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都一樣”
讀這句話時,你是不是忍不住唱起來了?
近些年來,年輕人好像越來越愛刷經典老劇了。《家有兒女》、《武林外傳》、《亮劍》、《三國演義》等等經典劇集都成為了年輕人二刷、三刷的選擇,他們開始把“二營長的義大利炮”、“放著我來”、“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等等角色的口頭禪掛在嘴邊。
《武林外傳》劇照
這些劇集,既沒有當今炙手可熱的流量明星,也沒有任何團隊的宣發和推廣,甚至畫風古早,畫質粗糙,但為什麼卻讓年輕人念念不忘呢?
經典老劇
不斷重新整理的存在感
念念不忘的源頭,主要是經典老劇不斷在年輕人心中重新整理的存在感。這種存在感或者是由於經典老劇的反覆重播,或是由於一些從經典劇集中挖掘出的新梗,經典劇集的翻拍,同樣也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我們首先說反覆重播的經典劇集。提到重播,不少網友第一時間想起來的,或許都是在湖南衛視連續重播13年的《還珠格格》,想起“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古靈精怪的小燕子,《還珠格格》如今也已經成為了不少觀眾的假期必備劇目。86版《西遊記》也在各大電視臺,陪伴了不少年輕人從小到大的假期。
86版《西遊記》劇照
據公開資料顯示,《亮劍》5年內的重播次數就已經達到了3000次,《還珠格格》則已經重播了2000餘次。《新白娘子傳奇》、《家有兒女》也緊跟這些經典劇集之後,共同勾勒出了不少年輕人的假期回憶。
《還珠格格》劇照
各種影片網站也看準時機,上線了這些經典老劇,如果你想看86版《西遊記》,你不必等待電視臺重播,可以選擇愛奇藝、騰訊影片,如果你想看《家有兒女》第一部,可以選擇PPTV。在這些影片平臺上,我們可以隨時觀看這些經典老劇,大幅提升了觀看的便利性。
隨著經典老劇重播次數的增多,年輕人觀看次數的增多,我們發現不少圍繞這些經典老劇的新梗也逐漸湧現了出來。
在以微博為代表的社交場中,我們能看到關於這些經典劇集的相關話題和討論,比如#家有兒女表情包大賽#、#武林外傳中處處是伏筆#,甚至還有一些“夢幻聯動”,比如#武林外傳和家有兒女的生活你會選哪種#。
這些話題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也促使網友們輸出了越來越多的優質內容,比如劇集的細節解析,自制表情包以及一些結合熱點的討論等。這些內容讓經典老劇產生了新的討論點,透過熱搜話題成功出圈。
以抖音、B站為代表的一些影片內容平臺則是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二創影片。以B站為例,在這一平臺上出現最多的二創影片,大多圍繞著《亮劍》和《三國演義》。其中《亮劍》系列影片在B站的播放量已經達到了10.5億,而《三國演義》則達到了9.5億。
這些二創影片中,有對於這些劇集的解讀,有精彩片段集錦,還有一些洗腦的鬼畜影片。在B站特有的彈幕文化薰陶下,彈幕往往會鋪滿影片畫面,甚至到了看不到人物和臺詞的程度。B站使用者這樣的熱情,無疑也證明了他們對於這些內容的肯定和歡迎。
《三國演義》和《亮劍》的二創影片,彈幕甚至蓋住了影片畫面
當然,這些老劇的不斷翻紅,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國產影視劇產出的續集和翻拍。《西遊記》和《還珠格格》都曾經有不少續集出現,《西遊記》的前傳、後傳、續集,《還珠格格》的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每當這些新的續集出現,都會讓觀眾回想起曾經的經典,進而重溫。
被翻拍的經典劇集,則主要集中在金庸的作品上,比如《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神鵰俠侶》、《笑傲江湖》等等劇集,都是翻拍界的常青樹。但是每一次翻拍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讓不少網友直呼“辣眼睛”。
比如最近播出的新版《天龍八部》,就因為辣眼睛登上了熱搜,把“令尊”說成“家父”,段譽見小龍女第一面竟然尿褲子,臺詞糟糕,劇情離譜,連場景轉換都十分生硬。這部翻拍劇在豆瓣的評分已經低至3.5分,而反觀97版《天龍八部》,評分則高達9.0。在劇評中,不少觀眾表示“看到吐槽2021版,回來洗洗眼”、“最經典的還是這一部”
新版《天龍八部》的低質量,無疑也為97版《天龍八部》帶去了關注。
電視臺、長影片平臺上經典老劇的反覆播出,以及一些翻拍劇集帶來的比較,不僅讓這些老劇的價值被重新認知,年輕人對於老劇的新討論,輸出的二創內容,則將老劇的價值重新解構,為經典老劇帶來了新的生機。
觀眾為什麼不看新劇?
那年輕人為什麼沉迷經典老劇,卻不看新劇了?
問題主要出現在如今一些影視劇的質量上。我們依然以上文中提到的新版《天龍八部》為例,可以發現,這部劇中出現了不少擁有較高流量的明星,比如楊祐寧、文詠珊等,這些明星擁有較大的影響力和粉絲資產。如果劇集質量不拖後腿,那麼無論是資料表現還是評分來說,都不會出現太差的結果。
社交平臺上的一片差評來自於什麼?
來自於明顯的常識性錯誤,來自於不貼合角色的造型,來自於對於特效和動作設計的不用心,也來自於一些營銷號的“尬吹”,讓網友對於這樣的劇集失去信心......
新版《天龍八部》中出現的常識性錯誤:“家父”
除了這類劇集,如今不少影視劇所走的都是流量路線,為了最大程度地獲取流量,得到好看的資料,延長劇集,導致劇情注水,節奏拖沓,讓不少觀眾失去了觀看的興趣,從而“棄劇”。
一些偶像劇一味追求甜寵劇情,往往不夠貼近生活,充斥著大量浮誇的劇情。不僅如此,很多劇集甚至已經形成了固定的套路,沒有想象空間。
而對於如今的年輕人來說,他們對於影視劇的需求並不只停留在淺層的“嗑CP”、“反轉爽劇”,他們需要有更多能夠和他們產生情感共鳴的內容,需要影視劇中所傳遞的正向價值觀,他們想看到更多有質量的內容,能夠讓他們在開心追劇的同時“學到點什麼”、“反思些什麼”。因此,一些沒有營養的偶像劇也讓年輕觀眾們覺得味同嚼蠟,很難有持續觀看的興趣,更難擁有長期價值。
當然,近些年來,一些優質國產劇也湧現了出來,《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因為服化道被觀眾和專業人士肯定,《覺醒年代》成為了不少年輕觀眾喜愛的主旋律劇集,《隱秘的角落》帶起了一股懸疑短劇風,而最近正在播出的《掃黑風暴》也因為環環相扣的劇情被認可......
《掃黑風暴》劇照
在這些影視劇中,炙手可熱的流量明星反而比較少見,營銷號的“尬吹”也不見蹤影,更多是觀眾看劇後的評價沉澱下來的口碑。
經典老劇之所以被年輕觀眾反覆觀看,是因為常看常新,是因為大家總能夠從這些劇集中挖掘出新的價值,沉澱出新的內容,曾經看不懂的道理,也在反覆的觀看中逐漸明晰。這些經典老劇最初播出的年代,不存在流量明星這樣的概念,對於他們來說,想要吸引觀眾,只能靠質量。
結語
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觀眾對於影視劇的內容質量要求也是逐漸增長,愈發嚴格的。
他們已經形成了獨立的審美觀,對於好的影視劇有著自己的一套評判標準。流量明星、大IP已經無法持續吸引他們的關注,他們看重的,更多是劇集的質量,是劇情和演員的演技。觀眾對老劇的百看不厭,同樣也從側面折射出他們對於高質量作品的追求。
而年輕觀眾這樣的心態,正是對於影視劇行業形成良性督促,保障劇集的質量,更多新劇也就擁有了成為經典老劇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