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Nature communications:地幔溫度和板塊厚度對板內火山活動的全球影響

Nature communications:地幔溫度和板塊厚度對板內火山活動的全球影響

Nature communications:地幔溫度和板塊厚度對板內火山活動的全球影響


地幔對流是地球內部的重要動力學過程,是板塊構造、大陸形成和漂移、火山作用、地震和造山運動的根本原因(Lowman, 2002)。地幔對流使得地球內部熱能向外傳播,化學物質不斷迴圈,並在地球表面產生動力學地形。約束地幔的熱-化學結構的時空變化將有助於提升對這些相互關聯的現象的理解。然而這個具有巨大挑戰性的課題需要整合多種學科的觀測。

目前探測地幔熱-化學結構的兩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火成岩地球化學和地震層析成像,兩者都可以用來確定地幔溫度和化學成分的變化。在火成岩地球化學方法中,對於給定的地幔源的組成,熔融深度和程度主要受軟流圈溫度和岩石圈厚度的控制(McKenzie et al., 2005)。在適當的假設條件下,根據火山岩的位置、體積和組成成分可以分析上地幔頂部的熱結構,然而火山岩的分佈和組成受地幔成分、地幔流幾何結構以及在上升過程中熔體與圍巖之間的相互作用的顯著影響。地震層析成像可獲得整個地幔剪下波速度異常(ΔVs)結構,ΔVs對溫度非常敏感,可以對全球地幔溫度變化提供關鍵約束(Priestley et al., 2006),但是ΔVs也受到地幔組成和間隙熔體的影響。針對兩種方法各自的不確定性,可以密切結合地球化學觀測和地震層析成像模型,分析火成岩地球化學與上地幔結構之間的關係,將有助於瞭解地幔組成成分、溫度和熔融在地質時期的相互作用(Dalton et al., 2014; Wiens et al., 2006)。

在2014年,Dalton et al. (2014)將這種密切結合地球化學觀測值和剪下波速度異常的方法應用在了岩石圈厚度可以忽略的洋中脊地區。透過分析洋脊剪下波速度、洋脊深度和MORB化學成分的變化的全球相關性,發現洋中脊深度以及MORB的主要化學元素組成主要受地幔溫度變化的影響,洋脊深部最冷點位於海拔最低的地方,最熱點位於洋脊海拔最高的地方(冰島)。

在最新的研究中,針對於更一般的情況,即在軟流圈溫度和岩石圈厚度均發生變化的板內火山區域,Ball et al.(2021) 透過彙編全球範圍內新近紀-第四紀>20000個板內火山岩樣本分佈和化學組成的資料庫,結合全球的上地幔地震波速度模型,建立火山岩的化學組成與地幔地震速度、岩石圈厚度、地幔溫度異常之間的定量關係,揭示了軟流圈熱異常和岩石圈減薄對板內火山形成的主導作用及其對地表過程影響。研究成果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作者首先研究了新近紀-第四紀板內火山作用的分佈和火山岩岩石組成、ΔVs和岩石圈厚度之間的關係,研究結果顯示新近紀-第四紀板內火山作用集中在剪下波速度負異常和薄岩石圈區域(<100km)(圖1);鐵鎂質火成岩中的La/Sm與ΔVs(深度為150±25km)呈正相關(圖2),火成岩的組成可反映軟流圈的溫度變化。另外不相容元素的主成分分析以及與地幔溫度、地球化學和地球物理指標的相關性分析進一步揭示了軟流圈溫度變化是熔體含量的主要影響,岩石圈厚度變化主要影響熔融發生的深度範圍。這些研究結果表明軟流圈溫度變化和岩石圈厚度變化有助於確定板內岩漿作用的空間分佈。

Nature communications:地幔溫度和板塊厚度對板內火山活動的全球影響


圖1 新近紀-第四紀板內火山分佈。(a)深度為150±25km全球剪下波速度異常平均值(ΔVs)層析成像結果來自SL2013sv模型。黃色圓圈:年齡<10Ma且噴發距離<400km的板內岩漿樣品。(b)利用SL2013sv層析模型的1175 ℃等溫面交點計算岩石圈厚度的空間變化。①②③④分別標識北美洲西部、南美洲最南部、澳大利亞東部以及北非的高海拔的平緩傾斜的晚白堊紀-新生代海相地層出露(Ball et al., 2021)

Nature communications:地幔溫度和板塊厚度對板內火山活動的全球影響


圖2 空間和地球化學相關性。(a)在150±25km深處,剪下波速度負異常累積面積的百分比。其中黑曲線:全球的累積面積百分比,紅曲線:火山樣品分佈區域中剪下波速度負異常的累積面積百分比。黑/紅色虛線:Δvs<0km/s的全球表面和板內火山活動的百分比。(b)薄岩石圈累積面積Σa百分比。黑色/紅色曲線:薄岩石圈在全球和板內火山樣品分佈區的累積面積百分比; 黑色/紅色帶數字的虛線:全球或板內火山活動區中岩石圈厚度 <100公里的累計面積百分比;(c)La/Sm 與Δvs(150±25km)的相關性;(d)在不同深度La/Sm 與Δvs的相關係數的變化;(e)在不同深度岩石圈厚度與Δvs的相關係數的變化(Ball et al., 2021)

作者還利用地球化學反演方法獲得軟流圈溫度和岩石圈厚度,驚喜地發現在全球範圍內的反演結果與SL2013sv層析成像模(Schaeffer et al., 2013)Vs-T校準的軟流圈溫度和岩石圈厚度相匹配,且軟流圈溫度較高的區域與岩石圈異常薄的區域一致,例如:La/Sm和ΔVs的最低值對應在冰島地幔柱,而在Eifel(EF)和Central Arabia(CA)之間逐漸下降,在Afar(AF)地區又再次增加(圖3)。軟流圈溫度變化ΔTp和地球化學與地震層析成像分別計算的岩石圈厚度都有相應一致的變化趨勢(圖3)。

Nature communications:地幔溫度和板塊厚度對板內火山活動的全球影響


圖3 計算溫度變化、岩石圈厚度變化和動力學地形之間的關係。(a)分別由地球化學反演模型和SL2013sv地震層析成像模型計算的ΔTp的關係圖;(b)由 SL2013sv 層析模型計算的深度為150±25km 時的ΔTp平均值的空間變化圖;(c)根據(b)中穿過冰島(IC)、北海(NS)、埃菲爾(EF)、安納托利亞(AN)、阿拉伯中部(CA)、阿法爾(AF)和坦尚尼亞(TZ)的橫切面x-x’繪製的海拔圖,藍色多邊形為隆升的新生代海洋地層,(d)、(e)和(f)都沿x-x’繪製;(d)紅色曲線:SL2013sv 層析成像模型計算的150±25km 深處Δvs 的平均值,白圈:平均分佈在距離剖面小於200km的1°範圍平均的La/Sm觀測值,紅圈:樣本數>5的La/Sm值;(e)彩條:根據 SL2013sv 層析模型計算出150±25km深度的ΔTp 平均值。(f)黑線:SL2013sv層析模型計算的岩石圈厚度沿x-x’的變化,帶數條的圓圈:地球化學模擬確定的岩石圈厚度±1.5倍的最小失配度,藍色方框:基於岩石圈地幔減薄和上地幔熱異常,根據海相岩石的海拔估計的現今岩石圈厚度(Ball et al., 2021)

最後,作者將地球化學、地震層析成像研究結果與動力學地形的實際觀測聯絡,發現在多個板內火山活躍的地區(北美洲西部、南美洲最南端、澳大利亞東部和北非)海相地層在新近紀-第四紀都經歷了顯著的區域性隆升,認為地表動力學地形的產生可能是岩石圈厚度減薄與軟流圈溫度升高主導的。

結合以上的研究結果和分析,Ball et al.(2021) 對於板內火山岩的地球化學性質與地震層析成像模型之間的聯絡的定量研究,避免了活動邊界上的各種複雜因素的影響,建立起了新近紀至第四紀板內火山作用、軟流圈溫度正異常以及岩石圈厚度異常薄的全球相關性,進一步補充了全球洋中脊地區的相關研究成果(Dalton et al., 2014)。研究成果還強調了軟流圈溫度變化與岩石圈厚度變化對動力學地形的時空演變有著深遠的影響。由於板內火山作用貫穿整個岩石記錄,火成岩和地層學的聯合分析將有助於進一步探索整個顯生宙地幔對流和地表過程的演化歷史。

Nature communications:地幔溫度和板塊厚度對板內火山活動的全球影響


主要參考文獻

Ball P, White N, Maclennan J, et al. Global influence of mantletemperature and plate thickness on intraplate volcanism[J]. Naturecommunications, 2021, 12(1): 1-13.

Dalton C A, Langmuir C H, Gale A.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evidence for deep temperature variations beneath mid-ocean ridges[J]. Science,2014, 344(6179): 80-83.

Lowman J. Mantle Convection in the Earth and Planets[J]. GeophysicalJournal International, 2002, 150: 827-827.

McKenzie D, Jackson J, Priestley K. Thermal structure of oceanic andcontinental lithosphere[J].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05, 233(3):337-349.

Priestley K, McKenzie D. The thermal structure of the lithospherefrom shear wave velocities[J].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06,244(1-2): 285-301.

Schaeffer A, Lebedev S. Global shear speed structure of the uppermantle and transition zone[J].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2013, 194(1):417-449.

Wiens D A, Kelley K A, Plank T. Mantle temperature variationsbeneath back-arc spreading centers inferred from seismology, petrology, andbathymetry[J].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06, 248(1-2): 30-42.

(撰稿:李聃聃,田小波/岩石圈室)

校對:張騰飛、姜雪蛟

分類: 科學
時間: 2021-08-25

相關文章

Nature Communications | 德國基爾大學研究揭示表觀遺傳修飾影響小麥致病真菌的自發突變率

Nature Communications | 德國基爾大學研究揭示表觀遺傳修飾影響小麥致病真菌的自發突變率
突變是遺傳變異的來源和進化的基礎.全基因組突變率似乎受到選擇的影響,並且可能具有適應性(eLife | 荷蘭瓦赫寧根大學揭示獨特的染色質圖譜定義了植物病原真菌的適應性基因組區域!Trends in G ...

Nature Communications:雪球地球時期生命存續之謎新解

Nature Communications:雪球地球時期生命存續之謎新解
Ross Mitchell等-NC:雪球地球時期生命存續之謎新解 雪球地球是地球經歷過的最極端的氣候事件.當今冰蓋只出現在位於高緯度的大陸比如格陵蘭島和南極洲,與之相反,雪球地球顧名思義,意味著整個地 ...

JGR:中國東北五大連池富鉀板內火山成因機制——來自背景噪聲和遠震面波聯合成像的新證據

JGR:中國東北五大連池富鉀板內火山成因機制——來自背景噪聲和遠震面波聯合成像的新證據
陳瑛等-JGR:中國東北五大連池富鉀板內火山成因機制--來自背景噪聲和遠震面波聯合成像的新證據 全球大多數成因與板塊活動有關的火山沿著板塊邊界分佈,而一些遠離板塊邊界的板內火山,其成因不能用經典的板塊 ...

Nature Geoscience:FeO的超高壓相變及其對系外行星內部的啟示

Nature Geoscience:FeO的超高壓相變及其對系外行星內部的啟示
Nature Geoscience:FeO的超高壓相變及其對系外行星內部的啟示 在過去數十年裡,數以千計的系外行星被發現,其中包括許多比地球體積更大.內部溫度壓力更高的巖質系外行星.目前,大多數描述這 ...

Nature子刊收錄君聖泰在研新藥臨床資料
來源:健康時報網 (健康時報記者 毛圓圓)著名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近期收錄了創新型藥企君聖泰在研口服小分子新藥HTD1801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 ...

「Nature子刊」腸道的戰爭:揭秘人類腸道微生物群如何抵抗霍亂細菌

「Nature子刊」腸道的戰爭:揭秘人類腸道微生物群如何抵抗霍亂細菌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Daisy 導讀:近日,研究人員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了一項研究,揭秘了霍亂弧菌與人類微生物群中的細菌相互作用的方 ...

《Nature Commun》:化學鍵在結晶和玻璃化動力學方面的潛力

《Nature Commun》:化學鍵在結晶和玻璃化動力學方面的潛力
控制材料在晶體和玻璃相之間的狀態,已經促進了許多現實世界的應用.然而,結晶和玻璃化動力學的設計規則,仍然缺乏預測能力. 在此,來自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的Matthias Wuttig等研究者,利用泵浦探針 ...

央地通知要求抓緊搶收搶種 板塊配置價值顯現農業種植概念股大漲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從古至今,糧食種植與民生息息相關.2021年以來,由於國際糧食供應端受到乾旱等極端天氣的影響,造成國際糧價上升.而國內主要糧食價格雖穩中有升,但在糧食安全背景 ...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高效光電探測器研究取得新突破
由於具有原子級厚度及獨特的能帶結構,二維半導體材料在光電器件應用領域展現出獨特的優勢.然而,二維材料通常光吸收較弱,且在光電轉換過程中,一個入射光子只能激發一個電子-空穴對,導致器件的光探測能力不高, ...

這名交大人,和壓電陶瓷“較勁”了15年……

這名交大人,和壓電陶瓷“較勁”了15年……
他,和壓電陶瓷"較勁"了15年,現在正和科研團隊一起專注於製作一種用於物理治療的醫用陶瓷片,可幫助很多腦疾病患者. 今天,讓我們走進西安交通大學第七屆"十大學術新人&qu ...

PNAS:沉積物中的巖相碳限定元古宙大氣氧含量

PNAS:沉積物中的巖相碳限定元古宙大氣氧含量
PNAS:沉積物中的巖相碳限定元古宙大氣氧含量 在地質歷史時期,地球上的生命演化和大氣氧含量密切相關.例如,需氧生物出現在能夠製造氧氣的藍藻(又名藍細菌)之後,對氧氣的需求程度也和它們的身體大小成正比 ...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研究人員研發“無能源浪費”原子級薄半導體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研究人員研發“無能源浪費”原子級薄半導體
澎湃新聞記者 邵文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簡稱ANU)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只有原子般薄的半導體,厚度只有一張紙的10萬分之一,可用極其 ...

我國計劃今年發射首顆太陽探測衛星,NSFC​對結餘資金不再執行兩年收回政策 | 一週科技導讀

我國計劃今年發射首顆太陽探測衛星,NSFC​對結餘資金不再執行兩年收回政策 | 一週科技導讀
來源:科技日報.中國科學報.環球科學.科研圈.丁香學術.新華社等 利用iPS技術重程式設計再生心肌細胞修復受損心臟 來源:Science 9月24日,發表於<科學>(Science)的一項 ...

物理學系晏湖根課題組揭示單層黑磷中的雙曲型激子極化激元
近日,復旦大學物理系/應用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晏湖根教授課題組研究了單層黑磷面內雙曲激子極化激元模式.相關成果以<單層黑磷中面內雙曲激子極化激元的預測>("Prediction ...

超薄自修復聚合物製造新型可持續防水塗層

超薄自修復聚合物製造新型可持續防水塗層
人員發現了一種方法,可以使超薄的表面塗層變得非常堅固,足以經受刮痕和撞擊.研究人員表示,這種由薄膜和自癒合技術開發而成的新材料,有幾乎無所不能的應用前景,包括自清潔.防冰.防霧.抗菌.防汙和增強熱交換 ...

最新!東北985團隊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引發國際關注!

最新!東北985團隊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引發國際關注!
近日,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許文良教授科研團隊中的王春光副教授與美國布朗大學梁焱教授合作,使用活塞圓筒式高溫高壓裝置,開展了一系列熔體-橄欖岩反應實驗和反應結晶實驗,研究成果發表在了國際權威地學期刊Co ...

在一個飄著冷麵和烤肉香的地方,找到了亞洲第一塊腕龍化石!

在一個飄著冷麵和烤肉香的地方,找到了亞洲第一塊腕龍化石!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廖俊棋(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資訊中心 腕龍(Brachiosaurus)是恐龍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員之一,在經典的恐龍影視作品中都是不可或 ...

科學家揭示化療對健康細胞的影響

科學家揭示化療對健康細胞的影響
編輯推薦:透過分析繼發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巴塞羅那醫學研究委員會的研究人員在治療時健康的細胞中發現了鉑基化療引起的突變.化療影響血細胞的發育,有利於從已存在突變的細胞中克隆造血.這項研究發表在<自 ...

又登《自然》,南科大近期科研成果一覽

又登《自然》,南科大近期科研成果一覽
南科大國際研究團隊在<自然>雜誌上釋出觀測到原子手性超流的重大研究成果 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系副教授.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創始研究員許志芳領導的團隊與南科大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和美國匹茲堡大學 ...