
現在,挪威已經恢復全面開放。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大家的工作生活,都能恢復正常。希望挪威婦幼聯翻譯小組的正能量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在海外華人中發揚放大,用華夏兒女的風采構築點亮世界的繁星。
▲挪威華人婦幼聯翻譯小組成員。左起:留蔓娟,賀紅芳,李寶雲,潘陳燕,王佩玲,林豔仲,鄔小波,白雲。
無私奉獻 互幫互學 展現華人風采
對於很多旅挪的華人來說,知識、才能、勤勞等,和其他國家的移民相比,都是沒得說的。在各種競爭中,最大的挑戰可能就是語言,以及融入當地社會的程度。本來西方語言和漢語之間,就存在很大的差異。挪威語又是北歐的一個小語種,有其特殊性,其發音和語法,對中國人來,都是很大的挑戰。旅居挪威的中國人,很多能熟練地使用英語。而絕大部分挪威人都會英語。這樣一來,一些人就沒有必須學挪威語的壓力和急迫性。
但是,當地政府和媒體的各種訊息,都是以挪威語釋出的。跟當地人交流,用挪威語也更受歡迎一些,這是顯而易見的。因此長期以來,許多中國人由於語言的關係,在一定程度上會吃虧一些。如果能熟練運用挪威語,對於交流和傳播華夏文化,會有很大的便利。
挪威華人華僑婦女兒童聯合總會看到了這一點,因此2021年初決定,在這方面為華人朋友們做點事情。目的是提高華人的總體挪威語水平,為華人更好的融入當地社會,提升華人的競爭力,傳播華夏文化做出貢獻。
▲挪威華人婦幼聯志願者。上排左起:留蔓娟,林豔仲,李寶雲,朱葵,賀紅芳,陳瑤瑤,魯楠,張魯。中排左起:孟香君,潘陳燕,章進,崔雙,沙燕,王佩玲,劉新瑞,Ruben。下排左起:胡玉樹,王安妮,梁小儀,李敏,趙虎,方佩,Eirik,李平舉。(挪威華人婦幼聯供圖)
挪威華人婦幼聯的一部分會員,已經在當地生活了很多年,已經可以熟練使用挪威語。這是一個很好的條件和資源。同時,中國人教中國人學挪威語,有很多明顯的優勢:一方面,母語都是漢語,交流起來很容易;另一方面,熟悉中國人學習挪威語的共同的難點和容易犯的錯。
挪威華人婦幼聯會長留蔓娟有了這個想法後,和理事會進行了溝通,得到了理事會的支援。也得到了挪威華人婦幼聯的高階顧問、中國駐挪威大使夫人伍曉玲老師的讚賞和鼓勵,積極開展相關工作,提高華人的當地語言能力,能夠在居住國充分展現中華兒女的風采。因此,協會趁熱打鐵,立即行動起來,第一是看有沒有人想學,第二是看有沒有足夠的義工老師來幫大家學習。
非常出乎意料的是,想學的人特別多。短短兩三天,報名人數接近500人,這是一個微信群所允許的最大人數。這在華人不多的挪威,是一個相當大的數字。
同時,支援留蔓娟這個想法願意成為義工老師的人也特別多。很快就有20多位挪威語很熟練的人願意參與進來,他們都是來自各行各業,有醫生、護士、翻譯、工程師、研究人員,有學霸、博士,有老闆、經理,並且還有年輕的、中文熟練的移民第二代。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大家都有一顆無私奉獻的心,利用業餘時間輔導華人朋友學習挪威語,希望能為大家在挪威的工作生活減少一些障礙。
挪威的人工是非常昂貴的,私教語言老師的小時費,基本都是至少500 - 600克朗起。去學校學習挪威語,一週兩次不到四個小時,一個學期也要好幾千克朗。而其效果,遠遠比不上能夠用中文交流的教學效果。
這麼多人願意當義工,犧牲業餘時間,準備課程,進行上課,非常難能可貴,她們憑的全是熱忱、大愛和無私的奉獻精神。是華人社會的一股熱流,是正能量,特別值得弘揚。
挪威華人婦幼聯為華人朋友舉辦的語言學習和實踐班,向全挪威的所有華人朋友免費開放。只要想學,就可以加入。當然由於響應者眾,人數太多,只能先開放500人參加,排在後面的人只能先放在等待佇列中,以後有人退出,或者資源允許擴招的時候,再向更多的人開放。
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根據學員的語言基礎,將語言班分三個班:日常用語班、中級班和高階班。日常用語班的目標是,讓學員透過學習能夠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挪威語。中級班的目標則是幫助學員更系統的學習相關的語法和知識。高階班的目標則是基於媒體新聞,為大家介紹挪威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生活的深層次的知識。
從2021年3月開課以來,每週都按提前擬定的教學計劃進行教學,跟學校類似,包括正式的講課、答疑輔導、正音課、語言角、研討課等。從不同的角度,為大家提供相關的知識、練習的機會、以及必要的指導。義工老師們包辦所有的教學相關的任務:編寫教材、製作講課用的PPT、課程內容錄音、講課、主持輔導課、答疑、逐一修改作業等。也許每件事情,做一次兩次,用不了很多的時間。但是日積月累,所需要的時間和努力,累計起來,就是一個相當可觀的量。比如說,每次為了教材定稿,相關的老師,都要花很多時間透過微信討論,力求更好。
一位學員在聽了一位義工老師的一次課以後表示,今天聽了瑤瑤老師的課,除了受益匪淺,還被老師的認真所震驚,她的課涵蓋歷史,氣候,地理,城市,語言,文化等等,還有這些內容所對應的非常準確的中文。特別好奇問了老師備這麼一次課要花多少時間,老師回答是兩個周。大家有時間的話一定要聽聽瑤瑤老師的課。沒有條件的創造條件也推薦大家來聽,她是抱著個5個月的娃聽的,真的很值得。
這僅僅是一個例子,一個縮影,事實上每個班級的老師,都是如此。不是一次,是每一次。
在挪威華人社會,微信的使用非常普遍。語言班也利用了微信這一便利工具。義工老師幾乎是每天24小每週7天,隨時回答來自學員的問題,有語言方面的問題,有生活交流中遇到的問題,也有各種生活應用中遇到的問題。非常令人感動的是,只要學員提出問題,總有義工老師在第一時間非常認真的為學員解答。有時候,一個問題開始後,多次往返答問。幾次問答下來,就是一堂課的時間。熱忱的義工老師,真的是很敬業,很耐心,詳盡解答所有的問題。
很多華人朋友,學習語言時,最大的挑戰之一,可能就是開始開口說。很多人怕說錯,怕說的不好。擔任語言班教務主管的挪威華人婦幼聯的留蔓娟會長就多次跟大家說,說錯不重要,我們都在學習。不張嘴說才是重要的問題。因此想方設法加開語言角活動,請母語是挪威語、又學過一些中文的年輕外教老師,每週一次或兩次來和學員們一起說挪威語。
為了幫助學員更好的利用時間碎片學習挪威語,婦幼聯有幸得到了李平舉博士的無私幫助,將語言班所有課程內容,製作成網路應用。學員註冊後,可以在電腦、平板、手機上,隨時閱讀課文、聽老師的課文錄音、看課程內容的影片,將讀和聽結合在一起,眼耳腦同步,以最大可能感知學習。茶餘飯後,公交車上,所有的時間碎片,都可以拿出手機,看看、聽聽、說說。
挪威華人婦幼聯的語言班,也得到了挪威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援。他們非常讚賞挪威華人婦幼聯的這一善舉,幫助華人華僑更好的融入當地社會,更好的與當地的居民交流,將華夏文化和風采更好地介紹給挪威。每個人都成為中挪友好的積極參與者。(原標題:疫情下互幫互助的挪威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